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7)

1. 頭病門第五十五

敘曰:頭者,身之元首,一有疾苦,無問標本,宜先治之。失而不治,雖有股肱,弗能用矣。今考十方以治頭,所以尊元首而用股肱也。有醫責者,尚知務哉!

白話文:

解説:頭是身體的根本,一旦生病,不論是表症還是本症,都應該先治療它。如果耽誤了治療,即使有四肢,也不能使用了。現在探究十個方向來治療頭部,目的是為了尊重根本,利用四肢。有醫德的醫生,應該懂得專注於工作吧!

2. 加味二陳湯

半夏,陳皮,茯苓,黃芩(酒炒),甘草,川芎,細辛,黃連(酒炒),薄荷,蒼耳,膽南星頭痛常發者,名曰頭風。偏於一邊而痛者,名曰偏頭風,宜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黃芩(用酒炒過)、甘草、川芎、細辛、黃連(用酒炒過)、薄荷、蒼耳、膽南星。頭痛常常發作的人,稱之為頭風。偏於一邊而痛的人,稱之為偏頭風,適合用這個方劑為主方治療。

丹溪云: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,是以頭風為病,多見於嗜酒之人也。偏於一邊而痛者,其說有二焉:一則曰氣血有虛實,左屬血分,右屬氣分也。一則曰身半以上,天氣居之,天不足西北,故俱感於邪而右甚也。是方也,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,治痰之二陳湯也。加南星之燥,皆所以治痰耳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濕熱的土會產生痰液,痰液會產生熱,熱會產生風,所以頭風的疾病,多見於嗜酒的人。而疼痛偏於一邊的人,有兩種說法:一種說法是氣血有虛實之分,左邊屬於血分,右邊屬於氣分。另一種說法是頭部以上部位屬於天氣,而天氣在西北方向有所不足,所以右側更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,而疼痛更加嚴重。這個方劑中,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,是治療痰液的「二陳湯」。其中再加入南星的燥熱之性,都是為了治療痰液而使用的。

而黃芩、黃連者,用其苦寒以治熱也。若川芎、細辛、薄荷、蒼耳,皆治風之品也,高巔之上,惟風可到,是故用之。

白話文:

黃芩和黃連這兩種藥材,是因為它的苦寒性質,所以用來治療熱症。川芎、細辛、薄荷、蒼耳這些藥材都是治療風症的藥品,高高的山頂上,只有風可以到達,所以用這些藥材來治療風症。

3. 辛夷散

辛夷,南星,蒼耳,酒芩,川芎

頭風鼻塞者,此方主也。

白話文:

辛夷、南星、蒼耳、酒芩、川芎,此方主治頭痛、鼻塞。

鼻氣通乎天,清陽往來之竅也。風盛則氣壅,故令鼻塞。《內經》曰:清陽出上竅;又曰:氣薄則發泄。辛夷、川芎、蒼耳,皆清陽氣薄之品也,故可透氣竅。佐以南星者,醒其風痰。佐以酒芩者,清其風熱也。

白話文:

鼻子氣息流通到天庭,是清陽之氣往來的孔竅。如果風氣旺盛,氣機就會阻滯不通,所以會造成鼻子不通塞。《內經》中記載:「清陽之氣從上竅排出」;又說:「氣機薄弱的話,會發泄出來。」辛夷、川芎、蒼耳都是具有通暢氣竅作用的藥品,因此可以用來疏通鼻塞。佐以南星,可以醒其風痰;佐以酒芩,可以清其風熱。

4. 三五七散

細辛(一兩半),防風(四兩),乾薑(炮,二兩),附子(三枚),山茱萸(去核),茯苓(各三兩)

共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食前調下。

大寒中於風府,令人頭痛,項筋緊急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細辛(1.5兩),防風(4兩),乾薑(炒過的,2兩),附子(3枚),山茱萸(去核),茯苓(各3兩)

嚴寒時受風邪侵襲頸後大椎穴,導致頭痛、頸部肌肉僵硬,此方可主治。

用法:每次取藥末二錢,用溫酒調勻,於飯前服用。

風府,腦後之穴,督脈之所主也。寒者,天地嚴凝之氣,故令項筋緊急。乾薑、附子,辛熱之物也,可以散真寒。細辛、防風,氣薄之品也,可使至高巔。山萸養督脈之陰,茯苓和督脈之陽。河圖之義,奇者為陽,偶者為陰,此方名曰三五七者,以補陽為義也。

白話文:

風府穴,是位於腦後督脈上的一個穴位。寒氣是天地凝結的氣候,所以會使頸部筋脈緊繃,乾薑和附子具有辛熱的性質,可以散去真正的寒氣。細辛和防風都是氣味較薄的藥物,可以到達最高的地方。山茱萸能滋養督脈的陰氣,茯苓能調和督脈的陽氣。根據河圖的意思,奇數為陽,偶數為陰,這個方劑的名稱叫做三五七,是為了補陽的意思。

5. 半夏白朮天麻湯

半夏(薑炒),陳皮(去白),麥芽(各七分半),人參,白參(炒),黃耆(炙),蒼朮(米泔浸七日),天麻,白茯苓,神麯(炒),澤瀉(各五分),黃柏(一分半),乾薑(二分)

痰厥頭痛,目眩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• 半夏(炒薑):半夏經過薑炒。

  • 陳皮(去白):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。

  • 麥芽(各七分半):麥芽各佔七分半的比例。

  • 人參:人參。

  • 白參(炒):白參經過炒製。

  • 黃耆(炙):黃耆經過炙烤。

  • 蒼朮(米泔浸七日):蒼朮浸泡在米泔水中七天。

  • 天麻:天麻。

  • 白茯苓:白茯苓。

  • 神麯(炒):神麯經過炒製。

  • 澤瀉:澤瀉。

  • 黃柏(一分半):黃柏佔一分半的比例。

  • 乾薑(二分):乾薑佔二分的比例。

痰厥頭痛,目眩者,此方可主治。

痰厥者,濕痰厥逆而上也,痰氣逆則上實,故令頭痛。目眩者,目前如見黑色也。東垣曰:頭痛苦甚,謂之足太陰痰厥,非半夏不能除。眼黑頭旋,風虛內作,非天麻不能療。人參、黃耆之甘溫,可以瀉火,亦可以補中。蒼朮、白朮之苦甘,可以去濕,亦可以健脾。澤瀉、茯苓,能利濕淫之邪。

白話文:

痰厥:痰濕上逆,導致氣血逆亂,上實下虛,故頭痛。目眩:眼前發黑。東垣說:頭部疼痛劇烈,稱為足太陰痰厥,非半夏不能去除。眼黑頭暈,是由於風虛內動引起的,非天麻不能治療。人參、黃耆甘溫,可以瀉火,也能補中。蒼朮、白朮苦甘,可以去濕,也能健脾。澤瀉、茯苓,能利濕淫之邪。

神麯、麥芽,能消水穀之滯。橘皮、乾薑,所以開胃調中。而黃柏者,取其苦辛,能療少火在泉發燥也。

白話文:

神麯、麥芽,能夠消水穀積滯。橘皮、乾薑,可以用來開胃調中。而黃柏的苦辛,可以治療少火在體內發燥的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