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36)
卷一 (36)
1. 漏蘆湯
漏蘆,升麻,大黃,藍葉,黃芩,玄參等分,芒硝(甚者加至二錢)
疫癘積熱,時生疙瘩結毒,俗稱流注,面腫咽塞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漏蘆、升麻、大黃、藍葉、黃芩、玄參各等份,芒硝(症狀嚴重的可加至二錢)
疫病蘊積熱毒,時常生長疙瘩結聚成毒,俗稱流注,面部腫脹導致咽喉堵塞的,使用此方治療。
經曰: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,乃生毒癰;又曰:熱勝則腫,故疫癘之餘熱,解之未盡,逆留於分肉之間,則作上件諸證。藥之為性,辛能解散,苦能勝熱,漏蘆、升麻、藍葉,辛而且苦,故足以解結熱;咸能軟堅,苦能瀉實,大黃味苦,芒硝味鹹,故足以軟堅而瀉實;玄參苦而潤,黃芩苦而枯,潤者去血中之熱,而枯者去氣中之熱爾,況與漏蘆、升麻走散之藥同用之,則又無所不至矣。
白話文:
醫書上說:營氣運行不暢,逆行於肌肉紋理,就會生出毒瘡;又說:熱氣過盛就會腫脹,所以疫情過後遺留的熱氣沒有完全消散,逆留在肌肉之間,就會產生各種症狀。藥物的特性是:辛味(如漏蘆、升麻)能發散,苦味(如藍葉、玄參、黃芩)能剋制熱氣,漏蘆、升麻、藍葉既辛且苦,所以能夠化解熱結;鹹味(如芒硝)能軟化堅物,苦味(如大黃)能瀉除積實,大黃味苦,芒硝味鹹,所以能夠軟化堅物,瀉除積實;玄參味苦而滋潤,黃芩味苦而燥烈,滋潤的藥物能夠清除血液中的熱毒,燥烈的藥物能夠清除氣中的熱毒,況且與漏蘆、升麻等發散藥物同用,那麼就無處不到了。
2. 消毒丸
大黃(酒浸),牡蠣(炙),殭蠶(等分)
疫毒內郁,時成疙瘩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大黃(以酒浸泡),牡蠣(烤炙),殭蠶(等分)
此方主治外感瘟毒鬱積於體內,時常形成疙瘩的症狀。
《內經》曰:陷脈為瘻,留連肉腠。謂陽毒乘脈之虛而陷入之,便壅結而為瘻核,留連於肉腠之間,正此疫毒疙瘩之謂也。苦能下熱,故用大黃;咸能軟堅,故用殭蠶、牡蠣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說:陷脈形成癤,留連於肌肉、皮下組織間。是指陽毒乘脈絡空虛時侵入併發作,很快便結塊形成癤核,停留於肌肉、皮下組織間,這正是瘟疫引起的疙瘩。苦味能清熱,所以用大黃;鹹味能軟化堅塊,所以用殭蠶、牡蠣。
3. 闢瘟法
凡覺天行時氣,恐其相染,須日飲雄黃酒一卮,仍以雄黃豆許用綿裹之,塞鼻一竅,男左女右用之。或用大蒜塞鼻,或用阿魏塞鼻皆良。
白話文:
如果覺得天氣要變化,害怕受到傳染,應該每天喝一杯雄黃酒,然後用雄黃一粒,用棉花包好,塞住一個鼻孔,男性塞左側,女性塞右側。或者用大蒜塞住鼻子,或者用阿魏塞住鼻子,都很好。
雄黃氣悍,能辟惡邪;大蒜、阿魏,氣之至臭者,臭勝則諸穢皆不足以加之矣。但蒜大熱,阿魏透腦,虛人難用,不若雄黃便於事爾。
白話文:
雄黃性氣強悍,能驅除邪惡;大蒜、阿魏,氣味最為強烈,強烈的臭味其他臟穢都不足以相比。但大蒜性大熱,阿魏過於穿透,體弱的人難以承受,不如雄黃容易取用而已。
4. 大頭瘟門第七
敘曰:大頭瘟,前古未之論也,東垣始論之。
白話文:
大頭瘟,以前的古人從未討論過,東垣先生是最早提出討論的。
今上壬午,北方病此者甚眾,死者不啻數萬人。昆居南土,未嘗見其證。鄉人自北來者,皆言患者頭大如斗,躋頭而還自若也。今考三方,觀其大略。
白話文:
現在是壬午年,在北方患這種病的人很多,死者至少有數萬人。我居住在南方的昆明,從來沒有見過這種證狀。從北方來的人,都說患者的頭大如鬥,頭部腫脹,但是他們卻和正常人一樣。現在我查閱了三地的醫書,瞭解了一下這種疾病的大致情況。
5. 二黃湯
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),生甘草(各一兩)
天行大頭疫病,此方主之。
頭大者,炎上作火之象也。故用芩,連之苦以瀉之,甘草之甘以緩之。
白話文:
-
黃芩(酒炒):將黃芩用酒炒至乾燥。
-
黃連(酒炒):將黃連用酒炒至乾燥。
-
生甘草(各一兩):取生甘草一兩。
天行大頭疫病,此方專治。
頭部腫大,為火氣上炎的徵象。因此使用黃芩、黃連的苦味來清瀉,甘草的甘味來緩和。
6. 普濟消毒飲子
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,各五錢),柴胡(五分),桔梗(三分),人參(三錢),陳皮(去白),甘草,玄參(各二錢),連翹,板藍根,馬勃,鼠黏子(各一錢),白殭蠶,升麻(各七分)
便秘加大黃。
白話文:
黃岑:炒成酒
黃蓮:炒成酒,各五錢
柴胡:五分
桔梗:三分
人參:三錢
陳皮:去白,二錢
甘草:二錢
玄參:二錢
連翹、板藍根、馬勃、鼠黏子:各一錢
白僵蠶、升麻:各七分
便祕時可加入大黃使用。
泰和二年四月,民多疫癘,初覺憎寒壯熱,體重,次傳頭面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,俗云大頭傷寒,諸藥雜治,終莫能愈,漸至危篤。東垣曰: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,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面而為腫爾。乃主是方,為細末,半用湯調,時時呷之,半用蜜丸噙化,活者甚眾。
白話文:
在泰和二年四月,很多人患上了瘟疫,一開始感到畏寒、發熱、肌肉痠痛等症狀。接著,頭面部開始腫脹,眼睛無法睜開,呼吸困難,咽喉不利,舌頭乾燥、口乾舌燥。民間稱之為“大頭傷寒”,用各種藥物治療,但都無法治癒,漸漸地病情變得危重。東垣說:人體上半身屬於天之氣,邪熱侵襲心肺之間,向上攻犯頭面,因此導致腫脹。於是,他主治了這個方劑,把藥物磨成細末,一半用湯劑調和,時時噙服;另一半做成蜜丸,含化在口中,這種治法使很多患者轉危為安。
時人皆曰天方,遂刻諸石,以傳永久。昆謂芩、連苦寒,用之以瀉心肺之火;而連翹、玄參、板藍根、鼠黏子、馬勃、殭蠶,皆清喉利膈之物也,緩以甘草之國老,載以桔梗之舟楫,則諸藥浮而不沉;升麻升氣於右,柴胡升氣於左,清陽升於高巔,則濁邪不得復居其位。經曰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用人參以補虛。
而陳皮者,所以利其壅滯之氣也。又曰:大便秘者加大黃,從其實而瀉之,則灶底抽薪之法爾。
白話文:
當時的人都說這是天方夜譚,所以將這個方子刻在石頭上,以便永遠流傳。我認為黃芩、連翹都是寒涼的藥物,可以用來瀉清心肺之火;連翹、玄參、板藍根、鼠黏子、馬勃、僵蠶,都是清喉利膈的藥物。用甘草這個國老緩和藥性,用桔梗這個舟楫載運藥物,那麼其他藥物就會浮而不沉。升麻在右側升舉氣機,柴胡在左側升舉氣機,清陽之氣升於高處,那麼濁邪就不能再佔據其位。經典說邪氣聚集的地方,那裡氣必定虛弱,所以用人參來補益氣血。
橘皮可以利氣,所以用它來解除阻塞的氣。又說:大便祕結的人,加大劑量的黃藥,從根本上瀉去,就像把竈底的柴火抽掉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