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3)

1. 桑枝煎

桑枝一小升,細切炒香,以水三大升,煎取二升,一日服盡無時。

諸痛風者,服此方良。

《圖經》云:桑枝性平,不冷不熱,可以常服。療中風體癢,乾溼腳氣,及風氣四肢拘攣,上氣眼昏,肺氣嗽,消食,利小便;久服輕身,聰明耳目,令人光澤,兼療口乾。《抱朴子仙經》云:一切仙藥,不得桑枝煎不服。許學士云:政和間,予嘗病兩臂痛,服諸藥不效,依此作數劑,臂痛尋愈。

白話文:

桑枝煎

取一小升桑枝,切細後炒香,加三大升水煎煮,煎至剩二升,一天喝完即可,沒有時間限制。

各種關節疼痛的人,服用此方效果很好。

古籍記載:桑枝性平,不寒不熱,可以經常服用。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皮膚瘙癢、乾濕腳氣、風邪引起的四肢拘攣、胸悶眼花、咳嗽、消化不良、利尿;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耳聰目明,容光煥發,還能治療口乾。 古籍《抱朴子仙經》中記載:服用任何仙丹妙藥之前,都必須先服用桑枝煎。許學士也記載:政和年間,我曾患有雙臂疼痛,服用其他藥物均無效,後來按照此方服用幾劑後,手臂疼痛很快就好了。

2. 癘風門第五十三

敘曰:癘風一證,古今難之,是以斯世之妄治者多也。深達癘風之奧者,潔古、東垣二人而已,余皆未有言也。今考古人之方六首,庶幾乎精練之奇哉!

白話文:

癘風(一種瘟疫)的病症,古今醫家都覺得棘手,所以許多庸醫才會胡亂治療。真正深入了解癘風奧妙的,只有潔古和東垣兩位醫家,其他人都沒能說出個所以然。現在蒐集整理了古代醫家的六個方劑,希望能接近精妙絕倫的醫術境界!

3. 愈風丹

苦參(四兩,為末),土蝮蛇,白花蛇,烏梢蛇(頭尾全者,各一條,酒浸二三日,去骨,陰乾為末),皂角(五斤,去皮弦,以無灰酒浸一宿,取出用水熬膏)

上以苦參、蝮蛇、白花、烏梢四味為末,將皂角膏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以玉屏風散煎湯吞下。輕者三蛇得一即效,不必全也。

癘風,手足麻木,毛落眉脫,遍身癩疹,搔癢成瘡者,此方主之。

癘風者,天地殺物之風,燥金之氣也,故令瘡而不膿,燥而不濕。燥金之體澀,故一客於人,則營衛之行滯,令人不仁而麻木也。毛落眉脫者,燥風伐其營衛,而表氣不固也。遍身癩疹者,上氣下血俱病也。諸痛屬實,諸癢屬虛,癘風之癢,固多有蟲,而衛氣之虛,不可誣也。

是證也,主燥劑以疏風,則反以助邪,往往血枯而死,故求古方之潤劑以主之。白花、烏梢、土蝮三蛇者,血氣之屬也,用血氣之屬以驅風,豈不油然而潤乎?然其性中有毒,同氣相求,直達癘風毒舍之處,豈不居然而效乎?皂角之性,善於潔身,則亦可以潔病。苦參之性,善於去熱,則亦可以去風。

昔人吞以防風通聖散,此方乃汗下之劑也,非營衛虛者所宜,今以玉屏風散更之,則黃耆可以排膿補表,防風可以利氣疏邪,白朮可以實脾而補肌矣。

白話文:

愈風丹的配方是以苦參、土蝮蛇、白花蛇、烏梢蛇磨成粉末,再與皂角膏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玉屏風散煎煮的湯藥送服。病情較輕者,三種蛇藥中只要一種即可見效,不必全用。

此方主要治療麻風病,症狀包括手足麻木、毛髮脫落、眉毛脫落、全身長滿疥瘡並奇癢無比,抓撓後化膿。

麻風病是天地間致命的邪風,屬燥金之氣,因此患處會起瘡但不化膿,乾燥而不潮濕。燥金之氣使身體阻塞不通,邪氣入侵人體,則氣血運行受阻,導致麻木不仁。毛髮脫落是因為燥邪損傷氣血,導致體表之氣不足。全身長滿疥瘡,則表示氣血皆虛弱。一般來說,疼痛屬實證,瘙癢屬虛證,麻風病的瘙癢雖然多半是由蟲引起的,但體表之氣虛弱也是重要的原因。

治療此病,若使用燥熱的藥物祛風,反而會加重病情,導致血枯而死。因此,古方採用滋潤的藥物來治療。白花蛇、烏梢蛇、土蝮蛇都屬活血的藥物,用活血藥物驅風,就能滋潤肌膚。雖然這些藥物帶有毒性,但能直達病灶,迅速見效。皂角能清潔身體,也能清除病邪;苦參能清熱,也能祛風。

古方曾用防風通聖散來治療,但此方屬發汗瀉下的藥物,並不適合氣血虛弱者。因此,本方改用玉屏風散,黃耆能排膿補益體表,防風能疏通氣機,祛除邪氣,白朮能健脾益氣,滋養肌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