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8)

1. 噎膈門第二十六

敘曰:近代醫籍,翻胃、噎膈,混作一證。今考於漢、唐之上,有翻胃,有噎,有膈。要之,翻胃自是不同,而噎,而膈,則可混一而治也。考方八首,明者辨之。

白話文:

現代醫書常常將翻胃、噎膈混為一症,但根據漢唐時期的醫籍來看,翻胃、噎、膈是不同的病症。翻胃自成一類,而噎和膈則可以歸為一類治療。以下列出八個處方,懂得的人可以自行辨別使用。

2. 《深師》七氣湯

乾薑,黃芩,桂心,半夏,甘草,橘皮,乾地黃,芍藥(各二兩),桔梗(三兩),枳實(五枚),人參(一兩),吳茱萸(五合)

氣噎膈者,此方主之。

噎膈者,有物噎塞,防礙飲食之名。今人與翻胃渾然無辨,非古也,深師、孫真人之傳也。七氣者,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也。氣者,運行不息之物,故氣行則治,氣鬱則病。沖和則治,乖戾則病。是方也,辛可以行氣,故用乾薑、肉桂、吳萸、半夏、陳皮之辛。

苦可以降氣,故用黃芩、枳實、桔梗之苦。脾虛則不能運氣,故用人參、甘草以益脾。肝腎弱則不能吸氣,故用地黃以滋腎,芍藥以和肝。

白話文:

《深師》七氣湯

此方治療氣噎膈症。噎膈是指食物阻塞食道,影響飲食的症狀。現代人常將噎膈與胃反酸混淆,這與古法不同,是深師與孫真人一脈相承的療法。所謂「七氣」,指的是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(盛怒)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。氣是人體內持續運行的物質,氣運行順暢則健康,氣機鬱滯則生病;氣機平和則健康,氣機逆亂則生病。此方運用辛味藥物行氣,所以使用乾薑、桂皮、吳茱萸、半夏、橘皮等辛味藥材;用苦味藥物降氣,所以使用黃芩、枳實、桔梗等苦味藥材;因脾虛則無法運氣,所以用人參、甘草補益脾氣;肝腎虛弱則無法吸納氣機,所以用生地黃滋養腎陰,用芍藥調節肝氣。

3. 韭汁飲

生韭汁,醇酒(等分)

每服二合,日二。

血噎膈者,此方主之。

漢醫但稱噎、稱膈而已,後之方書稱五噎、五膈。五噎者,氣噎、憂噎、勞噎、食噎、思噎也。五膈者,憂膈、恚膈、氣膈、寒膈、熱膈也。立言雖曰有五,說證其實未周。今不拘其說,只據世人所有之證而訂其方焉。血噎膈者,或因跌撲,或因大怒,血積胸膈,久久凝結,令人妨礙飲食,得熱則寬,得寒則痛是也。生韭汁,能解蓄血之瘀結,佐以醇酒,行其勢也。

白話文:

韭汁飲

取等量的生韭菜汁和純酒,每次服用兩合,每天服用兩次。

此方主要治療因血瘀引起的噎膈症。

古漢醫只稱噎膈,後世的醫書則稱五噎五膈。五噎包括氣噎、憂噎、勞噎、食噎、思噎;五膈包括憂膈、恚膈、氣膈、寒膈、熱膈。雖然古籍記載有五種噎膈,但其病因病機並未完全闡述清楚。因此,本方不拘泥於古籍的分類,而是根據常見的病症來制定。血瘀引起的噎膈,可能是由於跌打損傷或暴怒導致血液積聚在胸膈,久而久之凝結,造成飲食受阻,遇熱則緩解,遇寒則疼痛。生韭菜汁能化解積聚的瘀血,純酒則能幫助其運行。

4. 栝蔞實丸

栝蔞仁,枳殼,製半夏,桔梗

薑汁米糊為丸。

痰噎膈者,此方主之。

痰隨氣上,亦隨氣下,故栝蔞、枳殼、桔梗,皆下氣藥也。痰以濕生,必以燥去,故半夏者,燥濕之品也。或問:桔梗為諸藥之舟楫,浮而不沉者也。何以下氣?余曰:甘者戀膈,苦者下氣,輕者上浮,苦者下降,此藥之性也。桔梗甘而苦,為陽中之少陰,故初則戀膈,久則下氣矣。痰盛者,宜於痰門諸方消息之。

白話文:

栝蔞實丸是用栝樓仁、枳殼、炮製過的半夏、桔梗,用薑汁米糊做成藥丸。

這方藥主要治療痰引起的胸膈阻塞不通的症狀。

痰氣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,所以栝樓、枳殼、桔梗都是可以降氣的藥物。痰是濕氣造成的,必須用燥濕的藥物來去除,因此使用半夏,它具有燥濕的功效。有人可能會問:桔梗是藥物中的嚮導,它輕浮而不下沉,為什麼也能降氣呢?我的回答是:甘味的藥物容易停留在胸膈,苦味的藥物則能降氣;輕的藥物容易上浮,苦的藥物則容易下降,這是藥物的特性。桔梗甘苦兼具,屬於陽中少陰的藥性,所以一開始它會停留在胸膈,時間久了就能夠降氣了。痰多的患者,應該配合其他針對痰症的藥方一起使用,以調整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