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7)

1. 盜汗門第四十三

敘曰:汗孔謂之鬼門,故盜汗不止,久久令人喪魄。考名方五首,而治盜汗之法,大可知矣。臨證而權度其宜焉可也。

白話文:

汗孔被稱為鬼門,所以盜汗不止,久而久之會使人喪失靈魂。查看名方的五個處方,治療盜汗的方法,大致可以瞭解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權衡運用,這樣才合適。

2. 當歸六黃湯

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,黃耆倍用

白話文:

當歸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各以相等的分量混合,而黃耆則使用該等藥材分量的兩倍。

陰虛有火,令人盜汗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陰虛有熱,導致盜汗者,此方專治之。

醒而出汗曰自汗,睡去出汗曰盜汗。自汗陽虛,盜汗陰虛也。曰有火者,謂其證有面赤、口乾、唇燥、便赤、聲音重、脈來數也。然陰虛所以盜汗者,陰虛之人睡去,則衛外之陽乘虛陷入於陰中,表液失其固衛,故濈濈然而汗出。人覺則陽用事,衛氣復出於表,表實而汗即止矣。

白話文:

醒著的時候出汗,叫做自汗;睡著的時候出汗,叫做盜汗。自汗是因為陽氣虛弱,盜汗是因為陰氣虛弱。所謂 „有火者„,是指症狀有臉紅、口乾、嘴脣乾燥、大便赤紅、聲音重、脈搏數數。然而陰虛之所以出現盜汗,是因為陰虛的人睡著後,衛外之陽乘虛陷入陰中,使表皮失去固衛,因此汗液滲出。人醒著的時候,就是陽氣發揮作用的時候,衛氣又重新回到表皮,表皮固實,汗液就不再流出了。

當歸、熟苄,養陰之品也。黃芩、黃連,去火之品也。生芐、黃柏,可以養陰,亦可以去火。而黃耆者,所以補表氣於盜汗之餘也。是盜汗也,與傷寒盜汗不同。傷寒盜汗是半表半裡之邪未盡,雜證盜汗則陰虛而已。彼以和表為主,此以補陰為主。明者辨之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熟地黃,是養陰血的藥品。黃芩、黃連,是清熱的藥品。生龍骨、黃柏,既可滋陰,又能清熱。而黃耆,是為了在盜汗後補益外表的氣的。這種盜汗,與傷寒時發生的盜汗不同。傷寒盜汗是半表半裡的邪氣沒有完全去除,雜證的盜汗只是陰虛。傷寒盜汗以調和外部為主,雜證的盜汗以補陰為主。明白的人要加以辨別。

3. 黃耆六一湯

黃耆(六兩,炙),甘草(一兩,炙)

虛脫已後盜汗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黃耆(六兩,烤過的),甘草(一兩,烤過的)

虛弱出汗後盜汗的人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

虛脫者,陰虛而形氣將脫,如大病之餘,新產失血之後也。斯時也,更有盜汗,寧不復傷其氣血乎?故用黃耆七之六,甘草七之一,大補其氣而汗自止。或問:何以不用養血之藥?余曰:太極之妙,陰生於陽,故無形能化有形,無形者氣,有形者血耳。若虛脫之際,而責養陰之藥以固脫,是以陰及陰,二女同居,烏能衛外?

白話文:

虛脫的人,體內的陰液虛弱,精氣神即將離散,就像大病初癒或剛生產完,失血過多一樣。這個時候,如果再出現盜汗,不是損傷了氣血嗎,所以用七分黃耆、一分甘草,以此來大補氣血,盜汗自然就會停止。有人問,為什麼不用養血的藥呢?我說,太極之道,陰生於陽,所以無形的可以化為有形的。無形的屬氣,有形的屬血。如果是在虛脫的時候,就想用養陰的藥物來固攝離散的陰精,這就好像是兩個女人同居在一起,怎能護衛外在呢?

4. 正氣湯

黃柏(炒),知母(炒,各二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

白話文:

黃柏(炒),知母(炒),各五公克,甘草(炙)二公克。

此治陰虛有火,令人盜汗之方也。

白話文:

此方用於治療陰虛火旺,導致盜汗的症狀。

陰虛,則陽獨治,故令有火。火益亢則陰益虧。陰虧則睡去之時,衛外之陽乘虛而入,衛虛無以固表,故令盜汗。經曰: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故用黃柏、知母苦寒質潤之品以主之,苦能瀉火,寒能勝熱,質潤能滋陰。佐以甘草者,和其陰陽耳。

白話文:

陰氣不足,則陽氣獨任其事,所以出現火氣。火氣太旺則陰氣更弱。陰氣虛弱,則睡著的時候,衛外之陽乘虛而入,衛氣虛弱無法鞏固體表,所以產生盜汗。經典上說:壯水之主,用來制服陽光。所以用黃柏、知母這種苦寒質潤的藥物為主藥,苦味能瀉火,寒性能勝熱,質潤能滋陰。輔佐以甘草,用來調和陰陽。

5. 麥煎散

白話文:

  • 知母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、滋陰、降火的作用。

  • 石膏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、涼血、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人參:一種中藥,具有補氣、益血、生津的作用。

  • 白茯苓:一種中藥,具有健脾、利水、滲濕的作用。

  • 赤芍藥:一種中藥,具有活血化瘀、散結消腫的作用。

  • 滑石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、利尿、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葶藶:一種中藥,具有利尿、通淋、消腫的作用。

  • 杏仁:一種中藥,具有潤肺、止咳、平喘的作用。

  • 地骨皮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、涼血、滋陰的作用。

  • 麻黃根:一種中藥,具有發汗、解表、平喘的作用。

  • 甘草:一種中藥,具有補氣、益脾、和胃的作用。

共為末,浮小麥煎湯調下二錢。

濕熱內淫,肺病喘急,以致皮毛之氣不充,令人盜汗,四肢煩疼,肌肉消瘦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濕熱之邪侵襲體內,導致肺部疾病,氣喘急促,造成皮毛氣血不足,讓人盜汗、四肢痠痛、肌肉消瘦,此方主治此症。

《內經》曰:肺主皮毛。《靈樞經》曰:衛氣者,所以溫分肉,充皮膚,肥腠理,司開闔者也。今肺以喘而虛,故皮毛之氣不充,氣不充,則腠理失肥,開闔失宜,而令盜汗。是方也,滑石、茯苓,可以瀉濕;石膏、知母,可以消熱;杏仁、葶藶,可以瀉喘;人參、甘草,可以益肺。地骨皮、赤芍藥,可以去熱於裡。麻黃根浮小麥,可以止汗於表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肺主管皮毛。《靈樞經》說:衛氣是溫暖肌肉,充盈皮膚,滋潤腠理,控制開闔的作用。現在肺因喘息而虛弱,所以皮毛之氣不足,氣不足,則腠理失去滋潤,開闔不當,而導致盜汗。這個方子中,滑石、茯苓可以祛除濕氣;石膏、知母可以清熱;杏仁、葶藶可以祛除喘息;人參、甘草可以補益肺氣。地骨皮、赤芍藥可以清裡熱。麻黃根、浮小麥可以止表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