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9)
卷四 (9)
1. 越鞠丸
香附(醋炒),蒼朮(米泔浸),撫芎,梔子(炒黑),神麯(炒,等分)
水丸小豆大,每服百丸。
諸郁者,此方主之。
越鞠者,發越鞠郁之謂也。香附理氣鬱,蒼朮開濕鬱,撫芎調血鬱,梔子治火鬱,神麯療食鬱。此以理氣為主,乃不易之品也。若主濕鬱,加白芷、茯苓。主熱鬱,加青黛。主痰鬱,加南星、海石、栝蔞。主血鬱,加桃仁、紅花。主食鬱,加山楂、砂仁。此因病而變通也。如春加防風,夏加苦參,秋冬加吳茱萸,乃經所謂升降浮沉則順之,寒熱溫涼則逆之耳!
白話文:
越鞠丸
這款藥丸用香附(醋炒)、蒼朮(米泔水浸泡)、川芎、梔子(炒黑)、神麴(炒),五味等量製成。
藥丸大小如小豆,每次服用一百丸。
各種鬱結症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「越鞠」的意思,就是疏通、排除鬱結。香附理氣解鬱,蒼朮疏通濕氣引起的鬱結,川芎調和血瘀引起的鬱結,梔子清瀉火熱引起的鬱結,神麴消食化積引起的鬱結。這個方子以理氣為主,是經久不衰的良方。
如果主要是濕邪引起的鬱結,可以加白芷、茯苓;如果是熱邪引起的鬱結,可以加青黛;如果是痰濕引起的鬱結,可以加南星、海石、栝樓;如果是血瘀引起的鬱結,可以加桃仁、紅花;如果是食積引起的鬱結,可以加山楂、砂仁。這些都是根據病情變化而調整用藥。 此外,春天可以加防風,夏天可以加苦參,秋冬可以加吳茱萸,這是根據四季的變化以及中醫的升降浮沉、寒熱溫涼的理論來調整用藥。
2. 貝母
《詩》曰:陟彼阿丘,言採其虻。朱子曰:虻,貝母也,採之以療鬱結之疾。故療鬱結者每加之!
白話文:
《詩經》裡說:「登上那座小山丘,來說採集虻草。」朱熹說:「虻草就是貝母,採集它來治療鬱結的疾病。」所以治療鬱結的病症,常常會加入貝母。
3. 鹽湯探吐法
燒鹽(三兩),溫湯(二升)
和服探吐。
木鬱,兩脅大痛,脈代者,此方主之。
木,肝木也,有垂枝布葉之象,喜條達而惡抑鬱。若膈間有停痰宿食,抑其肝氣,不得上達,則肝木自實,兩脅大痛。脈來代者痛盛而脈止也。得吐則生,不吐則死,故主鹽湯探吐。鹽取潤下,吐取肝木之宣暢而已。經曰:木鬱則達之。此之謂也!
白話文:
鹽湯探吐法
用三兩燒過的鹽,加入二升溫水,混合後服用以催吐。
這方法適用於肝氣鬱結,兩脅劇痛,脈搏時有時無的人。
肝屬木,像樹木一樣有枝葉伸展的特性,喜歡舒暢,厭惡鬱結。如果膈膜處有痰飲或宿食停滯,就會抑制肝氣,使其不能上升宣洩,導致肝氣鬱結,產生兩脅劇痛。脈搏時有時無,表示疼痛劇烈到脈象都停止了。這種情況,必須催吐才能活命,不吐則會死亡,因此使用鹽湯催吐。鹽有潤下通便的作用,催吐則是為了讓肝氣得以宣洩暢通。經書上說:「肝氣鬱結就要疏通它。」這就是這個方法的依據。
4. 火鬱湯
羌活,葛根,升麻,芍藥,人參(各七分),柴胡,生甘草(各三分),防風(五分),蔥白(五莖)
火鬱者,內熱外寒,脈沉而數,此方主之。
火,心火也,稟炎上之體,喜暢而惡郁。郁之則火無焰,故令身寒。脈沉為在裡,沉而數,為裡熱。是方也,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乾葛、蔥白,皆辛溫升舉之藥,故足以揚無焰之火,而令炎炎。若芍藥、人參、甘草者,乃所以和營衛於升發之餘爾。經曰:火鬱則發之。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火鬱湯
方中羌活、葛根、升麻、芍藥、人參各七分,柴胡、生甘草各三分,防風五分,蔥白五莖。
症狀是火鬱,內熱外寒,脈象沉而數,此方可以治療。
所謂「火」,指的是心火,其特性是向上升騰,喜歡暢通,厭惡鬱結。如果鬱結不通,心火就無法正常發揮作用,所以會出現畏寒的症狀。脈象沉而數,說明裡頭有熱。這方子裡的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葛根、蔥白,都是辛溫升散的藥物,能疏通鬱結,使心火上升,恢復其正常功能。芍藥、人參、甘草則是用來調和營衛之氣,在藥物升散之後,使氣血平衡。《經方》裡說:「火鬱則發之。」就是指這個道理。
5. 大承氣湯
大黃,芒硝,厚朴,枳實
土鬱者,痞、滿、燥、實、堅全俱,脈來有力而實,此方主之。
土,脾胃土也,為倉廩之官,無物不受,喜傳化而惡停滯。若里邪作實,則令人痞、滿、燥、實、堅全俱。脈來實者為裡實。是方也,厚朴苦溫以去痞,枳實苦寒以瀉滿,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,大黃苦寒以瀉實去熱。經曰:土鬱則奪之。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大承氣湯適用於脾胃積滯(土鬱)的症狀,例如腹部痞塞、脹滿、乾燥、堅硬等,且脈象有力而實的情況。
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,負責消化吸收營養。如果裡面的邪氣壅塞,就會造成腹部痞塞、脹滿、乾燥、堅硬等症狀,脈象也會表現為有力而實。
此方中,厚朴性味苦溫,可以消除痞塞;枳實性味苦寒,可以瀉去脹滿;芒硝性味鹹寒,可以潤澤乾燥、軟化堅硬;大黃性味苦寒,可以瀉去積滯、清除裡熱。 古籍記載:「脾胃積滯,就要把它瀉掉。」此方正是遵循這個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