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7)

1. 盜汗門第四十三

敘曰:汗孔謂之鬼門,故盜汗不止,久久令人喪魄。考名方五首,而治盜汗之法,大可知矣。臨證而權度其宜焉可也。

白話文:

盜汗不止,時間久了會讓人損傷精氣神。參考五種著名的方劑,就能大致了解治療盜汗的方法了。在實際診治時,要根據病人的情況靈活運用。

2. 當歸六黃湯

當歸,生地黃,熟地黃,黃芩,黃連,黃柏各等分,黃耆倍用

陰虛有火,令人盜汗者,此方主之。

醒而出汗曰自汗,睡去出汗曰盜汗。自汗陽虛,盜汗陰虛也。曰有火者,謂其證有面赤、口乾、唇燥、便赤、聲音重、脈來數也。然陰虛所以盜汗者,陰虛之人睡去,則衛外之陽乘虛陷入於陰中,表液失其固衛,故濈濈然而汗出。人覺則陽用事,衛氣復出於表,表實而汗即止矣。

當歸、熟苄,養陰之品也。黃芩、黃連,去火之品也。生芐、黃柏,可以養陰,亦可以去火。而黃耆者,所以補表氣於盜汗之餘也。是盜汗也,與傷寒盜汗不同。傷寒盜汗是半表半裡之邪未盡,雜證盜汗則陰虛而已。彼以和表為主,此以補陰為主。明者辨之。

白話文:

當歸六黃湯

此方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盜汗的症狀。

盜汗是指睡著時出汗,與醒著時出汗(自汗)不同。自汗是陽虛,盜汗則是陰虛。所謂「有火」,指的是患者出現面紅、口乾、嘴唇乾燥、大便乾燥、聲音嘶啞、脈搏快速等症狀。陰虛導致盜汗的原因是:陰虛體質的人睡著時,體表的陽氣趁虛而入陰分,體表津液失去保護,所以就會盜汗。人醒來後,陽氣在外表活動,衛氣回到體表,體表充足,汗自然就止住了。

方中當歸、熟地黃滋陰;黃芩、黃連清熱;生地黃、黃柏既能滋陰又能清熱;黃耆則用量加倍,以補益因盜汗而虛損的體表之氣。需要注意的是,此方治療的盜汗與傷寒導致的盜汗不同。傷寒引起的盜汗是表裡俱病,邪氣未盡;而本方治療的盜汗純粹是陰虛。傷寒盜汗需以調和表裡為主,而此方則以滋陰補虛為主,需仔細辨別。

3. 黃耆六一湯

黃耆(六兩,炙),甘草(一兩,炙)

虛脫已後盜汗者,此方主之。

虛脫者,陰虛而形氣將脫,如大病之餘,新產失血之後也。斯時也,更有盜汗,寧不復傷其氣血乎?故用黃耆七之六,甘草七之一,大補其氣而汗自止。或問:何以不用養血之藥?余曰:太極之妙,陰生於陽,故無形能化有形,無形者氣,有形者血耳。若虛脫之際,而責養陰之藥以固脫,是以陰及陰,二女同居,烏能衛外?

白話文:

黃耆六一湯

服用黃耆六兩(炙烤過),甘草一兩(炙烤過)。

這方劑是用於大病初癒或產後失血導致虛脫,並且伴隨盜汗的症狀。

所謂虛脫,是指陰虛導致元氣將要耗盡的狀態,例如大病之後或產後失血。此時如果再有盜汗,豈不是更加損傷氣血嗎?因此,本方使用大量的黃耆(七份中的六份)和少量的甘草(七份中的一份),來大力補益元氣,使盜汗自然停止。

有人可能會問:為什麼不用養血的藥物?我說:太極的奧妙之處在於陰從陽生,所以無形的氣可以化生有形的血。在虛脫的時候,如果還用滋陰的藥物來止脫,那就是陰上加陰,如同兩個女人住在一起,哪能抵禦外邪?

4. 正氣湯

黃柏(炒),知母(炒,各二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

此治陰虛有火,令人盜汗之方也。

陰虛,則陽獨治,故令有火。火益亢則陰益虧。陰虧則睡去之時,衛外之陽乘虛而入,衛虛無以固表,故令盜汗。經曰: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故用黃柏、知母苦寒質潤之品以主之,苦能瀉火,寒能勝熱,質潤能滋陰。佐以甘草者,和其陰陽耳。

白話文:

正氣湯

此方治療陰虛火旺,導致盜汗的症狀。

陰虛則陽氣偏盛,所以會出現火旺的現象。火旺則陰液更加虧損;陰液虧損,睡眠時體表的陽氣乘虛而入,衛氣不足以固護肌表,因此就會盜汗。經書上說:「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」所以用寒涼滋潤的黃柏、知母來治療,苦味能瀉火,寒性能清熱,滋潤的藥性能滋養陰液。加入甘草是用來調和陰陽的。

5. 麥煎散

知母,石膏,人參,白茯苓,赤芍藥,滑石,葶藶,杏仁,地骨皮,麻黃根,甘草

共為末,浮小麥煎湯調下二錢。

濕熱內淫,肺病喘急,以致皮毛之氣不充,令人盜汗,四肢煩疼,肌肉消瘦者,此方主之。

《內經》曰:肺主皮毛。《靈樞經》曰:衛氣者,所以溫分肉,充皮膚,肥腠理,司開闔者也。今肺以喘而虛,故皮毛之氣不充,氣不充,則腠理失肥,開闔失宜,而令盜汗。是方也,滑石、茯苓,可以瀉濕;石膏、知母,可以消熱;杏仁、葶藶,可以瀉喘;人參、甘草,可以益肺。地骨皮、赤芍藥,可以去熱於裡。麻黃根、浮小麥,可以止汗於表。

白話文:

麥煎散

此方由知母、石膏、人參、白茯苓、赤芍藥、滑石、葶藶子、杏仁、地骨皮、麻黃根、甘草研磨成粉末,用煮熟的小麥湯調服,每次二錢。

適用於體內濕熱鬱積,導致肺部疾病,出現喘息急促,皮膚毛髮營養不足,盜汗、四肢煩痛、肌肉消瘦等症狀。

根據《內經》記載,肺臟主司皮膚毛髮;《靈樞經》也說,衛氣能溫暖肢體肌肉,充盈皮膚,使肌膚豐滿,並調節開合功能。 現在因為肺部喘息而虛弱,所以皮膚毛髮得不到滋養,氣血不足,導致肌膚鬆弛,開合失調,於是出現盜汗。 本方中,滑石、茯苓能利濕;石膏、知母能清熱;杏仁、葶藶子能止咳平喘;人參、甘草能益氣補肺;地骨皮、赤芍藥能清裡熱;麻黃根、浮小麥能止表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