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六味地黃丸如黃柏知母方
熟地黃(八兩),山茱萸(去核),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,白茯苓,澤瀉(各三兩),黃柏,知母(各二兩)
腎氣熱,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,宜此方主之。
腎者水臟,無水則火獨治,故令腎熱。腎主督脈,督脈者,行於脊裡,腎壞則督脈虛,故令腰脊不舉。骨枯髓減者,枯涸之極也。腎主骨,故曰骨痿。是方也,熟地黃、山茱萸,味厚而能生陰。黃柏、知母,苦寒而能瀉火。澤瀉、丹皮,能去坎中之熱。茯苓、山藥,能制腎間之邪。王冰曰: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此方有之矣。正考見虛損勞瘵門。
白話文:
六味地黃丸如同黃柏知母方,其組成藥材為:熟地黃八兩、山茱萸(去核)、山藥各四兩、牡丹皮、白茯苓、澤瀉各三兩、黃柏、知母各二兩。
若腎臟的火氣太盛,就會導致腰脊痠痛無力、骨骼枯萎、骨髓減少,進而出現骨痿(骨骼痿弱)的症狀,此時此方可以作為主治藥方。
腎臟是人體水液的器官,若缺乏水分,則火氣獨盛,導致腎熱。腎臟主導督脈,督脈循行於脊柱內側,腎臟受損則督脈虛弱,因此會造成腰脊無力。骨骼枯萎、骨髓減少,是腎精虧虛到極點的表現。腎臟主骨骼,所以出現骨痿。此方中,熟地黃、山茱萸味甘厚重,能滋養陰液;黃柏、知母苦寒,能清瀉腎火;澤瀉、牡丹皮能清除腎臟的熱邪;茯苓、山藥能抑制腎臟的病邪。王冰說:此方能壯旺腎水的元氣,以抑制陽火過盛,此方正是如此。詳細的說明可參考虛損勞瘵(身體虛弱消瘦的疾病)的相關章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