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五磨飲子

木香,沉香,檳榔,枳實,臺烏藥,

五件等分,白酒磨服。

暴怒暴死者,名曰氣厥,此方主之。

怒則氣上,氣上則上焦氣實而不行,下焦氣逆而不吸,故令暴死。氣上宜降之,故用沉香、檳榔。氣逆宜順之,故用木香、烏藥。佐以枳實,破其滯也。磨以白酒,和其陰也。

白話文:

將木香、沉香、檳榔、枳實、臺烏藥這五種藥材,都取相同的份量,用白酒磨成粉末後服用。

這種病症是因突然暴怒而猝死,稱為「氣厥」,這個藥方主要就是治療這種病症。

人在發怒時,氣會往上衝,氣往上衝就會導致上焦的氣壅塞不通,下焦的氣逆亂無法吸入,因此會造成猝死。氣往上衝,應該要使其下降,所以用沉香、檳榔來降氣。氣逆亂,應該要使其順暢,所以用木香、烏藥來順氣。再佐以枳實,用來破除氣的停滯。用白酒磨藥,是為了調和身體的陰氣。

2. 火醋熏鼻法

凡感臭穢瘴毒暴絕者,名曰中惡。不治即死。宜燒炭火一杓,以醋沃之,令患人鼻受醋氣,則可復甦。既蘇,以感冒門藿香正氣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突然因為接觸到惡臭污穢的瘴氣毒邪而昏厥的人,這種情況稱為「中惡」。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死亡。應該燒一杓炭火,將醋淋在炭火上,讓患者的鼻子吸入醋的氣味,這樣就可以恢復意識。意識恢復後,以治療感冒的藿香正氣散來調理。

3. 補拜法

凡遇屍喪,玩古廟,入無人所居之室,及造天地鬼神壇場,歸來暴絕,面赤無語者,名曰屍疰,亦曰鬼疰,即中祟之謂也。進藥便死。宜移患人東首,使主人焚香北面禮拜之,更行火醋熏鼻法,則可復甦,否者七竅迸血而死。

凡男婦交感死,在男子名曰脫陽,在女子名曰脫陰。男子雖死,陽事猶然不萎;女子雖死,陰器猶然不閉。亦有夢中脫死者,其陽必舉,陰必泄,屍容有喜色,為可辨也。皆在不救。

白話文:

遇到喪事、去古廟遊玩、進入無人居住的房子,或者建造祭祀天地鬼神的場所後,回來突然昏倒,臉色發紅、說不出話的,這種情況叫做「屍疰」,也叫「鬼疰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中邪」。如果馬上給他吃藥反而會死。應該把患者的頭移向東方,讓屋主燒香朝北祭拜,再用火和醋熏患者的鼻子,這樣就能夠恢復清醒,不然就會七孔流血而死。

男女行房事時死亡,在男子稱為「脫陽」,在女子稱為「脫陰」。男子即使死了,陽具仍然不會萎縮;女子即使死了,陰部仍然不會閉合。也有人在睡夢中突然死亡的,男的陽具一定會勃起,女的陰部一定會鬆弛,屍體臉上會有喜悅的樣子,這是可以辨認的。這些情況都是無法救治的。

4. 痘門第六十九

敘曰:小兒壯熱,呵欠煩悶,時發驚悸,或吐或瀉,手足時冷,面頰腮赤,嗽嚏者,為痘證也。蓋痘出於五臟,由內達外,是以各顯其證。呵欠煩悶,肝之證也。時發驚悸,心之證也。或吐或瀉,手足時冷者,脾之證也。頰赤嗽嚏,肺之證也。錢氏謂獨有腎臟無證,此大不然,若腰痛喜寐,則腎之證矣。

五臟之證盡顯者,其痘必多,但顯一二證者,其痘必少。魏氏以痘本於淫火,其言高出前古,雖其主方近於執一,然錄古人一十四方,則示人以變通也可知矣。今世之醫,率以是短之,使諸子者並作於九原,昆遇魏氏則北面而師之,遇錢,陳則肩隨而已。所以然者,二子之資不及魏也。

茲考群方,則以百家而出入之,初不拘拘於三子矣。

白話文:

說明:小兒發高燒,打呵欠、煩躁不安,時常出現驚嚇、心悸,有時會嘔吐或腹瀉,手腳時冷,臉頰腮部發紅,咳嗽打噴嚏,這些都是痘疹的症狀。痘疹的發生源自於五臟,由內而外顯現,因此會有各種不同的症狀。打呵欠、煩躁不安是肝臟的症狀;時常出現驚嚇、心悸是心臟的症狀;嘔吐或腹瀉、手腳發冷是脾臟的症狀;臉頰發紅、咳嗽打噴嚏是肺臟的症狀。錢氏認為只有腎臟沒有相關症狀,這是不對的,如果出現腰痛、嗜睡,那就是腎臟的症狀了。

五臟的症狀都明顯出現的,痘疹就會比較多;只有一兩個症狀明顯的,痘疹就會比較少。魏氏認為痘疹的根本原因是體內過旺的火氣,他的觀點比前人更高明。雖然他主要使用的藥方比較偏執,但他記錄了古人的十四個藥方,也是在教導人們要懂得變通。現在的醫生,常常因為這一點而貶低他,如果讓那些先賢在地下相遇,他們應該會拜魏氏為師,而對錢、陳兩人只是跟隨而已。會這樣的原因是,錢氏和陳氏的資質比不上魏氏。

我現在研究眾多藥方,從百家的理論中加以變通,不再拘泥於這三個人的觀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