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《醫方考》~ 卷六 (1)
卷六 (1)
1. 砂仁益黃散
陳皮,青皮(各二錢),訶子(一錢),丁香,木香,砂仁(各五分)
食傷胃寒,嘔吐而瀉者,此方主之。
仲景云:邪既中焦,則既吐且瀉。故用陳皮、青皮理其脾,丁香、木香溫其胃,訶子所以止瀉,砂仁所以消食。
白話文:
此方適用於因飲食不當或胃部受寒,導致嘔吐和腹瀉的情況。
《傷寒論》提到:「邪氣侵犯中焦,就會引起嘔吐和腹瀉。」因此,此方用陳皮、青皮來調理脾臟,丁香、木香溫暖胃部,訶子用來止瀉,砂仁用來幫助消化。
2. 十二味異功散
人參,豆蔻(白),白朮,當歸,丁香,肉桂,厚朴,陳皮,半夏,茯苓,附子,木香
痘出不光澤,不起脹,根窠不紅,表虛里盛者,此方主之。
中氣有餘,氣血充滿,則痘光澤起發,根窠紅活,表無癢塌之患。中氣不足,則表亦虛,而諸證作矣。是方也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,所以補胃;附子、肉桂、丁香、豆蔻,所以溫胃;半夏、木香、陳皮、厚朴,所以調胃。胃,陽明也。陳氏云:陽明主肌肉,胃氣充足,則肌肉溫暖,自然光澤起脹,而無癢塌之患。亦見道之論也。
白話文:
人參、白豆蔻、白朮、當歸、丁香、肉桂、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附子、木香這十二味藥組成的「異功散」,主要用於治療痘瘡(痘疹)長出來沒有光澤,沒有隆起飽滿,痘瘡根部周圍不紅潤,屬於身體表面虛弱但內部過盛的狀況。
當身體中氣充足,氣血充盈,痘瘡就會顯得光亮飽滿、隆起,根部周圍紅潤有活力,表面也不會有癢痛或塌陷的狀況。反之,如果中氣不足,身體表面也會虛弱,各種問題就會接踵而至。這個藥方中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是用來補養脾胃的;附子、肉桂、丁香、豆蔻是用來溫暖脾胃的;半夏、木香、陳皮、厚朴是用來調理脾胃的。脾胃屬於陽明經,陳氏說過:「陽明經主管肌肉,胃氣充足,肌肉就會溫暖,自然會光澤隆起,也不會有癢痛或塌陷的狀況。」這說法也是有道理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