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9)

1. 雲母

此物性寒質重而明,寒可以勝熱,重可以鎮心,明可以安神,故紀朋用之湯液,以療開元宮人。

白話文:

雲母性寒質重且光亮。寒性可以克制熱症,重量可以鎮定心神,光亮則能安神寧心。因此,古代醫生紀朋曾用它煎湯服用,治療開元宮的宮人。

2. 驚悸怔忡門第五十

敘曰:驚悸怔忡,心疾也。心為一身之主,萬化之源,失而不治,則十二官次第而失職,所謂主不明,則十二官危也。故考古人之方五首,以表大法,欲養其心者,尚酌而劑之。

白話文:

驚悸怔忡是心臟疾病。心臟是人體的主宰,萬事萬物的根本,如果心臟出了問題而不治療,那麼身體的十二個器官就會一個個失職,就像君主不明,則國家危亡一樣。因此,我參考了古代醫家治療心臟疾病的五個經典方劑,作為治療的大綱,想要保養心臟的人,可以參考這些方劑,並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藥量。

3. 養心湯

黃耆,白茯苓,茯神,半夏曲,當歸,川芎(各半兩),柏子仁,酸棗仁(炒),人參,遠志(去心,薑汁炒),五味子,辣桂(各二錢半),甘草(炙,四錢)

每服五錢。

心血虛少,神氣不寧,令人驚悸怔忡者,此方主之。

心主血而藏神,故方寸靈臺,名曰神室。神室血少而空虛,則邪氣襲之,令人如有驚悸而怔怔忡忡不自寧也。《內經》曰:陽氣者,精則養神,故用人參、黃耆、茯神、茯苓、甘草以益氣。又曰靜則神藏,燥則消亡,故用當歸、遠志、柏仁、酸棗仁、五味子以潤燥,養氣所以養神,潤燥所以潤血。若川芎者,所以調肝而益心之母。

半夏曲所以醒脾而益心之子。辣桂辛熱,從火化也,《易》曰:火就燥,故能引諸藥直達心君而補之,經謂之從治是也。亦有加檳榔、赤茯苓者,因其停水為悸,加之以導利水氣耳。非停水者,不之用也。

白話文:

養心湯

此方由黃耆、白茯苓、茯神、半夏曲、當歸、川芎(各半兩)、柏子仁、酸棗仁(炒)、人參、遠志(去心,薑汁炒)、五味子、肉桂(各二錢半)、炙甘草(四錢)組成。每次服用五錢。

適用於心血不足、精神不安、驚悸怔忡等症狀。

因為心臟主血脈,藏神志,所以心臟如同精神的住所。如果心臟血虛,則邪氣容易入侵,導致驚悸、心神不安。 《內經》記載:陽氣充足才能滋養神氣,因此方劑使用人參、黃耆、茯神、茯苓、甘草來益氣。又說,心神寧靜才能藏神,乾燥則會損傷心神,因此使用當歸、遠志、柏子仁、酸棗仁、五味子來滋潤乾燥,養氣以養神,潤燥以養血。川芎能調節肝氣,並間接益補心臟。半夏曲能醒脾,益補心臟。肉桂辛熱,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心臟,起到溫補作用。 有些情況會加檳榔和赤茯苓,這是因為心悸是由於水液停滯所致,加這兩味藥可以利水消腫。但如果不是因為水液停滯,則不需添加。

4. 寧志丸

人參,白茯苓,白茯神,酸棗仁(酒浸半日,隔紙炒),當歸,遠志,柏子仁,琥珀(各半兩),乳香,石菖蒲,硃砂(各二錢五分)

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

氣血虛,夢中多驚者,此方主之。

重可以去怯,故用硃砂。明可以安神,故用琥珀。香可以利竅,故用乳香、菖蒲。氣可以生神,故用參、苓、茯神。仁可以歸心,故用柏仁、棗仁。酸可使養津,故用遠志。潤可以益血,故用當歸。

白話文:

寧志丸配方:人參、白茯苓、茯神、酸棗仁(用酒浸泡半日,隔著紙張炒)、當歸、遠志、柏子仁、琥珀(各半兩)、乳香、石菖蒲、硃砂(各二錢五分),製成蜜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
此方適用於氣血虛弱,睡眠中容易驚嚇的人。

方中加入硃砂,可以鎮驚去怯;琥珀可以安神定志;乳香、石菖蒲可以醒腦開竅;人參、白茯苓、茯神可以益氣生神;柏子仁、酸棗仁可以養心安神;遠志可以養心安神益津液;當歸可以養血潤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