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4)

1. 口齒舌疾門第六十四

敘曰:君子無尺寸之膚不愛焉,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。口也,齒也,舌也,何莫而非吾身之膚?則亦何莫而非吾之所當養矣?故考十五方以治口、齒、舌。

白話文:

註解說:君子對自己的每一寸肌膚都愛護有加,所以對每一寸肌膚都會保養。口、齒、舌,哪一項不是我們身體的皮膚?哪一項不是我們應該保養的呢?所以,我考證了十方中醫典籍來治療口、齒、舌的疾病。

2. 口糜散

黃柏黃連(各一兩),雄黃沒藥(各二錢),片腦(五分)

白話文:

黃柏、黃連(各一兩),雄黃、沒藥(各二錢),片腦(五分)。

五件共為細末,每用分許著於瘡上良。

口瘡糜爛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• 苦參細末,用一分許敷於患處上,有治療效果。
  • 黃連細末,用一分許敷於患處上,有治療效果。
  • 黃柏細末,用一分許敷於患處上,有治療效果。
  • 兒茶細末,用一分許敷於患處上,有治療效果。
  • 五倍子細末,用一分許敷於患處上,有治療效果。

以上五種藥材,皆可用於治療口瘡糜爛。

口糜本於濕熱,濕熱不去,必至疳蝕。寒可以勝熱,苦可以堅膚,故用黃連、黃柏。乃雄黃之悍,殺蟲而利氣。冰腦之竄,殺蟲而入腠。沒藥之苦,散血而愈瘡。

白話文:

口瘡的病根是體內濕熱,濕熱積累久了,就會導致口腔潰爛。寒性可以抑制熱性,苦味可以令皮膚堅固,因此要使用黃連和黃柏。雄黃性猛烈,可以殺蟲散毒。冰腦具發散性,可以殺蟲並滲入肌理。沒藥性苦,可以散血治瘡。

3. 薔薇煎

取薔薇濃汁含之,又稍稍咽之,日三夜一。冬用根,夏用葉。

白話文:

取薔薇濃汁含在口中,再慢慢嚥下,每天三次,每隔一夜一次。冬天使用薔薇根,夏天使用薔薇葉。

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云:薔薇根,口瘡之神藥,人不知之。故其口齒一門,用薔薇根者蓋六方焉。今嘗其藥氣平而味苦,《內經》曰:氣薄為陽中之陰。又曰:味厚則泄。如此言之,固清氣泄熱之藥也。

白話文:

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中說:薔薇根是治療口腔潰瘍的神奇藥物,一般人不知道。所以用薔薇根治療口腔和牙齒疾病的方劑大約有六種。現在品嚐它的藥性,氣味平和,味道苦澀。《內經》說:氣息微薄的是陽中之陰。又說:味道濃厚則下瀉。這樣看來,薔薇根的確是清熱瀉火的藥物。

4. 柴胡地骨皮湯

柴胡,地黃皮(各三錢)

實者加大黃、朴硝。

《氣厥論》曰:膀胱移熱於小腸,膈腸不便,上為口糜。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柴胡、地黃皮(各三錢)

如果症狀較為嚴重,可以增加大黃、朴硝。

《氣厥論》說:膀胱將熱氣轉移到小腸,膈肌與腸道不適,導致口腔發炎。此方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
膀胱者,水道之所出;小腸者,清濁泌別之區也。膀胱移熱於小腸,則清濁不能泄別,濕熱不去,勢必上蒸,故令口中糜爛而瘡。乃灶底燃薪,籠中肉糜之象也。是方也,柴胡辛溫,所以升其清陽。地骨皮苦寒,所以降其濁陰。清濁既判,則干清坤寧,膈腸利而口糜愈矣。

白話文:

膀胱是水道出口,小腸是清濁分辨的地方。膀胱將熱氣傳給小腸,則清濁無法分辨,濕熱不去,勢必往上蒸發,因此導致口中糜爛而產生瘡。就像竈底燃燒柴火,籠中肉糜的形象。這個藥方中,柴胡辛溫,可以升其清陽。地骨皮苦寒,可以降其濁陰。清濁分辨後,則天清地寧,膈腸暢通,口糜就能好了。

實者加大黃、朴硝,謂大便秘澀,邪氣自實,二陰皆秘,地道不通,故用大黃苦寒以瀉實,朴硝鹹寒以軟堅,乃灶底抽薪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大便乾結難以排洩,說明邪氣已經實積,陰陽二氣都閉塞了,人體的正常通道不通暢,所以要用大黃這種苦寒藥物來瀉去實邪,用朴硝這種鹹寒藥物來軟化堅硬的糞便,這就像竈底抽薪一樣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
5. 益膽湯

人參,炙甘草黃芩(各一錢),官桂(半錢),苦參茯神(各一兩),遠志肉(七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炙甘草、黃芩(各一錢),官桂(半錢),苦參、茯神(各一兩),遠志肉(七分)。

謀慮不決,肝膽氣虛,口苦舌瘡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思慮不定,肝膽之氣虛弱,嘴巴苦澀舌頭生瘡的人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肝主謀慮,膽主決斷,勞於謀慮決斷,故令氣虛。咽門為膽之使,膽汁上溢於咽,故令口苦。木能生火,故令舌瘡。是方也,人參、甘草,所以補其氣虛;苦參、黃芩,所以清其氣熱。經曰:主明則十二官各得其職,故用茯神、遠志以養心。又曰:微者正治,甚者從治,故用官桂之辛熱。

白話文:

肝臟主導思慮,膽臟主導決斷,如果疲勞於思慮決斷,就會導致氣虛。咽喉是膽臟的使者,膽汁溢出到咽喉,因此會導致口苦。木能生火,因此會導致舌瘡。這個方劑中,人參、甘草用於補氣虛;苦參、黃芩用於清熱氣。經書上說:心主明則十二官各得其職,因此使用茯神、遠志來養心。又說:輕微的疾病採用正治法,嚴重的疾病採用從治法,因此使用官桂的辛熱之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