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卷四

2. 脾胃門第二十八

敘曰:脾胃,人身之坤元也。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,故脾胃為百骸之母。東垣所以擅名當世者,無他長焉,知脾胃之為要爾。庸師治病,壞人脾胃者多矣。此欲養其子者,先戕其母也,豈豫養之道哉!今考六方於下,庶幾乎調元之補也。

白話文:

脾胃是人體的根本,如同大地一樣滋養萬物,所以脾胃是全身臟腑的根本。東垣(指李東垣)之所以在當時醫學界享有盛名,原因並不在於其他特殊長處,而在於他深知脾胃的重要性。很多庸醫治病,卻常常損害病人的脾胃,這就好比想養育子女,卻先傷害了母親,怎麼能算是好的養生方法呢!現在我將六種方劑列在下面,希望有助於調理脾胃,恢復元氣。

3. 參苓白朮散

人參,茯苓(去皮),白朮(炒),砂仁,甘草(炒),山藥,桔梗(炒),薏苡仁(炒),扁豆,蓮肉

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者,此方主之。

脾胃者,土也。土為萬物之母,諸臟腑百骸受氣於脾胃而後能強。若脾胃一虧,則眾體皆無以受氣,日見羸弱矣。故治雜證者,宜以脾胃為主。然脾胃喜甘而惡苦,喜香而惡穢,喜燥而惡濕,喜利而惡滯。是方也,人參、扁豆、甘草,味之甘者也。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蓮肉、薏苡仁,甘而微燥者也。

砂仁辛香而燥,可以開胃醒脾。桔梗甘而微苦,甘則性緩,故為諸藥之舟楫,苦則喜降,則能通天氣於地道矣!

白話文:

參苓白朮散

此方適用於脾胃虛弱,沒有食慾的人。

脾胃是人體的根本,如同大地之母,所有臟腑器官都依靠脾胃的氣血滋養才能強壯。一旦脾胃虛弱,全身就會缺乏營養,日漸消瘦。因此,治療各種疾病,都應該以調理脾胃為先。脾胃喜歡甘甜味而不喜歡苦味,喜歡芳香而不喜歡污濁,喜歡乾燥而不喜歡潮濕,喜歡通暢而不喜歡阻塞。這個方子中,人參、扁豆、甘草是甘甜的;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蓮肉、薏苡仁是甘甜略帶溫燥的;砂仁辛辣芳香溫燥,可以開胃增進食慾;桔梗味甘微苦,甘味緩和,能起到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的作用;苦味則有下降之性,可以使氣機通暢。

4. 錢氏益黃散

陳皮(十兩),丁香(一兩),青皮,訶子肉,甘草(各五錢)

每服末二錢。

小兒脾虛不實,米穀不化,滑腸滯頤者,此方主之。

胃主受納,脾主消磨,故能納而不能化者,責之脾虛。滑腸者,腸滑而飧泄也。滯頤者,頤頷之下多涎滯也,皆土弱不能制水之象。火能生土,故用丁香。甘能補土,故用甘草。香能快脾,故用陳皮。澀能去滑,故用訶子。用青皮者,謂其快膈平肝,能抑其所不勝爾!

白話文:

錢氏益黃散:

方劑包含陳皮十兩、丁香一兩、青皮、訶子肉、甘草各五錢。每次服用二錢的藥粉。
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,導致米穀消化不良、大便稀溏、流口水等症狀。

胃負責接收食物,脾負責消化吸收,如果能吃卻不能消化,就是脾虛造成的。大便稀溏是指腸道功能失調,導致大便稀薄。流口水則是脾土虛弱,不能控制水液的表現。丁香性溫,能溫補脾土;甘草能補脾益氣;陳皮理氣健脾;訶子能收斂止瀉;青皮行氣疏肝,能抑制肝木過亢克制脾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