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5)

1. 蜜煎導法

白蜜二合,煎之作挺,長如指許,內便道中,病人以手急抱,欲大便時去之。

自汗,大便秘者,此法治之。

胃家實則自汗,自汗亡其胃液,則便秘。若以下藥與之,則益亡其液矣,故用導法。導法者,迎而奪之之兵也。

白話文:

蜜煎導法:

取兩合白蜜,煎煮成像手指般粗細的條狀,放入病人的肛門內。病人要用雙手緊抱腹部,想大便時再取出。

這個方法用於治療自汗且便秘的患者。

胃部積實會導致自汗,自汗則會損耗胃液,進而引起便秘。如果再服用瀉藥,只會加重胃液的流失,所以要採用導引法。導引法就像用兵一樣,要迎敵而奪之。

2. 豬膽導法

大豬膽一枚,入醋少許,取竹管五寸許,以一頭入膽,一頭內入穀道中,齎汁灌入肛內。頃當大便出。

陽明自汗,反小便利,屎雖硬不可攻者,宜行此法。

自汗,則胃亡津液,當小便不利,今小便反利,則熱猶未實,屎雖硬,不可攻也,故以此法導之。豬膽能澤大腸,入醋能斂腸液,故便難者得之則易。經曰燥者濡之。此法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豬膽導法

取一個大豬膽,加少許醋,用約五寸長的竹管,一端插入豬膽內,另一端插入肛門,將膽汁灌入肛門內。不久就能排便。

陽明經自汗,卻反而小便通暢,大便雖然乾燥但不能用攻瀉的方法治療的,就可以使用這個方法。

自汗會導致胃液流失,應該小便不利,但現在小便反而通暢,說明體內熱邪尚未到達實證的程度,雖然大便乾燥,但不能用攻瀉的方法治療,所以用這個方法引導排便。豬膽可以潤澤大腸,醋可以收斂腸液,所以大便困難的人用了這個方法就能容易排便。經書上說:「乾燥的就要潤濕它。」,這就是這個方法的道理。

3. 搐鼻法

苦瓜蒂不拘多少為末,令病人噙水一口,將此藥搐一字入鼻中,出黃水愈。

濕家,鼻塞頭疼,宜行此法。

濕家頭疼,是濁邪干清陽之分也。鼻者氣竅,上通於腦,下屬於肺,濁邪干之,故清竅不利。瓜蒂苦而善湧瀉,鼻竅受之,則能出濁邪而瀉濕熱。經曰客者除之,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搐鼻法:用苦瓜蒂研磨成粉末,讓病人含一口水,然後將藥粉少許吸入鼻中,流出黃色鼻涕則病癒。

對於因濕邪引起的鼻塞頭痛,可以使用此法。

濕邪頭痛是因為濁邪侵犯了人體清陽之氣。鼻子是氣體出入的通道,上通大腦,下通肺部,濁邪侵犯鼻子,就會導致清竅不通。苦瓜蒂味苦,善於引導體內濁邪排出,吸入鼻中,就能夠排出濁邪,瀉去濕熱。經典醫書記載:「外邪應當去除」,此法正符合此理。

4. 陰毒熏法

大豆二升。炒令極熱,先以淨桶內置熱醋三升,旋扶病人坐桶上蒸少時,卻以熱豆傾桶中,又蒸之,有傾囊下,卻與陰證藥服。

陰毒逆冷囊縮者,此方主之。

陰毒者,徑中三陰之寒毒也。寒主收引,故陰盛則囊縮;熱主施張,故熏蒸則囊縱。豆味甘而醋味酸,甘酸合,則能感召厥陰肝木之氣,而行宣發之令矣。經曰開之發之,適事為故,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陰毒熏法

將兩升大豆炒至極熱。先在乾淨的桶內倒入三升熱醋,讓病人坐在桶上熏蒸一會兒,然後將熱大豆倒入桶中,繼續熏蒸。等到陰部腫脹消退,再服用治療陰證的藥物。

此法適用於陰部因寒邪入侵而導致冷痛縮小的情況。

所謂「陰毒」,是指三陰經絡中的寒邪。寒邪具有收縮的作用,所以陰部寒邪盛則會縮小;熱則具有舒張的作用,所以使用熏蒸法可以使陰部舒張。大豆味甘,醋味酸,甘酸合用,可以引動肝經的氣血運行,達到疏通宣發的效果。經書上說:「開之、發之」,正是運用這個原理來治療疾病。

5. 蔥熨法

以索纏蔥白如臂大,切去根及青,留白二寸許。先以火炙熱一面,以著病人臍下,上用熨斗貯火熨之,令蔥並熱氣入腹內;更作三四餅,壞則易之;若病人醒,手足溫,有汗則瘥,否則不治。行此法,更當以四逆湯之類溫之。

陰毒四肢逆冷,腹痛暴絕者,此法主之。

凡人氣之呼出者,心肺主之;氣之吸入者,肝腎主之。陰寒中於肝腎,則不能主吸入之氣。故氣有出而無入,令人逆冷腹痛,暴絕而死。宜外行蔥熨法,內服四逆湯。蔥有通中之妙,火有回陽之功,經曰熱因寒用,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蔥熨法

將蔥白(蔥的白色部分)捆綁成手臂粗細,切去根部和綠色的部分,只留下約兩寸的白色部分。先用火烤熱蔥的一面,貼在病人肚臍下,再用熨斗加熱熨燙,讓蔥和熱氣進入腹部;換三四個蔥餅,用壞了就換新的;如果病人醒過來,手腳溫暖,出汗了,就痊癒了,否則就治不好。做這個方法時,還應該同時服用類似四逆湯的溫熱藥物。

對於四肢冰冷、腹部疼痛突然昏迷的陰寒症狀,這個方法很有效。

人體呼出的氣,主要由心肺主導;吸入的氣,主要由肝腎主導。陰寒之邪侵犯肝腎,則肝腎無法主導吸入的氣。因此,氣體只有呼出沒有吸入,就會導致四肢冰冷、腹部疼痛、突然昏迷甚至死亡。所以應該在體外使用蔥熨法,體內服用四逆湯。蔥有通暢身體內部的妙用,火有回陽救逆的功效,醫書上說:「寒症用熱治」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

6. 陰毒著艾法

用干艾葉揉熟,去灰作艾炷。取臍下一寸五分名氣海,二寸丹田,三寸關元,灸五十壯至二、三百壯。以手足漸溫,人事稍蘇為可治。

陰毒手足厥冷,不省人事者,此法行之。

手足不自溫也,受氣於中而後溫;里有陰寒,故手足厥冷;陽氣明,陰氣昏,不省人事者,乃陰盛而失神明之官也。《甲乙經》曰:氣海、丹田,任脈所發;關元,足三陰、任脈之會,是任脈實貫三陰,而三陰之脈皆會於任脈也。故陰毒中於三陰者,取而灸之,有寒谷回春之妙!

白話文:

陰毒著艾法是指針對陰寒內盛導致手腳冰冷、昏迷不醒的病症,採用艾灸療法。方法是將乾燥的艾葉揉搓至柔軟,除去雜質後製成艾柱。然後在肚臍下:一寸五分處(氣海穴)、二寸處(丹田穴)、三寸處(關元穴)進行艾灸,每次灸五十到二三百壯。等到手腳逐漸溫暖,神志恢復清醒即可停止。此法適用於因陰寒內盛導致手腳冰冷、昏迷不醒的情況。手腳冰冷是因為體內受寒氣影響,內有陰寒之邪,所以手腳冰冷;陽氣衰弱,陰氣盛極,導致昏迷不醒,這是陰氣過盛而損傷神志的緣故。《甲乙經》記載:氣海、丹田是任脈的起始穴位;關元穴是足三陰經和任脈交會的穴位,任脈貫穿三陰經,而三陰經的經脈都匯聚於任脈。因此,陰寒之邪入侵三陰經者,灸此三穴,可收到寒邪退去,生機復甦的神奇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