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17)
卷三 (17)
1. 氣門第二十
敘曰:氣、血,人身之二儀也,氣為主而血為配,故曰氣化即物生,氣變即物易,氣盛即物壯,氣弱即物衰,氣正即物和,氣亂即物病,氣絕即物死。是氣之當養也明矣。一或失治,則衰且亂,病且死,故考五方以治氣。
白話文:
氣血是人體的兩大重要物質,氣為主導,血為輔助。因此,氣的變化決定萬物的生長、衰敗、強盛、虛弱、調和與疾病,甚至生死。由此可見,保養元氣的重要性。如果稍有不慎,導致氣的衰弱或紊亂,就會生病甚至死亡,所以要根據五行學說來調理元氣。
2. 獨參湯
人參(二兩)
煩躁脈微者,加童便一卮。身寒脈微者,加附子三錢。
諸虛氣弱危急者,此方主之。
氣者,萬物之所資始也。天非此氣,不足以長養萬物。人非此氣,不足以有生。故曰:一息不運則機緘窮。一毫不續則霄壤判。是以病而至於危急,良醫以氣為首務也。人參味甘性溫,得天地衝和之氣以成形,故用之以補沖和之氣,使其一息尚存,則可以次第而療諸疾矣。煩躁加童便者,虛而有火也。
身寒加附子者,回其孤陽也。雖然,虛實之辨,不可不察,獨參但可以療虛耳。若實證危急,猶然攻之,故越人有實實之戒。
白話文:
獨參湯
人參兩錢重,適用於各種虛弱危急的症狀。氣是萬物生存的根本,人體也依靠氣來維持生命,一旦氣息衰竭,生命就會終止。因此,在危急情況下,醫生首先要注重調理元氣。人參味甘性溫,具有天地之氣,能補充人體元氣,即使只有一絲氣息尚存,也能逐步治療其他疾病。如果病人煩躁不安、脈象微弱,則加童尿一杯,這是因為虛弱伴有內火;如果病人畏寒、脈象微弱,則加附子三錢,這是為了溫煦衰弱的陽氣。然而,必須仔細辨別虛實,獨參湯只適用於治療虛證。如果病情屬於實證危急,仍然使用此方進攻,反而會加重病情,這正如古人所說的「實實之戒」。
3. 四君子湯
人參,白朮,白茯苓,炙甘草(各二錢)
面色萎白,言語輕微,四肢無力,脈來虛弱者,此方主之。
夫面色萎白,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。言語輕微,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。四肢無力,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。脈來虛弱,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。如是則宜補氣。是方也,人參甘溫質潤,能補五臟之元氣。白朮甘溫健脾,能補五臟之母氣。茯苓甘溫而潔,能致五臟之清氣。甘草。甘溫而平,能調五臟愆和之氣。
四藥皆甘溫,甘得中之味,溫得中之氣,猶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,故曰四君子。
白話文:
四君子湯
患者面色蒼白、說話聲音微弱、四肢無力、脈搏虛弱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面色蒼白、說話聲音微弱、四肢無力、脈搏虛弱,這些都顯示患者氣虛。因此應該補氣。這個方子中,人參味甘性溫,滋潤且能補益五臟的元氣;白朮味甘性溫,健脾益胃,能補益五臟的母氣;茯苓味甘性溫,性質平和,能利水滲濕,使五臟之氣通暢;甘草味甘性平,能調和五臟氣血,使之平衡協調。
四味藥都味甘性溫,溫和平和,如同不偏不倚的君子,所以稱為四君子湯。
4. 六君子湯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,半夏,陳皮
氣虛,痰氣不利者,此方主之。
《內經》曰:壯者氣行則愈,怯者著而成病。東南之土卑濕,人人有痰,然而不病者,氣壯足以行其痰也。若中氣一虛,則不足以運痰而痰證見矣。是方也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前之四君子也,所以補氣。乃半夏則燥濕以制痰,陳皮則利氣以行痰耳。名之曰六君子者,表半夏之無毒,陳皮之弗悍,可以與參、苓、朮、草比德云爾!
白話文:
六君子湯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半夏、陳皮這幾味藥材組成的方劑,適用於氣虛、痰氣不利的患者。
《內經》說:身體強壯的人,氣血運行順暢就能痊癒;體弱的人,則容易生病。南方多濕潤的環境,人人都有痰,但卻不一定生病,是因為氣血旺盛,足以運行痰液。一旦中氣虛弱,就無法運化痰液,於是痰證就會出現。這個方子裡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就是之前的四君子湯,主要功效是補氣;而半夏可以燥濕化痰,陳皮可以行氣化痰。稱它為「六君子湯」,是說明半夏沒有毒性,陳皮也不峻猛,可以與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並列,藥性平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