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34)
卷五 (34)
1. 口齒舌疾門第六十四
敘曰:君子無尺寸之膚不愛焉,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。口也,齒也,舌也,何莫而非吾身之膚?則亦何莫而非吾之所當養矣?故考十五方以治口、齒、舌。
白話文:
序言說:君子沒有一寸一呎的皮膚是不愛惜的,那麼就沒有一寸一呎的皮膚是不會去滋養的。口、牙齒、舌頭,哪個不是我們身體的皮膚呢?那麼哪個不也是我們應該要滋養的呢?因此,考察十五個藥方來治療口、牙齒、舌頭的疾病。
2. 口糜散
黃柏,黃連(各一兩),雄黃,沒藥(各二錢),片腦(五分)
五件共為細末,每用分許著於瘡上良。
口瘡糜爛者,此方主之。
口糜本於濕熱,濕熱不去,必至疳蝕。寒可以勝熱,苦可以堅膚,故用黃連、黃柏。乃雄黃之悍,殺蟲而利氣。冰腦之竄,殺蟲而入腠。沒藥之苦,散血而愈瘡。
白話文:
將黃柏、黃連各一兩,雄黃、沒藥各二錢,片腦五分,這五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。每次取少許藥粉敷在潰瘍處,效果很好。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口瘡糜爛。
口瘡糜爛的根本原因是濕熱,如果濕熱不去除,病情就會惡化成疳蝕。寒性藥物可以克制熱,苦味藥物可以使皮膚堅實,所以使用黃連和黃柏。雄黃藥性強烈,可以殺蟲並疏通氣機。片腦的走竄能力強,可以殺蟲並進入皮膚深層。沒藥的苦味,可以散瘀血而使瘡瘍癒合。
3. 薔薇煎
取薔薇濃汁含之,又稍稍咽之,日三夜一。冬用根,夏用葉。
孫真人《千金方》云:薔薇根,口瘡之神藥,人不知之。故其口齒一門,用薔薇根者蓋六方焉。今嘗其藥氣平而味苦,《內經》曰:氣薄為陽中之陰。又曰:味厚則泄。如此言之,固清氣泄熱之藥也。
白話文:
取濃稠的薔薇汁含在口中,然後慢慢地吞下去,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一次。冬天用薔薇的根,夏天用薔薇的葉子。
孫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說:薔薇根是治療口瘡的神奇藥物,但人們卻不知道。所以在治療口腔牙齒疾病的處方中,用到薔薇根的處方大概有六個。現在嚐嚐它的藥性,是平和的,味道是苦的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藥性平和的屬於陽中的陰。又說:藥味濃厚的有瀉的作用。這樣看來,薔薇是一種清熱瀉火的藥物。
4. 柴胡地骨皮湯
柴胡,地黃皮(各三錢)
實者加大黃、朴硝。
《氣厥論》曰:膀胱移熱於小腸,膈腸不便,上為口糜。此方主之。
膀胱者,水道之所出;小腸者,清濁泌別之區也。膀胱移熱於小腸,則清濁不能泄別,濕熱不去,勢必上蒸,故令口中糜爛而瘡。乃灶底燃薪,籠中肉糜之象也。是方也,柴胡辛溫,所以升其清陽。地骨皮苦寒,所以降其濁陰。清濁既判,則干清坤寧,膈腸利而口糜愈矣。
實者加大黃、朴硝,謂大便秘澀,邪氣自實,二陰皆秘,地道不通,故用大黃苦寒以瀉實,朴硝鹹寒以軟堅,乃灶底抽薪之法也。
白話文:
柴胡、地骨皮各用三錢。
如果屬於實證,就加大黃、芒硝。
《氣厥論》說:膀胱的熱邪傳到小腸,導致腸胃不通暢,向上會引起口腔潰爛。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。
膀胱是水液排出的地方,小腸是區分清濁之處。膀胱的熱邪傳到小腸,清濁就無法正常分開,濕熱無法排除,必然會向上蒸騰,所以導致口腔潰爛生瘡,就像灶底燃燒柴火,籠子裡的肉糜被蒸爛一樣。這個方子,柴胡性味辛溫,可以提升清陽之氣;地骨皮性味苦寒,可以降低濁陰之氣。清濁分開後,天地清明,腸胃通暢,口腔潰爛自然痊癒。
如果是實證,就加大黃、芒硝,意思是說大便乾結不通,邪氣屬於實證,大小便都不通暢,下水道阻塞,所以用大黃苦寒的藥性來瀉實熱,用芒硝鹹寒的藥性來軟化堅硬的糞便,這是釜底抽薪的辦法。
5. 益膽湯
人參,炙甘草,黃芩(各一錢),官桂(半錢),苦參,茯神(各一兩),遠志肉(七分)
謀慮不決,肝膽氣虛,口苦舌瘡者,此方主之。
肝主謀慮,膽主決斷,勞於謀慮決斷,故令氣虛。咽門為膽之使,膽汁上溢於咽,故令口苦。木能生火,故令舌瘡。是方也,人參、甘草,所以補其氣虛;苦參、黃芩,所以清其氣熱。經曰:主明則十二官各得其職,故用茯神、遠志以養心。又曰:微者正治,甚者從治,故用官桂之辛熱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名叫「益膽湯」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思慮太多、難以決斷,導致肝膽氣虛,出現口苦、舌頭潰瘍的人。
中醫認為肝臟主管思慮,膽臟主管決斷,過度思慮和決斷會使肝膽的氣虛弱。咽喉是膽的通道,膽汁如果向上溢出到咽喉,就會感到口苦。因為木能生火的原理,所以會導致舌頭潰瘍。
這個藥方中,用人參和炙甘草來補足氣虛;用苦參和黃芩來清除體內熱氣。中醫經典說過:「君主英明,則各部門才能各司其職」,所以用茯神和遠志來滋養心神。另外,又說:「症狀輕微的用常規方法治療,症狀嚴重的用反向方法治療」,因此用官桂這種辛熱的藥材來輔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