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0)

1. 扶陽助胃湯

附子(二錢,炮),人參,草豆蔻,乾薑,白芍藥,炙甘草,官桂(各一錢五分),吳茱萸,陳皮,白朮,益智(各五分)

客寒犯胃,胃脘當心而痛,脈來沉遲者,此方主之。

客寒犯胃,多是飲食寒冷,或因食後呼吸冷氣所致。脈來沉者為里,遲者為寒。是方也,附子、乾薑、官桂、吳茱萸、草豆蔻、益智仁,辛熱之品也,用之所以扶陽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甘溫之品以助胃。用芍藥者,取其味酸,能瀉土中之木,用陳皮者,取其辛香,能利腹中之氣。

白話文:

扶陽助胃湯

這方藥用於治療寒邪入侵胃部,造成胃脘部疼痛,脈象沉而遲緩的症狀。寒邪犯胃通常是因為吃了冰冷的食物,或是飯後吸入冷空氣造成的。脈象沉代表寒邪入侵臟腑,脈象遲則代表寒邪凝滯。方中附子、乾薑、官桂、吳茱萸、草豆蔻、益智仁等藥材辛溫燥熱,能溫補陽氣。因為邪氣入侵時,正氣往往虛弱,所以加入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溫補之品來益胃氣。白芍藥能收斂瀉火,陳皮辛香,能行氣消脹。

2. 《三因》七氣湯

半夏(薑汁製,五錢),茯苓(四錢),厚朴(三錢,薑汁炒),紫蘇(二錢)

七氣相干,陰陽不得升降,攻衝作痛者,此方主之。

三因者,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也。七氣者,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也。以三因而鬱,七氣升降有妨,則攻衝而痛。是方也,紫蘇之辛芳,可使散七氣。厚朴之苦溫,可使下七氣。半夏之辛溫,茯苓之淡滲,可使平水穀相干之七氣。

白話文:

《三因》七氣湯

這方藥物是用來治療因七情鬱結,導致氣機阻滯、疼痛的。

所謂「三因」,指的是內在因素、外在因素以及內外因素兼具;「七氣」則指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(暴怒)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。 當三因致使氣機鬱結,七情導致氣的升降失調,就會造成氣血衝擊而產生疼痛。 這方藥中,紫蘇辛香,能疏散七情之氣;厚朴苦溫,能向下引導七情之氣;半夏辛溫,茯苓淡滲,能調和水穀,使受七情影響而紊亂的氣機恢復平衡。

3. 桂枝加大黃湯

桂枝(洗淨,炒),甘草,生薑(各三兩),芍藥(六兩),大棗(十二枚),大黃(一兩)

腹中寒熱不調而大痛者,此方主之。

寒熱不調而大痛者,先食熱物,後食寒物,二者不調,而令大痛之類也。是方也,桂枝能散真寒,大黃能瀉實熱,芍藥能健脾而和肝,甘草能調中而益氣,生薑可使益胃,大棗可使和脾。

白話文:

桂枝加大黃湯適用於腹部寒熱不調且劇痛的症狀。這種劇痛是因為先吃了熱的東西,後又吃了冷的東西,導致陰陽失調而引起的。此方中,桂枝能散去真寒,大黃能瀉去實熱,芍藥能健脾和肝,甘草能調和脾胃並益氣,生薑能溫胃,大棗能和脾。

4. 玄胡酒

玄胡索(一兩,為末,炒香),清酒(一升,淬入,溫服)

婦人氣血攻刺疼痛,連於脅膈者,此方主之。

玄胡索,味苦辛,苦能降氣,辛能散血,淬之以酒,則能達乎經脈矣。

白話文:

玄胡酒

將一兩玄胡索磨成粉末,炒香後,用一升清酒浸泡,溫熱後服用。 此方適用於婦女因氣血瘀滯導致的刺痛,疼痛連及脅肋的症狀。玄胡索味苦辛,苦味能降氣,辛味能散血,用酒浸泡後,藥力更容易到達經脈。

5. 韭汁酒

韭菜汁,清酒(等分,和服)

脅膈常時疼痛,得熱則減,得寒則增者,此方主之。

上件證,死血也,故用韭汁消瘀,清酒行滯。

白話文:

韭汁酒:

韭菜汁和清酒等量混合服用。

經常肋脅隔間疼痛,遇熱則減輕,遇冷則加重的情況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上述症狀是死血(瘀血)造成的,因此用韭菜汁來消散瘀血,用清酒來促進血液運行。

6. 小胃丹

芫花(好醋拌勻,炒黑不令焦),大戟(長流水煮一時,洗淨曬乾),甘遂(洗淨曬,各半兩),黃柏(三兩,焙乾),大黃(酒潤蒸熟,曬乾,一兩五錢)

上件為末,粥丸麻子大。每服二、三十丸,臨臥津液吞下,或白湯一口送下,取其膈上之濕痰,以意消息之,欲利則空心服。

痰涎蓄積胃脘,胸腹作痛者,此方主之。

小,消也。小胃者,消去胃中之痰物也。甘遂、芫花、大戟,能下十二經之濕痰,大黃佐之下行,黃柏制其辛烈。是方也,大毒之劑,攻殺擊刺之兵也,善用則治,弗善用之則亂。故醫者人之司命,實實虛虛,弗可弗察也。

白話文:

小胃丹

配方:芫花(用好醋拌勻,炒至黑色但不要焦),大戟(用長流水煮一小時,洗淨曬乾),甘遂(洗淨曬乾,芫花、大戟、甘遂各半兩),黃柏(三兩,烘乾),大黃(用酒潤濕後蒸熟,曬乾,一兩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、三十丸,睡前用唾液送服,或用少量白開水送服,目的是為了清除胃部上方的濕痰,需根據病情調整用量。

此方主要治療痰涎積聚在胃脘部,導致胸腹疼痛的症狀。

「小」字有消除的意思。「小胃」是指消除胃中痰物。甘遂、芫花、大戟能瀉下十二經絡的濕痰,大黃輔助其下行,黃柏則能抑制其辛辣之性。此方藥性劇烈,如同攻城掠地的武器,使用得當就能治病,用得不當則會造成危害。因此醫生如同掌握病人性命的人,必須謹慎判斷病情的虛實,不可不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