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9)
卷一 (9)
1. 葛根湯
葛根(四兩),麻黃(去節,三兩),桂枝(洗淨,二兩),芍藥(二兩,炒),甘草(二兩,生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
太陽病,項背強,無汗惡風者,名曰剛痓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葛根(120公克)、麻黃(去節,90公克)、桂枝(洗淨,60公克)、芍藥(60公克,炒)、甘草(60公克,生)、生薑(90公克)、大棗(12枚)
太陽病,脖子和背部僵硬無力,沒有汗而畏懼風寒者,稱爲剛痙,此方劑主治此病。
風寒傷經絡之經,則所過但痛而已,未至於強;風寒傷筋骨之筋,則所過筋急強直而成痓。痓,痙字之誤也。曰剛痙者,無汗之名也。本草云:輕可去實。葛根、麻黃,形氣之輕者也;此以風寒表實,故加二物於桂枝中。又,太陽與陽明合病,必自下利。下利,里證也,今之庸醫皆曰漏底傷寒,不治,仲景則以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風寒傷及經絡的經筋,則所經過的地方只會疼痛而已,不會僵硬;風寒傷及筋骨的筋,則所經過的筋急強直而成為痓。痓,痙攣的錯字。所謂剛痙,就是沒有汗的症狀。本草經說:輕的可以去除實的。葛根、麻黃,是形氣輕的藥物;因為風寒表實,所以將這兩種藥物加在桂枝湯中。另外,太陽病與陽明病合並發病,必定會伴隨腹瀉。腹瀉是裡證,現在的庸醫都說這是漏底傷寒,不予治療,仲景則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蓋以邪氣並於陽,則陽實而陰虛,陰虛故下利也;與此湯以散經中表邪,則陽不實而陰氣平,利不治而自止也。斯妙也,惟明者知之。
白話文:
邪氣侵犯陽經,陽氣就會變得實盛,而陰氣就會虛弱,陰氣虛弱就會引起腹瀉的症狀。服用這個方劑可以散表邪,使陽氣不再實盛,陰氣平復,腹瀉的症狀自然就會停止。這種治療方法非常巧妙,只有聰明的人才能領會。
2. 小青龍湯
麻黃(三兩,去節),桂枝(三兩,洗淨),芍藥(三兩,炒),五味子(半斤,炒),半夏(半升,泡),北細辛(去土),甘草(生),乾薑(各三兩)
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,或咳,或噎,或喘,小青龍湯主之。
白話文:
麻黃:三兩,除去節巴
桂枝:三兩,清洗乾淨
芍藥:三兩,炒過
五味子:半斤,炒過
半夏:半升,泡過
北細辛:除去泥土
甘草:生甘草
乾薑:各三兩
傷寒表證沒有解除,有胸腔積水、乾嘔,或咳嗽、或咽喉阻塞、或喘息,應使用「小青龍湯」治療。
表不解者,頭痛、發熱、身疼尚在也。傷寒曾渴。飲水過多,故心下有水氣。有聲無物,謂之乾嘔,名曰水氣,則有形之水已散,但無形之氣仍在耳,故無物可吐而但有聲。或咳,或噎,或喘,皆水寒射肺故也。青龍者,東方木神,主發育萬物,二方以發散為義,故名之。
白話文:
對於因外感風寒而疾病還沒完全解除的人,通常會有頭痛、發熱、全身疼痛的症狀。傷寒的病人經常口渴。由於喝水過多,所以心臟以下部位有水氣。表現在症狀上,就是有嘔吐的聲音,但吐不出東西來,這叫做乾嘔,也可以叫做水氣,也就是說原本有形的水已經散開,只剩無形的水氣仍在,所以沒有東西可以吐,只有嘔吐的聲音。有的人還會咳嗽、噎塞、喘氣,這是因為水寒阻礙了肺的正常功能。青龍是東方木神,主要掌管萬物的發育生長,(用藥)二陳湯和麻黃湯作用,都以發散為原則,所以才用這個名稱。
麻黃、桂枝、甘草,發表邪也;半夏、細辛、乾薑,散水氣也;芍藥所以和陰血,五味所以收肺氣。
白話文:
麻黃、桂枝、甘草:這些藥物可以發散表邪。
半夏、細辛、乾薑:這些藥物可以散去體內的水氣。
芍藥:這味藥可以調和陰血。
五味:這味藥可以收斂肺氣。
3. 大青龍湯
麻黃(六兩,去節),杏仁(四十枚,去皮尖),桂枝(淨洗),甘草(生,各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石膏(如雞子大一塊)
傷寒太陽證,見風脈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麻黃(六兩,去掉莖節),杏仁(四十枚,去掉皮和尖端),桂枝(洗淨),甘草(生甘草,各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石膏(像雞蛋這麼大的一塊)
傷寒太陽證,見風脈者,此方最為有效:
仲景法:太陽傷寒,治以麻黃;太陽中風,治以桂枝。今傷寒太陽證見風脈,是有頭痛、身熱、無汗、惡寒,但脈來不緊而緩,為傷寒且中風矣,故二方並而用之。風寒外盛,則人身之陽郁為內熱,此石膏之所加也。名曰大青龍,其發表之尤者乎!而亡陽之戒,筋惕肉瞤之弊,則用青龍之過者也。有此者,急以大溫大補之劑主之,又仲景救弊之方也。
白話文:
仲景派: 太陽病傷寒,用麻黃來治療;太陽病中風,用桂枝來治療。現在傷寒太陽病的證狀有頭痛、身熱、無汗、惡寒,但脈搏不緊反而緩慢,這是傷寒又中風了 (複方),所以兩種藥方並用。風 寒在外盛行,則人體陽氣鬱積為內熱,這就是石膏所加的理由。這個方子叫大青龍,是發表中最厲害的!但是,如果用了大青龍過度,就會出現亡陽的現象:肌肉抽搐、抽搐。出現這種情況,就要趕快用大溫大補的藥方來治療,這是仲景派挽救弊端的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