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0)

1. 扶陽助胃湯

附子(二錢,炮),人參,草豆蔻,乾薑白芍藥,炙甘草,官桂(各一錢五分),吳茱萸陳皮白朮,益智(各五分)

客寒犯胃,胃脘當心而痛,脈來沉遲者,此方主之。

客寒犯胃,多是飲食寒冷,或因食後呼吸冷氣所致。脈來沉者為里,遲者為寒。是方也,附子、乾薑、官桂、吳茱萸、草豆蔻、益智仁,辛熱之品也,用之所以扶陽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甘溫之品以助胃。用芍藥者,取其味酸,能瀉土中之木,用陳皮者,取其辛香,能利腹中之氣。

2. 《三因》七氣湯

半夏(薑汁製,五錢),茯苓(四錢),厚朴(三錢,薑汁炒),紫蘇(二錢)

七氣相干,陰陽不得升降,攻衝作痛者,此方主之。

三因者,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也。七氣者,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也。以三因而鬱,七氣升降有妨,則攻衝而痛。是方也,紫蘇之辛芳,可使散七氣。厚朴之苦溫,可使下七氣。半夏之辛溫,茯苓之淡滲,可使平水穀相干之七氣。

3. 桂枝加大黃湯

桂枝(洗淨,炒),甘草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),大棗(十二枚),大黃(一兩)

腹中寒熱不調而大痛者,此方主之。

寒熱不調而大痛者,先食熱物,後食寒物,二者不調,而令大痛之類也。是方也,桂枝能散真寒,大黃能瀉實熱,芍藥能健脾而和肝,甘草能調中而益氣,生薑可使益胃,大棗可使和脾。

4. 玄胡酒

玄胡索(一兩,為末,炒香),清酒(一升,淬入,溫服)

婦人氣血攻刺疼痛,連於脅膈者,此方主之。

玄胡索,味苦辛,苦能降氣,辛能散血,淬之以酒,則能達乎經脈矣。

5. 韭汁酒

韭菜汁,清酒(等分,和服)

脅膈常時疼痛,得熱則減,得寒則增者,此方主之。

上件證,死血也,故用韭汁消瘀,清酒行滯。

6. 小胃丹

芫花(好醋拌勻,炒黑不令焦),大戟(長流水煮一時,洗淨曬乾),甘遂(洗淨曬,各半兩),黃柏(三兩,焙乾),大黃(酒潤蒸熟,曬乾,一兩五錢)

上件為末,粥丸麻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臨臥津液吞下,或白湯一口送下,取其膈上之濕痰,以意消息之,欲利則空心服。

痰涎蓄積胃脘,胸腹作痛者,此方主之。

小,消也。小胃者,消去胃中之痰物也。甘遂、芫花、大戟,能下十二經之濕痰,大黃佐之下行,黃柏制其辛烈。是方也,大毒之劑,攻殺擊刺之兵也,善用則治,弗善用之則亂。故醫者人之司命,實實虛虛,弗可弗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