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側柏散

側柏葉一味,為末。

米飲調下三錢。

此亦治嘔血之方也。

側,陰象也。柏,遇寒而不凋,得陰氣之最厚也,故能入陰而瀉嘔逆之火。然其性微香,則其妙又能和陽,而不偏於陰矣。此其所以為良也。

白話文:

側柏散

取側柏葉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米湯送服。這是治療嘔血的方劑。

側柏,屬陰性;柏樹能耐寒不凋謝,陰氣最盛,所以能進入陰分,瀉去嘔逆之火。但它氣味略香,又能調和陽氣,不偏於陰寒,這正是它療效好的原因。

2. 晚漱治牙宣

牙宣者,齒根出血也,此以肥甘之熱致病。每於晚膳後,以茶漱而潔之,則病愈矣。

白話文:

晚間漱口治療牙齦出血

牙齦出血是指牙齒根部出血,這是因為肥甘厚味等熱性食物引起的。每次晚飯後,用茶水漱口清潔牙齒,這樣病就能好了。

3. 小薊飲子

小薊,生地黃,滑石,通草,蒲黃(炒),藕節,淡竹葉,當歸,梔子(炒),甘草(各半兩)

下焦結熱血淋者,此方主之。

下焦之病,責於濕熱。法曰:病在下者,引而竭之。故用生地、梔子涼而導之,以竭其熱。用滑石、通草、竹葉淡而滲之,以竭其濕。用小薊、藕節、蒲黃消而逐之,以去其瘀血。當歸養血於陰,甘草調氣於陽。古人治下焦瘀熱之病,必用滲藥開其溺竅者,圍師必缺之義也。

白話文:

小薊飲子

治療下焦濕熱瘀血導致的血尿,可用此方。

下焦疾病主要是濕熱導致。治療方法是:疾病在下焦,就要引導它排出。因此用生地黃、炒梔子清熱瀉火,排出熱邪;用滑石、通草、淡竹葉利尿滲濕,排出濕邪;用小薊、藕節、炒蒲黃化瘀止血,清除瘀血;當歸滋陰養血,甘草調和氣血。古代治療下焦瘀熱,一定會用利尿藥物打開排尿通道,這如同圍困敵軍必須斷其後路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