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10)
卷一 (10)
1. 升麻葛根湯
升麻,葛根,芍藥(炒),甘草等分
傷寒,目痛鼻乾,不眠,無汗,惡寒發熱者,陽明經證也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升麻、葛根、芍藥(炒)、甘草四種中藥材,分等份混合。
傷寒,眼睛疼痛鼻子乾澀,不能入睡,沒有出汗,怕冷發熱,是陽明經證,這個方劑主治。
足陽明之脈,抵目挾鼻,故目痛鼻乾。其不能眠者,陽明之經屬於胃,胃受邪則不能安臥,此其受邪之初,猶未及乎狂也。無汗、惡寒、發熱者,表有寒邪也。藥之為性,辛者可使達表,輕者可使去實。升麻、葛根,辛輕者也,故用之達表而去實。寒邪之傷人也,氣血為之壅滯,佐以芍藥,用和血也。佐以甘草,用調氣也。
白話文:
足陽明經的脈絡,到達眼睛和鼻子周邊,所以眼睛疼痛和鼻子乾燥。那些不能睡覺的人,是陽明經絡與胃相關聯,胃受到邪氣侵害就不能安靜地睡覺,這正是邪氣侵襲的開始,還沒有到達狂躁的程度。患者沒有出汗、怕冷、發熱的症狀,是表示體表有寒邪。藥物的性質,辛味的藥物可以使表邪通達,輕薄的藥物可以去除實邪。升麻、葛根是辛味、輕薄的藥物,所以用它們來使表邪通達,去除實邪。寒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氣血瘀滯,因此加入芍藥,用來和血。加入甘草,用來調氣。
2. 白虎湯
石膏(一斤,捶,不見鐵),知母(去浮皮,六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六合)
傷寒,傳入於胃,不惡寒,反惡熱,有汗作渴,脈大而長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石膏(一斤,搗碎,不要讓它碰到鐵器),知母(去除外皮,六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六合)
寒氣入侵胃部,患者不畏寒,反而怕熱,出汗卻口渴,脈搏大而長。此方為治療此症為主。
傳入於胃,邪入里矣。表無其邪,故不惡寒;里有實熱,故反惡熱;熱越故有汗;里燥故作渴;邪盛故脈大;邪在陽明故脈長。白虎,西方金神也。五行之理,將來者進,功成者退,如秋金之令行,則夏火之炎息。此方名曰白虎,所以行清肅之令而除熱也。石膏大寒,用之以清胃;知母味厚,用之以生津;大寒之性行,恐傷胃氣,故用甘草、粳米以養胃。是方也,惟傷寒內有實熱者可用之。
若血虛身熱,證象白虎,誤服白虎者死無救,又東垣之所以垂戒矣。
白話文:
邪氣已經進入胃部,表示邪氣已經深入體內了。體表沒有什麼邪氣,所以沒有怕冷症狀;身體裏有真正的熱性,所以反而怕熱;熱氣太盛所以會出汗;身體裡乾燥所以會口渴;邪氣旺盛所以脈搏強勁;邪氣在陽明經所以脈搏緩長。白虎,是西方金神。依照五行理論,新的力量將要來臨,既有的力量就會退卻。就像秋天時金的能量盛行,夏天的火熱能量就會停止。這個藥方的名字叫做白虎,就是為了執行清涼肅殺的指令來消除熱氣。石膏性大寒,用它來清熱除胃病;知母味厚,用它來生津止渴;但光用大寒藥性,恐怕會傷胃氣,所以用甘草、粳米來調養胃。這個藥方,只有在傷寒病內有實際的熱症狀時才能用。
若血虛而身體發熱,證象如同白虎,誤服白虎湯的人將難以救治,因此東垣纔再次鄭重告誡。
3. 小柴胡湯
柴胡(半斤,去蘆),黃芩(三兩),人參(三兩,去蘆),甘草(三兩),半夏(半斤,制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傷寒,寒熱往來,脅痛,口苦,脈弦者,此邪在少陽經,半表半裡之證也,本方主之。
白話文:
柴胡(半斤,去掉皮),黃芩(三兩),人參(三兩,去掉皮),甘草(三兩),半夏(半斤,經過處理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傷寒,寒熱交替,脅肋疼痛,口苦,脈搏弦緊者,此為邪氣在少陽經,半在表證,半在裡證的症狀,本方治療此症。
邪在表則惡寒,邪在裡則發熱,邪在半表半裡則惡寒且熱,故令寒熱往來。少陽之脈行於兩脅,故令脅痛;其經屬於膽,膽汁上溢故口苦。膽者,肝之腑,在五行為木,有垂枝之象,故脈弦。柴胡性辛溫,辛者金之味,故用之以平木,溫者春之氣,故就之以入少陽;黃芩質枯而味苦,枯則能浮,苦則能降,君以柴胡,則入少陽矣。然邪之傷人,常乘其虛,用人參、甘草者,欲中氣不虛,邪不得復傳入里耳。
白話文:
如果邪氣在體表,就會表現為怕冷;如果邪氣在體內,就會表現為發熱;如果邪氣在體表和體內都有,就會表現為既怕冷又發熱,所以會導致寒熱交替。少陽經的脈絡在兩脅,所以會讓兩旁痛;少陽經的系統屬於膽,膽汁溢出就會讓口中感到苦。膽是肝臟的表相,在五行屬木,有下垂的枝條之象,所以脈搏是呈緊繃狀態。柴胡性溫辛辣,辛辣是金的味道,所以用柴胡來使肝木平順;溫暖是春天的氣息,所以用來進入少陽經;黃芩質地枯燥,味道苦澀,枯燥可以浮起,苦澀可以下降,以黃芩輔助柴胡,就能進入少陽經。然而,邪氣要傷害人體,通常趁人之虛,使用人參和甘草,就是不希望中氣虛弱,邪氣不能再傳入體內。
是以中氣不虛之人,雖有柴胡證俱,而人參在可去也。邪初入里,裡氣逆而煩嘔,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嘔逆,邪半在表,則榮衛爭,故用薑、棗之辛甘以和榮衛。
白話文:
所以中氣不虛的人,即使有柴胡症狀並且俱全,人參也可以去掉。邪氣剛侵入體內,體內之氣逆而感到煩悶嘔吐,所以用半夏辛味來去除嘔逆。邪氣有一半在體表,就會影響到榮衛之氣,所以用薑、棗的辛甘來調和榮衛之氣。
仲景云:胸中煩而不嘔,去半夏、人參,加栝蔞實一枚;若渴者,去半夏,更加人參一兩五錢、栝蔞根四兩;若腹中痛者,去黃芩,加芍藥三兩;若脅下痞硬,去大棗,加牡蠣四兩;若心下悸,小便不利者,去黃芩,加茯苓四兩;若不渴,外有微熱者,去人參,加桂枝三兩,溫覆取微汗;若咳者,去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加五味子半斤、乾薑二兩。以上加減法,皆去其所弊,加其所宜,茲惟明者求之,不復贅也。
白話文:
-
仲景:胸部感到煩躁不安,卻沒有嘔吐的症狀,則去半夏、人參,再加一枚栝蔞實。如果感到口渴,則去半夏,再加一兩五錢人參和四兩栝蔞根。
-
若腹中疼痛,則去黃芩,再加三兩芍藥。
-
若脅下痞硬,則去大棗,再加四兩牡蠣。
-
若心下悸動,小便不利,則去黃芩,再加四兩茯苓。
-
若不感到口渴,但有微熱的症狀,則去人參,再加三兩桂枝,溫熱敷蓋身體,使其微微出汗。
-
若有咳嗽的症狀,則去人參、大棗、生薑,再加半斤五味子和二兩乾薑。
以上加減法,皆是去除症狀中的弊端,加強有益的成分。此處僅以明者求之,不加贅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