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紅丸子

京三稜(醋煮),蓬莪朮(醋煮),陳皮(去白),青皮(麩炒,各五兩),乾薑(炮),胡椒(各二兩)

共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礬紅為衣。每服三十丸。

傷寒冷之物,腹痛成積者,此方主之。

三稜、莪朮,攻堅藥也,故可以去積,乾薑、胡椒,辛熱物也,故可以去寒,青皮、陳皮,快氣藥也,故可以去痛,而必以醋糊為丸者,經曰酸勝甘,故用之以療肥甘之滯。必以礬紅為衣者,取其咸能軟堅,枯能著癖也!

白話文:

紅丸子

配方用醋煮過的京三稜和蓬莪朮、去除白皮的陳皮、麩炒過的青皮各五兩,炮製過的乾薑和胡椒各二兩,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,再用紅礬做外衣。每次服用三十丸。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受寒、食用寒涼食物而導致的腹部疼痛積聚。

三稜和莪朮是攻破堅硬腫塊的藥物,能去除積聚;乾薑和胡椒性味辛熱,能去除寒邪;青皮和陳皮能疏通氣機,能止痛。用醋糊做丸藥,是因為經書上說酸味能制勝甜味,所以用它來治療因肥甘厚味引起的積滯。用紅礬做外衣,是利用它的鹹味能軟化堅硬腫塊,乾燥的特性又能針對頑固的病症。

2. 附子理中湯

附子(去皮臍,炮),乾薑(炮),人參(去蘆),白朮(炒),甘草(炙)

口食冷物,客寒犯胃,中焦痛甚,脈沉遲者,急以此方主之。

凡吞冰飲泉及一切冷物,食之過其分量,則寒氣凝於中焦,故令肚腹大痛。脈來沉者為里,遲者為寒。是方也,乾薑、附子之辛熱,所以溫中散寒。人參、白朮、甘草之甘溫,所以益胃於被傷之後也。

白話文:

附子理中湯

服用生冷食物,寒邪入侵胃部,中焦疼痛劇烈,脈象沉而遲緩者,應立即服用此方治療。

凡是吞食冰塊、飲用冷水以及其他任何生冷食物,食用過量,寒氣就會凝滯在中焦(胃腸),導致腹部劇痛。脈象沉代表裡寒,遲則代表寒邪。此方中,乾薑、附子的辛熱之性,可以溫中散寒;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的甘溫之性,則可以滋補因受寒而受損的胃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