《醫方考》~ 序
序
1. 序
上醫治未病,方無尚也,垂經論焉。經論,醫之奧者。中醫治已病,於是乎始有方。方,醫之粗也,非其得已,視斯民之疾苦,故因病以立方耳。季世人,知醫尚矣。習方,其簡也。窮經,其煩也。乃率以方授受,而求經論者無之。
舍斯道之奧,寶斯道之粗,安望其術之神良也!餘年十五志醫術,逮今十有八稔,懼辱醫名,蚤夜遑遑,惟經論是蒐,不敢自是,遊海內者數年,就有道者而贄謁之,見賤工什九,良工什一,不惟上古之經論眜焉,雖中古之方,猶弗達也。
弗明方之旨與方之證及諸藥升降浮沉、寒熱溫平、良毒之性,與夫宣、通、補、瀉、輕、重、滑、澀、燥、濕,反正類從之理,而徒執方以療病,惡能保其不殃人乎?乃為之憫惻,取古昔良醫之方七百餘首,揆之於經,酌以心見,訂之於證,發其微義,編為六卷,題之端曰《醫方考》。
蓋以考其方藥,考其見證,考其名義,考其事蹟,考其變通,考其得失,考其所以然之故,匪徒苟然志方而已。君子曰:夫夫也,弱齡譾陋,輕議古人,則昆有罪焉爾。世有覺者,觸目而疵之,從而可否之,吾幸吾之得師也。遊藝者,玩索而惜之,存而左右之,吾幸吾之朋與也。
如山野之陬,湖海之遠,求良醫而不速,得開卷檢方,能究愚論而斟酌自藥焉,則吾濟人之一念也。或者尚論千古,末張、孫而本軒、岐,劣群方而優經論,則孟軻氏所謂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矣,安用夫斯籍之贅也!
皇明萬曆十二年歲次甲申孟冬月古歙吳昆序
白話文:
序
上等的醫生治病於未發病之前,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方劑,只是闡述經絡和醫理。經絡和醫理,是醫術的精髓。中等醫生治療已經發病的病人,於是才開始有了方劑。方劑,是醫術的粗淺之處,如果不是不得已,為了照顧百姓的疾苦,才根據病情制定方劑。現在的人,懂得醫術的人很多了。學習方劑,方法很簡便;鑽研經絡和醫理,卻很繁瑣。所以人們普遍以方劑互相傳授,而研讀經絡和醫理的人卻沒有了。
捨棄醫術的精髓,而珍視醫術的粗淺之處,怎麼能期望醫術的神奇和精良呢!我從十五歲開始學習醫術,到現在已經十八年了,害怕辱沒醫生的名聲,日夜努力學習,專心研究經絡和醫理,不敢自以為是,多年來遊歷各地,拜訪有道高德的醫生,發現技藝低劣的醫生佔大多數,技藝精湛的醫生卻很少,不僅上古的經絡和醫理難以見到,即使是中古的方劑,也未能完全理解。
如果不明白方劑的用意和驗證方法,以及各種藥物的升降浮沉、寒熱溫平、藥性的良毒,以及宣、通、補、瀉、輕、重、滑、澀、燥、濕等藥性以及藥物相互配合的道理,而只是依樣畫葫蘆地用方劑治病,怎麼能夠保證不危害病人呢?因此我感到十分悲憫,於是蒐集古代名醫的方劑七百多首,根據經絡和醫理來考證,加入自己的心得體會,根據臨床驗證來修正,闡明其深層意義,編纂成六卷,取名為《醫方考》。
目的在於考證其方藥、驗證、名稱、事蹟、變通、得失及其所以然,而不是簡單地記錄方劑而已。君子會說:唉!我年紀輕輕,學識淺薄,輕易評論古人,實在是有罪啊!如果世上有明智的人,看到這裡會指出錯誤,並加以評論,我很幸運能得到他們的指教。如果同道中人,細細品味,珍藏並傳播,我很幸運能有這些朋友。
希望能讓山野僻壤、湖海邊遠的人,即使找不到好醫生,也能夠閱讀此書,學習方劑,根據自己的病情酌情用藥,這就是我濟世救人的初衷。也許有人會認為,我應該闡述自張仲景、孫思邈以來,直到軒轅黃帝、岐伯的醫學理論,應該貶低一般的方劑,而推崇經絡和醫理,那就像孟子所說:遊學於聖人之門,難以言喻,何必再增加這本書呢!
皇明萬曆十二年歲次甲申孟冬月 歙縣吳昆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