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三

2. 虛損勞瘵門第十八

敘曰:百病皆足以致虛損勞瘵,治之者必究其因。是疾也,自昔神良之醫,每難措手,所謂病已成而後藥之,譬之渴而穿井,鬥而鑄兵,不亦晚乎?以故歷朝醫哲,撰述勞瘵方論,往往狃於隅見,大都未純,求其發理精確,以為來學之準則者,蓋無全書焉。今考四十三方,聊實諸證云爾,擴而充之,則變化百出,在人心而已。

白話文:

各種疾病都能導致身體虛損勞累成疾,治療時務必追究病因。這種疾病,自古以來即使是神醫也常束手無策,所謂等到疾病已經形成才用藥治療,就好比渴了才挖井,打仗了才鑄造兵器,不是很晚了嗎?因此歷代醫學大家撰寫的關於勞瘵的方論,往往只看到局部,大多不夠完善,能找到闡述病理精確、作為後世學習準則的完整書籍,幾乎沒有。現在整理出四十三個方劑,只是用來驗證各種症狀而已,如果進一步推廣應用,變化就會無窮無盡,關鍵在於醫生的經驗和判斷。

3. 黃耆湯

黃耆(四兩),人參,白朮,桂心(各二兩),附子(二十銖),生薑(八兩),大棗(十枚)

五臟皆有勞,勞其肺者,短氣虛寒,皮毛枯澀,津液不通,氣力損乏,脈來遲緩者,此方主之。

肺主氣,久於悲哀喘咳,則成肺勞。肺勞故令氣短而聲不長。氣為陽,陽虛則寒,故令虛寒。肺主皮毛,肺勞則無津液以充膚澤毛,故令枯澀。氣有餘則物潤,津氣不足,則無以化液,故令口乾而津液不通;氣壯則強,氣餒則弱,今肺為勞傷,故氣力損乏。脈來遲者為寒,緩者為虛。

黃耆、人參,甘溫者也,故能補氣。經曰損其肺者益其氣,是故用之。桂心、附子,辛熱者也,氣虛則陰湊之而為寒,熱能壯氣,是故用之。白朮、薑、棗,脾胃藥也。經曰:虛則調其母,脾是肺之母,是故用之。是方也,以上件皆是虛寒之證,故為合宜。若肺熱脈數者,非所宜也,合主二母散。

白話文:

黃耆湯

黃耆四兩,人參、白朮、桂枝各二兩,附子二十銖,生薑八兩,大棗十枚。

如果五臟都過度勞累,尤其是肺部勞累,導致氣短、畏寒、皮膚乾燥粗糙、體液循環不暢、體力衰竭、脈搏遲緩,就可以服用這個方劑。

肺主呼吸,長時間悲傷、咳嗽,就會導致肺虛(肺勞)。肺虛則氣短、聲音微弱。氣屬陽,陽氣不足就會畏寒,所以出現虛寒症狀。肺主皮膚和毛髮,肺虛則體液不足以滋潤皮膚和毛髮,所以皮膚乾燥粗糙。氣血充足則身體潤澤,津液不足則體液無法正常運化,所以口乾舌燥、體液循環不暢;氣血旺盛則體力強健,氣血衰弱則體力虛弱,現在肺部受損,所以體力衰竭。脈搏遲緩是寒證,脈搏微弱是虛證。

黃耆、人參味甘性溫,可以補益肺氣。《內經》說:「損傷肺就要益其氣」,所以使用這兩種藥材。桂枝、附子味辛性熱,氣虛則陰氣入侵而產生寒證,溫熱之性可以壯大陽氣,所以使用這兩種藥材。白朮、生薑、大棗是健脾胃的藥材。《內經》說:「虛證就要調養其母臟」,脾臟是肺的母臟,所以使用這幾味藥材。這個方劑適用於所有上述虛寒證狀。如果肺部有熱證,脈搏快速,則不適合使用此方,應改用二母散。

4. 二母散

知母(去毛,炒),貝母(去心,略炒,各五錢)

共為末。

肺勞有熱,不能服補氣之劑者,此方主之。

治肺有二法:氣虛而陰湊之,則如前方之溫補。金衰而火乘之,則如此方之滋陰。宜溫補者易愈,宜滋陰者難療。蓋火來乘金,謂之賊邪,將作肺痿,甚是難治。是方也,二母皆苦寒之品,苦能堅金,寒能勝熱,故昔人主之。

白話文:

二母散

知母和貝母各五錢,知母要去毛後炒,貝母要去心後略炒,磨成粉末。

此方適用於肺部有熱,不能服用溫補氣血藥物的人。

治療肺病有兩種方法:肺氣虛弱而陰氣不足的,就用溫補的藥方;肺金衰弱而心火旺盛的,就用像這個方子一樣滋陰的藥方。 容易用溫補方法治癒的病症,療效較好;需要滋陰治療的病症,則較難治癒。因為心火乘克肺金,稱為賊邪,容易導致肺痿,非常難治。這個方子裡的知母和貝母都是苦寒的藥材,苦味能堅固肺金,寒性能降火,所以古人用它來治療這種病症。

5. 人參固本丸

人參(二兩),天門冬(去心,炒),麥門冬(去心,炒),生地黃(淨洗),熟地黃(各四兩)

肺勞虛熱,此方調之。

本,猶根也。肺主氣,而氣根于丹田。肺畏火,而制火必本於腎水。故用人參益氣,二冬清氣,熟地補腎,生地涼腎。制之為丸,用之於下,所謂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是也,非固本而何?或問:補腎何以用人參?余曰:大氣周流,無臟不有,故人參之用,亦無處不宜。今得滋陰之品以君之,則亦下行而補下矣。

白話文:

人參固本丸適用於肺癆虛熱。

此方以人參補益元氣,天門冬、麥門冬清泄肺熱,熟地黃滋補腎陰,生地黃清熱涼腎。將藥材製成丸藥服用,目的是增強腎水的功能,抑制肺部的虛熱,從根本上調理身體,故名「固本丸」。有人會問:為什麼補腎要用人參?因為人參能補益全身元氣,周流於各個臟腑,所以用於補腎也合適。而且,人參在此方中,配合滋陰的藥物,能更好地滋養腎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