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調中益氣湯
黃耆(一錢),升麻(三分),陳皮(六分),木香(二分),人參,甘草(炙),蒼朮,柴胡(各五分)
脾胃不調而氣弱者,此方主之。
脾胃不調者,腸鳴、飧泄、膨脹之類也。氣弱者,語言輕微,手足倦怠也。補可以去弱,故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甘溫之性行,則中氣不弱,手足不倦矣。蒼朮辛燥,能平胃中敦阜之氣。升麻、柴胡輕清,能升胃家陷下之氣。木香、陳皮辛香,能去胃中陳腐之氣。夫敦阜之氣平,陷下之氣升,陳腐之氣去,寧有不調之中乎?
白話文:
調中益氣湯
黃耆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蒼朮、柴胡各適量,升麻、陳皮、木香適量。
這方藥主治脾胃虛弱導致氣虛的人。
脾胃不調的症狀包括腸鳴、腹瀉、腹脹等;氣虛的症狀則表現為說話聲音微弱、四肢疲倦無力。 本方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來補益氣血,溫和的藥性能使中氣充足,消除四肢倦怠。蒼朮辛溫燥濕,能平復胃中沉滯的氣;升麻、柴胡輕揚向上,能提升下陷的胃氣;木香、陳皮辛香溫和,能去除胃中積滯的陳腐之氣。 胃中沉滯之氣得以平復,下陷之氣得以升提,陳腐之氣得以排除,脾胃自然就不會失調了。
2. 升陽順氣湯
升麻,陳皮(去白),柴胡,草豆蔻,當歸(各一錢),黃耆(四分),甘草,柏皮(各五分)半夏(薑製),人參(各三分),神麯(一錢五分)
清氣在下,濁氣在上,令人胸膈飽脹,大便溏泄者,此方主之。
上件病由於飲食傷其脾氣,不能升清降濁故耳。是方也,升、柴辛溫升其清,清升則陽氣順矣。柏皮苦寒降其濁,濁降則陰氣順矣。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補其虛,補虛則正氣順矣。半夏、陳皮利其膈,膈利則痰氣順矣。豆蔻、神麯消其食,食消則穀氣順矣。故曰升陽順氣。
白話文:
升陽順氣湯
這方藥用於治療清氣下降、濁氣上升,導致胸膈飽脹、大便稀溏的症狀。 此病症的病因是飲食損傷脾胃,使之無法將清氣上升、濁氣下降。 本方中,升麻、柴胡辛溫,能使清氣上升,清氣上升則陽氣順暢;柏皮苦寒,能使濁氣下降,濁氣下降則陰氣順暢;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補益身體虛弱,補益虛弱則正氣順暢;半夏、陳皮疏通胸膈,胸膈通暢則痰氣順暢;草豆蔻、神麴消導積食,積食消除則穀氣順暢。 因此,此方名曰「升陽順氣湯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