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29)
卷三 (29)
1. 回令丸
黃連(六兩),吳茱萸(一兩,水煮少時,曬乾)
共末為丸。
火噎膈者,此方主之。
此即左金丸也。曰回令者,黃連之苦能勝熱,可以回其火令也。以吳茱萸之辛熱佐之,取其反佐以從治爾。
白話文:
回令丸
配方:黃連六兩,吳茱萸一兩(用少量水煮一下,再曬乾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製成丸劑。
功效:此方主要治療因火熱上逆引起的噎膈症。
說明:此方其實就是左金丸。稱作「回令丸」,是因為黃連味苦能清熱降火,可以回歸其上逆之火;而加入辛熱的吳茱萸,是採取反佐的治療方法。
2. 食鬱越鞠丸
山楂,神麯,砂仁,香附(童便制),蒼朮(米泔浸七日),撫芎,梔子
食噎膈者,此方主之。
食不自膈也,或由氣塞,或由火鬱,然後停食而作食膈。故用香附、蒼朮、撫芎以順氣,梔子以瀉火,山楂、神麯、砂仁以消食。昔齊王中子諸嬰兒,病煩憊食不下,時嘔沫。倉公視之曰:食膈病也,作下氣湯以飲之。其方今不可考矣。若芩連枳朮丸、木香檳榔丸、義亦近之。
白話文:
食鬱越鞠丸
此方主治食物停滯在食道或胃部,造成吞嚥困難的症狀。
食物停滯不通,有時是因為氣機阻滯,有時是因為心火鬱結,導致食物停積而產生吞嚥困難。因此,此方使用香附、蒼朮、川芎來疏通氣機,用梔子來瀉去心火,用山楂、神麴、砂仁來消食化積。古籍記載,齊王之子曾患此症,症狀為煩躁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嘔吐涎沫。倉公診斷為食道梗阻,曾用下氣湯治療,但該方現已不可考。若與其他如芩連枳朮丸、木香檳榔丸等方劑相比,療效也相近。
3. 蒜齏酢
《太平御覽》云:華佗行道,見一人病噎,嗜食而不得下,家人車載欲往就醫。佗聞其呻吟,駐車往視,語之曰:向來道旁賣餅者,有蒜齏大酢,從取三升飲之,病即當瘥。即如佗言,立吐蛇一條。懸之車邊,欲造佗,佗尚未還,佗家小兒戲門前,迎見,自相謂曰:客車邊有物,必是遇我公也。疾者前入,見佗壁懸此蛇輩以十數。
昆謂蒜味辛熱,為陽中之陽,能令人氣實悶亂而自吐,若蛇蟲蠱瘕,猶為宜之。《褚氏傳》曰:褚澄以蒜一升,吐李道念之雞雛。《齊諧記》云:郭坦之兒,食蒜一畦,吐消食籠於頃刻。蒜之妙用如此,今之醫者,罕能知之。或問:何以不用瓜蒂散?余曰:傷寒內熱者,宜吐以瓜蒂散之苦寒。
蟲瘕痼冷者,宜吐以蒜酢之辛熱。人知苦能吐熱,而不知熱能吐寒,故特表而出之。
白話文:
《太平御覽》記載:華佗行醫途中,遇到一人因食物噎住,想吃東西卻吞咽不下,家人正用車載他去求醫。華佗聽到他的呻吟聲,停下車去查看,告訴他:「剛剛路邊賣餅的人那裡,有蒜泥醋,你去取三升喝下去,病就會好了。」病人照做,立刻吐出一條蛇。 家人正要帶著他去感謝華佗,華佗還沒回來,華佗家的小孩在門口玩耍,看到車邊的蛇,互相說:「客人車邊有東西,一定是遇見我們家主人了。」病人進到華佗家裡,看到牆上掛著十幾條同樣的蛇。
有人認為大蒜辛熱屬陽,是陽中之陽,能使人氣血充實,感到胸悶,從而自行嘔吐,對於蛇蟲、蠱毒、積聚等症狀,大蒜仍有療效。《褚氏傳》記載:褚澄用一升大蒜,治好了李道念誤吞雞雛的病症。《齊諧記》記載:郭坦之子吃了滿畦的大蒜,很快就吐出了積滯的食物。大蒜的妙用如此之多,但現代醫生很少有人知道。有人問:為什麼不用瓜蒂散?我說:傷寒內熱的病人,適合用瓜蒂散的苦寒性來催吐;而蟲積、久病積冷的病人,則適合用大蒜醋的辛熱性來催吐。人們只知道苦味能吐去內熱,卻不知道熱性也能吐去寒邪,所以特別把它提出來說明。
4. 染靛
《廣五行記》:永徽中,絳州有僧病噎,防食數年,臨死遺言,令破喉視之。得一物似魚而有兩頭,遍體悉是肉鱗,致缽中,跳躍不止,以諸味投缽中,皆化為水。時寺中方刈藍作靛,試取少靛致缽中,此蟲繞缽畏走,須臾化為水。昆謂此蟲濕熱所生,濕從土化,熱從火化。
靛之為物,色青而性寒,是稟東方之木色,與北方之水味最厚者也。水足以制火,木足以剋土,此五行之理也。故足以化濕熱之蟲。自有五行以來,上而萬象,下而萬類,一為剋制,無不化之,況於此蟲乎?
白話文:
唐朝永徽年間,絳州一位和尚患了噎食症,好幾年都吃不下東西。臨死前,他交代弟子剖開他的喉嚨查看。結果發現有一種像魚卻長著兩個頭的蟲子,全身覆蓋著像魚鱗一樣的肉,把它放在鉢子裡,它還不停地跳動。和尚的弟子把各種食物放進鉢子裡,蟲子都把食物化成水。當時寺裡正在採摘藍草製作靛藍,弟子就試著放一點靛藍到鉢子裡,蟲子立刻繞著鉢子逃竄,不久就化成水了。人們認為這種蟲子是濕熱引起的,濕氣來自土,熱氣來自火。
靛藍顏色青綠,性寒,屬東方木的顏色,也具有北方水最主要的特性。水能制火,木能剋土,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。所以靛藍能化解濕熱之蟲。自從有了五行學說以來,從天上萬物到地上眾生,都存在著相剋相制的關係,沒有什麼不能被化解的,更何況是這種蟲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