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《醫方考》~ 卷六 (1)
卷六 (1)
1. 白朮茯苓澤瀉湯
白朮,茯苓,澤瀉(各一錢)
痘而水泡者,此方主之。
中有實熱,膈有停水,濕熱外行,初則痘色晶亮,頃則痘皆水泡矣。此乃水不能潤下,灶底燃薪,釜中發泡之義。是方也,白朮甘而燥,能益土以防水。茯苓甘而淡,能益土以決防。澤瀉咸而潤,能潤下而利水。水利濕消,泡自瘥矣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長水泡的痘瘡,使用的是白朮、茯苓、澤瀉各一錢。
當痘瘡出現水泡,是因為體內有實熱,加上腸胃間有停滯的水液,濕熱往外發散,最初痘瘡顏色呈現晶瑩剔透,很快就變成水泡。這就像水無法向下流動,爐灶底部燒柴,鍋中產生氣泡的道理一樣。
這個方子中,白朮味甘性燥,可以健脾益氣,增強脾胃功能以防水液停滯;茯苓味甘性淡,可以健脾利水,加強排水功能;澤瀉味鹹性潤,可以向下導引水液並有利尿作用。當水液順利排出,濕邪消散,水泡自然就會痊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