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傷寒門第二
敘曰:仲景傷寒方,群方之祖也,自晉唐而降,歷朝醫哲,罔不宗之,初學之士,能究其方,識其證,雖施之雜療,不可勝用,豈徒曰傷寒云爾哉!今取其方七十五首,考之如下,有活人之志者,幸教我焉!
白話文:
註解:
敘曰:仲景的傷寒方劑,是所有方劑的鼻祖。從晉朝、唐朝開始,歷朝的醫學家,沒有不把它當作圭臬的。初學中醫的人,如果能研究透徹這些方劑,熟悉它們的證狀,即使用於治療其他疾病,也能發揮奇效,豈止是侷限於傷寒一症!現在我把其中75個方劑挑選出來,進行考證,如果有立志救人的志士,希望能不吝賜教!
2. 桂枝湯
桂枝(三兩,洗淨),芍藥(三兩,炒),甘草(二兩,生),生薑(三兩),生棗(十二枚,擘)
頭痛發熱,汗出惡風,脈緩者,太陽中風也,此湯主之。
白話文:
- 桂枝(三兩,洗淨):
將桂枝洗淨,去除雜質,備用。
-
芍藥(三兩,炒): 將芍藥炒過,去除其寒性,增強其補益作用,備用。
-
甘草(二兩,生): 使用未經炮製的生甘草,保持其甘甜味和補益作用,備用。
-
生薑(三兩): 使用新鮮的生薑,洗淨後備用。
-
生棗(十二枚,擘): 將十二枚生棗劈開,去除棗核,備用。
頭痛發熱,出汗且怕風,脈搏緩慢,這是太陽中風的症狀,此湯方可治療。
風之傷人也,頭先受之,故令頭痛;風在表則表實,故令發熱;風為陽,氣亦為陽,同類相從,則傷衛外之氣,衛傷則無以固衛津液,故令汗出;其惡風者,衛氣不能衛也;其脈緩者,衛氣不能鼓也。上件皆太陽證,故曰太陽中風。桂枝味辛甘,辛則能解肌,甘則能實表,經曰:辛甘發散為陽,故用之以治風;然恐其走泄陰氣,故用芍藥之酸以收之;佐以甘草、生薑、大棗,此發表而兼和里之意。
白話文:
風邪傷害人體,首先侵犯的是頭部,所以會引起頭痛;風邪在體表,則表邪實盛,所以會發熱;風為陽邪,人體的正氣也是陽氣,同類相從,就會損傷衛氣,衛氣受損,則不能固護津液,所以會出汗;感到怕風的,是因為衛氣不能衛護身體;脈搏緩慢的,是因為衛氣不能鼓動。以上這些都是太陽病的證狀,所以叫做太陽中風。桂枝味辛甘,辛味能解肌,甘味能益氣固表,經典說:「辛甘發散為陽」,所以用它來治療風邪;但是怕它散發太過,傷及陰氣,所以用芍藥的酸味來收斂固攝;再佐以甘草、生薑、大棗,這是發散風寒兼顧和中調裡的用意。
是方也,惟表邪可以用之;若陽邪去表入里,里作燥渴,二便秘結,此宜承氣之時也,而誤用之則反矣。論曰: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。蓋謂陽邪去表入里故也,又曰:桂枝本為解肌,若其人脈浮緊,發熱汗不出者,不可與也,蓋以與之則表益實,而汗益難出耳。故申之以常須識此,勿令誤也。
白話文:
這一方,只能用於表證。如果陽邪離開表入裡,在裡化為燥渴,大便二便祕結,這時應該使用承氣湯,如果誤用這一條方劑,效果反而相反。醫書說:桂枝下嚥,陽盛則會死亡。這是說,陽邪離開表入裡的原因。還說:桂枝本來是解肌的,但如果這人脈浮緊、發熱不出汗,不能給他服用。因為給他服用,表證反而更實,汗反而更難出。因此特地再次強調:一定要認識清楚這一點,不要誤用。
3. 麻黃湯
麻黃(去節,三兩),桂枝(洗淨,二兩),杏仁(去皮尖,七十枚),甘草(一兩,生)
白話文:
麻黃(去除節巴,三兩),桂枝(洗淨,二兩),杏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,七十顆),甘草(一兩,生的)
太陽傷寒,頭痛發熱,身疼腰痛,骨節不利,惡寒無汗而喘,脈來尺寸俱緊者,麻黃主之。
白話文:
太陽傷寒,頭痛發熱,全身疼痛、腰痛,關節不利,怕冷無汗而喘,脈搏尺脈和寸脈都緊的,使用麻黃為主藥。
足太陽經,起目內眥,循頭背腰膕,故所過疼痛不利;寒邪外束,人身之陽不得宣越,故令發熱;寒邪在表,不復任寒,故令惡寒;寒主閉藏,故令無汗;人身之陽,既不得宣越於外,則必壅塞於內,故令作喘;寒氣剛勁,故令脈緊。麻黃之形,中空而虛;麻黃之味,辛溫而薄,空則能通腠理,辛則能散寒邪,故令為君。
白話文:
足太陽經,從眼睛內眼角發出,沿著頭、背、腰、小腿後側,所以經過的地方疼痛、不順利;寒邪在外束縛,人體的陽氣不能宣發運行,所以導致發熱;寒邪位於體表,不能再承受寒冷,所以導致惡寒;寒主閉藏,所以導致無汗;人體的陽氣,既不能宣發運行於體外,則一定會壅塞在體內,所以導致喘息;寒氣剛勁,所以導致脈搏緊。麻黃的形狀,中間空而虛;麻黃的味道,辛溫而薄,空能通利腠理,辛能散寒邪,所以麻黃為君藥。
佐以桂枝,取其解肌;佐以杏仁,取其利氣;入甘草者,亦辛甘發散之謂。抑太陽無汗,麻黃之用固矣!若不斟酌人品之虛實,時令之寒暄,則又有汗多亡陽之戒。汗多者宜撲粉,亡陽者宜附子湯。
白話文:
用桂枝來治療感冒, 原因是桂枝可以使肌肉放鬆和舒緩; 用杏仁來治療感冒, 原因是杏仁可以讓肺氣恢復暢通;可以吃甘草來治療感冒, 原因是甘草有一種辛辣和香甜的性質, 能使病毒擴散出來。 抑制太陽病而無盜汗的狀況, 麻黃藥一定是有用的。 如果不考慮不同人的體質狀況以及不同的季節病症, 那就會招致多汗、陽氣消亡的後遺症。 多汗的情況應撲粉來治療, 陽氣消亡的情況應以附子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