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30)
卷三 (30)
1. 楮實湯
南唐烈祖,因食飴喉中噎,國醫皆莫能愈,時吳廷紹尚未知名,進楮實湯一服,疾失去。群醫默識之,他日取用,皆不驗。或叩之,答曰:噎因甘起,故以楮實湯治之。其方今不可考,但發此二句,便知其為良醫。《內經》曰:甘者令人中滿,故其氣上溢,奈何不作嗌乎?又曰:酸勝甘,則治法思過半矣。
白話文:
南唐烈祖因吃了飴糖導致喉嚨阻塞噎住,國家醫術高超的人們都無法醫治。當時吳廷紹尚未出名,隨後進獻楮實湯一服,疾病立刻痊癒。醫術高超的人們記住了這種方法,日後試圖使用,卻都無效。有人請教吳廷紹,他回答說:噎住是因為吃了甜食引起的,所以用楮實湯來治療。方濟現在已經不可考證,但吳廷紹的這兩句話,足以證明他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。〈內經〉中說:甜味的食物會讓人中滿,所以氣會向上鬱結,怎麼會不導致噎住呢?又說:酸味可以勝過甜味,所以治療的方法大概就是這樣。
2. 情志門第二十七
敘曰:情志過極,非藥可愈,須以情勝。故曰:怒傷肝,悲勝怒。喜傷心,恐勝喜。思傷脾,怒勝思。憂傷肺,喜勝憂。恐傷腎,思勝恐。《內經》一言,百代宗之,是無形之藥也。今考神良之醫士十一事,明者觸類而通之,則術在我矣。
白話文:
說明:情緒過度強烈,不是藥物能夠治癒的,必須以情緒戰勝情緒。因此說:憤怒傷害肝臟,悲傷可以戰勝憤怒。喜悅傷害心臟,恐懼可以戰勝喜悅。思考傷害脾臟,憤怒可以戰勝思考。憂慮傷害肺臟,喜悅可以戰勝憂慮。恐懼傷害腎臟,思考可以戰勝恐懼。《內經》中的一句話,被後世奉為經典,這是一種無形之藥。我現在研究神醫的神奇醫術,總結出十一條,聰明的人可以觸類旁通,這些治療方法就會掌握在我們手中了。
文摯,齊人也。齊威王病,發使召文摯。摯至,謂太子曰:王病,怒則愈。王若即殺臣,奈何?太子曰:無慮,我當救之。文摯於是不時來見王,及來,不脫履而登床,王大怒,使左右持下將烹之。後及太子叩頭請救,王怒遂解,赦摯,因此病愈。所以然者,王之病,得於思,故以怒勝之。
白話文:
文摯,是齊國人。齊威王生病了,派人召文摯來。文摯到了後,對太子說:「大王生病了,發怒就會好。大王如果現在就殺了我,該怎麼辦?」太子說:「不用擔心,我會救你的。」於是,文摯不時去見大王,每次來都不脫鞋就上牀,大王非常生氣,讓左右的人把他抓下去要烹煮他。後來,太子叩頭請求饒恕,大王的怒氣才消除。赦免了文摯,因此病就好了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大王的病,是因憂思而得,所以用發怒來戰勝。
《魏志》云:有一郡守病,華佗以其人甚怒則瘥,乃受其貨而不加功,無何棄去,留書罵之。守果大怒,令人追殺,守子知之,囑吏勿逐,瞋恚不已,吐黑血數升而愈。所以然者,守之病,亦本于思也。經曰:思則氣結。氣結者,陰翳之根也。故用暴怒以傷其陰,使之歸於平調而已。
白話文:
《魏志》記載:有一位郡守生病了,華佗發現這個人非常生氣的時候,病情就會好轉。於是華佗收了他的錢,卻不給他治病,不久就離開了,還留下一封信罵他。郡守果然非常生氣,派人追殺華佗。郡守的兒子知道後,囑咐官吏不要追趕華佗。郡守非常生氣,吐了幾升黑血以後,病情纔好轉。這是因為郡守的病,本就源於思慮過多。經典上說:思慮太多就會導致氣結。氣結是陰翳的根源。因此,華佗用暴怒來傷害他的陰氣,使他的身體恢復平衡。
《邵氏聞見錄》云:州監軍病悲思,其子迎赫允治之,允告其子曰:法當甚悸即愈。時通守李宋卿御史嚴甚,監軍內所畏也。允與其子請於宋卿一造,問責其過失,監軍惶怖汗出,疾乃愈。蓋悲思則氣結,驚怖則氣浮,浮則氣不結矣。此亦以情相勝也。
白話文:
《邵氏聞見錄》中記載:某州的監軍因悲傷憂鬱而生病,他的兒子請赫允前去診治。赫允告訴他兒子說:依照醫理,應該讓他受到極大的驚嚇,這樣才能痊癒。當時的通守李宋卿和御史嚴謹,都是監軍很畏懼的人。赫允與他兒子就一起去請李宋卿到監軍府上,當面質問他的過失。監軍驚恐不安,汗流浹背,竟然病好了。這是因為悲傷憂鬱則氣結,受到驚嚇則氣浮,氣浮則氣就不會結了。這也是用一種情緒來戰勝另一種情緒的緣故。
趙知則,太原人,因喜成疾。巢氏醫脈之,為之驚異,出取藥,竟不與之。數日,趙悲哭辭家人曰:處世不久矣。巢知其將愈,使人慰之。詰其故,引《素問》恐勝喜以對,可謂得玄關者也。
白話文:
趙知則是太原人,由於太過喜悅生病。巢氏因此診脈,感到驚奇,出去拿藥,卻始終沒有給他。過了幾天,趙知則悲傷地哭泣,辭別家人說:「活在世上不久了。」巢氏知道他即將痊癒,就派人安慰他。詢問他原因,他引用《素問》中「恐勝喜」的理論來回答,可以說已經領悟到玄關的道理。
一婦正產之時,收生婦以溫水進之,誤進鹿角脂。鹿角脂,女子塗鬢物也。因哇而舌出,產後數日不能收,醫藥屢不應。甄立言最後至,以硃砂塗其舌,仍命作產子狀,以兩婦人掖之,乃使人潛於壁外,多捧缶器,向危處擲地作聲,聲聞而舌收矣。所以然者,恐則氣下故也。先用硃砂塗其舌者,恐其驚氣入心,故為未然之防爾。
白話文:
有一個婦女正在生產的當兒,接生婆餵她喝溫水,卻誤把鹿角脂當成溫水餵她喝。鹿角脂是女子用來塗鬢髮的東西。產婦喝了之後,哇的一聲,舌頭吐了出來。生完孩子後的幾天,舌頭都無法縮回,多方醫治都無效。最後,甄立言來了,他用硃砂塗在產婦的舌頭上,並讓她裝作用力生產的樣子,同時請兩名婦女攙扶她。甄立言還安排一個人躲在牆外,拿著很多陶製的水罐,向危險的地方擲地,發出很大的聲響。產婦聽到聲音後,舌頭就縮回去了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產婦受到驚嚇,氣往下沉的緣故。甄立言先用硃砂塗在產婦的舌頭上,是擔心產婦受到驚嚇,氣會衝進心裡,所以先為她預防。
韓丞相疾,天方不雨,更十醫罔效。左友信最後至,脈已,則以指計甲子曰:某日當雨,竟出。韓疑曰:豈謂吾疾不可為耶,何言雨而不及藥我也?既而其夕果雨。韓喜,起而行乎庭,達旦,疾若脫去。乃召左至而問之,對曰:公相之疾,以憂得之。私計公相忠且仁,方今久旱,必為民憂,以旱為憂,必以雨而瘳,理固宜然,何待藥而愈耶?此亦《素問》喜勝憂也。
白話文:
韓丞相生病了,天一直沒有下雨,更換了十個醫生,都沒有效果。左友信最後來到,把脈後,用手指算了算甲子說:「某日應該下雨。」說完就走了。韓丞相懷疑地說:「難道是說我的病治不好了嗎?為什麼只說下雨,不給我開藥呢?」當晚果然下雨了。韓丞相很高興,起牀在庭院中走來走去,到天亮時,他的病就像脫掉了一樣。於是召見左友信並詢問他,左友信回答說:「您的病,是因為憂慮而得的。我私下揣摩,您忠心仁慈,如今久旱不下雨,必然為百姓憂慮。以旱災為憂,必定以下雨為解憂,這是符合情理的,何必用藥物治療呢?這也是《素問》中說的「喜勝憂」的意思。」
一女許婚後,夫經商二年不歸,因不食,困臥如癡,無他病,竟日向壁而臥。其父迎丹溪翁治之,告以故。翁脈畢,謂其父曰:此思則氣結也,藥難獨治,得喜可解。不然,令其怒。於是,掌其面,誣以外情,果大怒而號泣者三時,令解之,即求食矣。所以然者,悲則氣消,怒則勝思故也。翁謂其父曰:病雖瘥,得喜方已。乃諭以夫回,既而果然,疾亦不舉。
白話文:
有個女子訂婚後,丈夫經商出門長達兩年都沒回來,她因此不思飲食,整天憂心忡忡地躺臥在牀上,看起來就像癡呆了一般,但身上卻沒有其他病症,只是每天都面向著牆壁躺著。她的父親請來丹溪翁為她診治,並把女兒的情況告訴了他。丹溪翁把完脈後,對她的父親說:「這是思慮過度導致氣血凝滯,用藥很難單獨治好,必須用喜悅來解開她的心結。如果不行,就讓她生氣。」於是,丹溪翁當著她的面,假裝誣賴她有外遇,果然她大怒,而且哭了三個小時,等她情緒平靜下來後,就主動要求吃東西了。這是因為悲傷能使氣血消耗,憤怒能戰勝思慮。丹溪翁對她的父親說:「雖然病已經治好了,但要讓她真正痊癒,還需要得到喜悅。」於是,他告知她丈夫即將回家的好消息,果然不久後她的丈夫就回來了,她的病也不治而癒。
一縣差,拿犯人,以鐵索項所犯至縣,行至中途,其犯投河而死。犯家告差人索騙威逼至死,及能脫罪,未免破財,憂憤成病,如醉如癡,謬言妄語,無復知識。其主延戴念仁視之。戴云:此以費財而病,必以得財而愈。乃命作三錫錠如銀狀,預置於泥溝之中,候其至時,詐以鎖鑰誤墮其中,命探之,乃出三錫錠。主曰:銀也,吾不用此弗義之財,悉以與汝。
其差握視不置,病遂日愈。此亦喜勝憂也。
白話文:
一個縣差,押解著犯人,用鐵鎖鎖著犯人的脖子,押送縣衙。走到中途,犯人跳河自盡。犯人的家屬告縣差索賄逼死犯人,即使能脫罪,也免不了破費,憂憤成病,像喝醉了酒一樣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沒有了知識。他的主人請戴念仁給他看病。戴念仁說:這是因為破財而生病,必須得到財富才能治好。於是讓人生產三錠錫錠,看起來像銀子,事先把它們放在泥溝裡,等到縣差來時,假裝不小心把鎖匙掉進泥溝裡,叫縣差去撈,撈上來的是三錠錫錠。主人說:這是銀子,我不想要這種不義之財,全部給你。
差距如此之大,絲毫不予重視,病情於是逐漸痊癒。這也是喜勝過憂的緣故。
一女子,母甚是相愛,既嫁而母死,遂思念不已,精神短少,懨懨嗜臥,諸藥不應。其夫延韓世良治之。韓曰:此病得之於思,藥不易愈,當以術治之。乃賄一巫婦,授以秘語。一日,夫謂妻曰:汝之念母如此,不識彼在地下,亦念汝否,吾當他往,汝盍求巫婦卜之?妻欣諾,遂召巫至。焚者禮拜,而母靈降矣。
白話文:
有一位女子,與母親感情非常好,但嫁人後母親去世了,因此思念母親而傷心不已,精神不振,經常疲倦嗜睡,各種藥物都無法治好。她的丈夫於是請來韓世良為她診治。韓世良說:這個病是因思念引起的,藥物很難治好,應該用其他的方法治。於是,他賄賂了一位巫婆,讓她教一些隱祕的詞句。有一天,丈夫對妻子說:你這麼思念你的母親,不知道她在陰間是否也思念你,我去其他地方,你何不找個巫婆占卜一下?妻子很高興地答應了,於是便召來了巫婆。巫婆焚香禮拜,母親的靈魂就降臨了。
一言一默,宛然其母之生前也。女遂大泣,母叱之曰:勿泣,汝之生命克我,我遂早死。我之死,皆汝之故,今在陰世欲報汝仇,汝病懨懨,實我所為,我生則與爾母子,死則與爾寇仇矣。言訖,女改容大怒,詬之曰:我因母病,母反害我,我何樂而思之?自是而病愈矣。此亦以情療之也。
白話文:
一言一笑,彷彿是她母親在世時的模樣。女兒於是大哭,母親喝叱她:「不要哭,是你的命剋了我,所以我才早早死去。我死都是你害的,如今我在陰間想要報復你,你才病懨懨,其實是我做的。我活著的時候與你是母子,我死了以後與你就是仇敵了。」說完,女兒變了臉色,大怒,辱罵她:「我因為母親生病,母親反而加害我,我怎會快樂地想念你呢?」從此以後她的病就痊癒了。這也是一種以情治療的方法。
譚植,素謹言,為韶州佐。一日,會堂屬官,筵中有蘿蔔頗大,眾羨之。譚曰:尚有大如人者。眾皆笑以為無。譚悔恨自咎曰:人不見如是大者,而吾以是語之,宜其以吾言為妄且笑也。因而憂憤,連日不能食。
白話文:
譚植,一向謹言慎行,擔任韶州佐官。一天,在會堂與同僚小聚,席間有一根蘿蔔特別大,大家都很羨慕。譚植說:這還不算大,世界上還有大如人的蘿蔔。眾人都笑了,認為他信口雌黃。譚植後悔懊惱,自責道:人們都沒見過那麼大的蘿蔔,我卻這樣說,他們把我當做胡說八道,一笑置之,也是應該的。因此憂憤交加,連日子都吃不下飯。
其子煌,讀書達事,思父素不輕言,因愧赧成疾,必實所言,始可療病,遂遣人至家,取蘿蔔如人大者至官所,復會堂屬,強父扶疾而陪,酒至數巡,以車載至席前,眾皆驚訝,其父大喜,厥旦疾愈。此亦《素問》喜勝憂也。
白話文:
他的兒子名為煌,他讀書明理、辦事果斷,因思念父親而一直不輕易開口說話,因此愧疚憂傷而得病,一定得實現自己所說的話,病情才能好轉。於是派人回家,取如成人般大小的蘿蔔並帶到官府,又會集屬官,讓父親勉強扶著病體陪著自己,酒過幾巡,用車裝著蘿蔔載到席前,眾人皆驚訝不已,他的父親也十分高興,第二天疾病痊癒。這也是《素問》中喜勝憂的記載了。
何解,陳留人也。一日,與河南尹樂廣會飲於趙修武宅,酒至數杯,忽見杯底有似一小蛇,咽之入口,亦不覺有物,但每每思而疑之。日久覺心疼,自思小蛇長大,食其五臟,醫藥不愈。久之,又會酒趙宅,才執杯,又見小蛇,乃置杯細視之,見趙宅梁上有角弓,卻是弓梢影於酒底,因此解疑,其疾遂無。此以情疑而病,必以疑解而瘥,向來以藥治之,皆無驗也。
白話文:
何解是陳留人。一天,與河南尹樂廣在趙修武家裡舉行酒宴,喝了好幾杯酒之後,突然看見杯底出現像是小蛇的東西,他嚥下肚後,並沒有覺察有什麼異物,但總是時常想起並懷疑有東西在肚裡。日子久了就覺得心臟疼痛,他認為是那條小蛇長大了,正在吃他的五臟六腑,即使去看醫生也沒有好轉。過了很久,他又在趙修武家喝酒,纔拿起酒杯,又看到了那條小蛇,於是把酒杯放下,仔細觀察,他看到趙修武家的屋樑上有把弓,但卻是那把弓的影子映照在酒杯底,因此解開了他的疑慮,他的病也就不藥而愈了。這屬於因思慮而引起的疾病,必須用解除疑慮的方法才能痊癒,以前用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