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16)
卷一 (16)
1. 甘桔湯
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)
少陰病,咽痛者,此方主之。
口燥舌乾而渴,脈來沉者,少陰病也。少陰之脈,循喉嚨,挾舌本,病故咽痛。甘草緩邪熱而兼發散,桔梗下膈熱而治咽喉。
白話文:
甘桔湯
少陰病症,咽喉疼痛的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口乾舌燥並且口渴,脈象沉弱的,就是少陰病。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,並經過舌根,所以生病時會咽喉疼痛。甘草能緩解邪熱並兼具發散作用,桔梗能消除膈上的熱邪,從而治療咽喉腫痛。
2. 小建中湯
桂,甘草,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,炒),膠飴(一升),大棗(十二枚)
傷寒,腹中急痛者,此方主之。
腹中急痛,則陰陽乖於中,而脾氣不建矣,故立建中湯。桂肉與桂枝不同,枝則味薄,故用之以解肌;肉則味厚,故用之以建里。芍藥之酸,收陰氣而健脾;生薑之辛,散寒邪而輔正。經曰:脾欲緩,急食甘以緩之,故用甘草、大棗、膠飴以緩急痛。又曰:嘔家不可用建中,為其甘也。則夫腹痛而兼嘔者,又非建中所宜矣。
白話文:
小建中湯
藥材:桂枝、甘草、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,炒),麥芽糖(一升),大棗(十二枚)。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導致腹部劇烈疼痛的症狀。
腹部劇烈疼痛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失調,脾胃功能失常,所以才要使用這個能調理脾胃的「建中湯」。桂枝和桂肉不同,桂枝味道較淡,用它來疏通肌膚;桂肉味道濃郁,用它來溫補內臟。芍藥的酸味可以收斂陰氣,增強脾胃功能;生薑的辛辣可以驅散寒邪,幫助身體恢復。經典醫書上說,脾胃喜歡緩和,肚子急痛時應該吃些甜的來緩解,所以用甘草、大棗、麥芽糖來緩解疼痛。但經典醫書也說,嘔吐的人不能用建中湯,因為它太甜了。因此,如果腹部疼痛還伴隨嘔吐,就不適合使用建中湯。
3. 黃耆建中湯
黃耆,桂(各一錢半),白芍藥(三錢),甘草(一錢)
傷寒汗後身痛,脈遲弱者,此方主之。
汗後身痛者,此由汗多耗損陰氣,不能榮養筋骨,故令身痛。陽虛,故令脈遲;汗後,故令脈弱。黃耆、甘草之甘,補中氣也,然桂中有辛,同用之足以益衛氣而實表;芍藥之酸,收陰氣也,桂中有熱,同用之足以利榮血而補虛,此方以建中名者,建立中氣,使其生育榮衛,通行津液,則表不虛而身痛自愈矣。
白話文:
黃耆建中湯
傷寒發汗後身體疼痛,脈搏遲緩微弱的人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發汗後身體疼痛,是因為大量出汗耗損了陰氣,無法滋養筋骨,所以導致身體疼痛。陽氣虛弱,所以脈搏遲緩;出汗後,所以脈搏微弱。黃耆、甘草的甘味,可以補益中氣;桂枝辛溫,與之同用可以益氣固表;芍藥的酸味,可以收斂陰氣;桂枝溫熱,與之同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補益虛損。這個方子叫做建中湯,就是因為它能建立中氣,使中氣旺盛,從而滋養營衛,運行津液,則表不虛,身體疼痛自然會痊癒。
4. 黃芩湯
黃芩(三兩,炒),甘草(二兩),芍藥(二兩,炒),大棗(十二枚)
太陽與少陽合病,必自下利者,此方主之。
太陽與少陽合病者,有太陽證頭痛、身熱、脊強,而又有少陽證耳聾、脅痛、寒熱往來、嘔而口苦也。必自下利者,表實裡虛,邪熱漸攻於裡故也。若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,為在表,當與葛根湯發汗;陽明、少陽合病自下利,為在裡,可與承氣湯下之;此太陽、少陽合病自下利,為在半表半裡,非汗下所宜,故與黃芩湯。
師曰:虛而不實者,苦以堅之,酸以收之;故用黃芩、芍藥以堅斂腸胃;弱而不實者,甘以補之,故用甘草、大棗以補益腸胃。其有加半夏者,為其嘔也。
白話文:
黃芩湯
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生病,而且一定會腹瀉的,就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生病的情況,會有太陽經的頭痛、發熱、頸項僵硬等症狀,同時也有少陽經的耳聾、肋部疼痛、寒熱交替、嘔吐且口苦等症狀。之所以一定會腹瀉,是因為表層實證,裡邊虛弱,邪熱逐漸侵犯到裡邊的緣故。如果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生病而腹瀉,那是表證,應該用葛根湯發汗;如果陽明經與少陽經同時生病而腹瀉,那是裡證,可以用承氣湯瀉下;而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生病而腹瀉,則是半表半裡,既不能發汗也不能瀉下,所以要用黃芩湯。
老師說:虛而不實的,用苦味藥物來堅固,用酸味藥物來收斂;所以用黃芩、芍藥來堅固收斂腸胃;虛弱的,用甘味藥物來補充,所以用甘草、大棗來補益腸胃。如果加用半夏,是因為嘔吐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