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24)
卷一 (24)
1. 脾約丸
麻仁(二升,去殼),芍藥(炒),枳實(麩炒,各半斤),厚朴(薑湯炒),大黃(酒浸),杏仁(去皮尖,各一斤)
傷寒瘥後,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不得四布,但輸膀胱,致小便數而大難者,主此方以通腸潤燥。
枳實、大黃、厚朴、承氣物也;麻仁、杏仁,潤腸物也;芍藥之酸,斂津液也。然必胃強者能用之,若非胃強,則承氣之物在所禁矣。
白話文:
脾約丸
傷寒痊癒後,胃氣較強但脾氣虛弱,導致體內津液無法正常運布,只輸送到膀胱,造成小便次數多但排尿困難的人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通利腸道、潤澤乾燥。
方中枳實、大黃、厚朴是瀉下通便的藥物;麻仁、杏仁則能潤滑腸道;芍藥的酸味可以收斂津液。但這個方子必須是胃氣較強的人才能使用,如果胃氣不強,瀉下通便的藥物就絕對不能用。
2. 竹葉石膏湯
竹葉(二把),石膏(一斤),半夏(制),粳米(各半升),人參(三兩,去蘆),甘草(一兩,炙),麥門冬(一升,去心)
傷寒瘥後,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者,此方主之。
傷寒由汗、吐、下而瘥,必虛羸少氣,虛則氣熱而浮,故逆而欲吐。竹葉、石膏、門冬之寒,所以清餘熱;人參、甘草之甘,所以補不足;半夏之辛,所以散逆氣;用粳米者,恐石膏過寒損胃,用之以和中氣也。
白話文:
竹葉石膏湯
傷寒痊癒後,身體虛弱、氣息微弱、氣往上逆想吐的人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傷寒病是經由發汗、催吐、瀉下等方法痊癒的,必然會導致身體虛弱、氣息短促。虛弱則氣血運行失常,導致氣熱上浮,所以才會想吐。方中竹葉、石膏、麥門冬的寒涼性質,可以清除殘餘的熱氣;人參、甘草的甘甜性質,可以補充不足之處;半夏辛溫,可以散解上逆之氣;加入粳米,是擔心石膏過於寒涼損傷脾胃,用它來調和中氣。
3. 烏梅丸
烏梅(三十枚,去核),人參(去蘆),細辛(去土),黃柏(去皮),附子(炮),桂枝(淨洗,炮,各六錢),黃連(一兩六錢,炒),乾薑(一兩,炮),當歸(洗淨),蜀椒(去目及閉目者,各四錢)
胃虛臟寒,得食而嘔,蛔從上出者,此方主之。
烏梅味酸,蛔得之而軟;連、柏味苦,蛔得之而伏;椒、細味辛,蛔得之而死;乾薑、附、桂,溫臟寒也;人參、當歸,補胃虛也。
白話文:
烏梅丸
三十枚去核的烏梅,去蘆的人參,去土的細辛,去皮的黃柏,炮製過的附子、桂枝(各六錢),炒過的黃連(一兩六錢),炮製過的乾薑(一兩),洗淨的當歸,去蒂及閉合未開的蜀椒(各四錢)。
這方藥主治胃虛寒,吃了東西就嘔吐,蛔蟲從上往上吐出來的症狀。
烏梅酸味能軟化蛔蟲;黃連、黃柏苦味能使蛔蟲伏藏;蜀椒、細辛辛味能殺死蛔蟲;乾薑、附子、桂枝溫暖寒邪入侵的臟腑;人參、當歸則能補益虛弱的胃氣。
4. 燒褌散
褌襠(取隱處者燒灰,方寸匕,,水和服。男取女者,女取男者)。
傷寒陰陽易者,此方主之。
傷寒男子新瘥,未及平復,婦人與之交,得病,名曰陽易;婦人傷寒新瘥,未及平復,男子與之交,得病,名曰陰易。以無病人染著餘毒而病,如換易也。取此物者,亦以病因於陰陽感召而得,故亦以陰陽之理治之。又曰:五味入口,鹹入腎,腐入腎,穢入腎,乃濁陰歸地之意也。
褌襠味鹹而腐穢,故能入少陰;燒之則溫,故足以化氣;灰之則濁,故足以溺膀胱。經曰:濁陰歸六腑,是也。藥物雖陋,而用意至微,不因其陋而忽之,則升仲景之階矣!
白話文:
燒褌散是用內褲褲襠(取隱私處的部位燒成灰,用量約為一錢,用水調和服用。男性用女性的,女性用男性的)。
治療因男女交合導致的傷寒陰陽互易症。
男性傷寒痊癒不久,身體尚未完全恢復,就與女性發生性關係而生病,稱為陽易;女性傷寒痊癒不久,身體尚未完全恢復,就與男性發生性關係而生病,稱為陰易。這就像被病人的餘毒感染而生病,如同陰陽互換一樣。此方之所以用這種材料,也是因為疾病的成因是陰陽感應所致,所以也用陰陽的道理來治療。另外,五味入五臟,鹹味入腎,腐敗之物入腎,污穢之物入腎,都是濁陰歸於地下的意思。
內褲褲襠味道鹹且腐敗污穢,因此能進入少陰經;燒烤則溫熱,所以能化解病氣;變成灰燼則濁陰,所以能利尿排毒。經書上說:「濁陰歸於六腑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雖然藥物看起來粗陋,但用意卻非常精妙,不要因為藥物粗陋而忽視它,這樣就能提升到仲景(張仲景)的醫術水平了!
5. 枳實梔子豆豉大黃湯
枳實(三枚),梔子(十四枚),豆豉(一升),大黃(一兩)
傷寒新瘥後,食復者,此方主之。
傷寒新瘥,胃氣未復,內傷飲食,其熱復至,名曰食復。枳實、大黃,能奪胃中之食;梔子、香豉,能祛胸中之熱。
白話文:
枳實梔子豆豉大黃湯用於傷寒痊癒後,進食又導致病情復發的情況。傷寒剛癒,胃氣尚未恢復,進食後又導致內熱復發,稱為「食復」。方中枳實和大黃能去除胃中的積食;梔子和豆豉則能清除胸中的熱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