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六 (28)
卷六 (28)
1. 升陽舉經湯
羌活,藁本(去土),防風(各二錢),肉桂(去皮,夏勿用,秋冬用),白朮,當歸,黃耆,柴胡(各三錢),人參,熟地黃,川芎(各一錢),細辛(六分),獨活(炙甘草),附子(炮,去皮臍,各一錢五分),桃仁(十枚,去皮尖),白芍藥,紅花(各五分)
婦人經血崩下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羌活、藁本(去除土)、防風(各二錢)、肉桂(去除皮,夏季不用,秋季和冬季使用)、白朮、當歸、黃耆、柴胡(各三錢)、人參、熟地黃、川芎(各一錢)、細辛(六分)、獨活(炙甘草)、附子(炮製,去除皮和肚臍,各一錢五分)、桃仁(十枚,去除皮和尖端)、白芍藥、紅花(各五分)。
婦人經血崩下甚多者,此方藥為主治之。
陽主升,陰主降,陽根乎陰,陰根乎陽,一動一靜,互為其根,則一升一降,循經而行,無崩陷也。若陽有餘,則升者勝,血從上竅而出。陽不足,則降者勝,血從下竅而出。是方也,附子、肉桂、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,壯陽益氣之品也。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藁本、防風、細辛、川芎,升陽,舉經之品也。
白話文:
陽性主上升,陰性主下降,陽的根基在於陰,陰的根基在於陽,一動一靜,互相為根源,那麼一升一降,循著經脈運行,便不會崩潰陷落。如果陽氣過剩,那麼上升的勝出,血液從上竅而出。陽氣不足,那麼下降的勝出,血液從下竅而出。這種情況下,應使用附子、肉桂、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這些藥物,以壯陽益氣。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藁本、防風、細辛、川芎這些藥物,可以升陽、舉經。
芍藥、地黃、紅花、當歸、桃仁,滋陰入血之品也。壯陽則氣不虛,舉經則血不陷,滋陰則血不燥。誠如是,則血為氣之守,氣為血之衛,血營於中,氣衛於外,升降上下,一循其經矣,胡然而崩也?
白話文:
芍藥、地黃、紅花、當歸、桃仁,這些都是具有滋養陰血,達到養血入血作用的藥物。陽氣充足,氣血就會充盛,血脈通暢,氣血就不會瘀阻下陷;陰血得到滋養,血就不會燥熱。如果是這樣,那麼血為氣的保護,氣是血的護衛;血運行於臟腑經絡之中,氣在血的內外為其保衛,氣血不斷升降上下,沿著固定的經絡運行,為什麼還會出現崩漏呢?
2. 獨活湯
獨活,生薑(各五兩),防風,秦艽,桂心,白朮,甘草,當歸,附子(各二兩),葛根(三兩),防己(一兩)
時人分作十服。
產後中風,口噤背反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獨活、生薑(各 250 公克),防風、秦艽、桂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附子(各 100 公克),葛根(150 公克),防己(50 公克)。
產後中風,導致牙關緊閉、背部僵直反張,此方為治療此症的主要方劑。
產後血氣俱虛,易受風寒,風傷乎筋則痙,寒傷乎筋則疼,故令口噤背反。是方也,獨活、防風、秦艽、葛根、防己,疏風藥也。桂心、附子,驅寒藥也。風去則筋不痙,寒去則筋不疼。乃當歸者,所以養血於驅風之後。生薑、白朮、甘草者,所以調氣於散寒之餘。必欲養血調氣者,產後不忘其虛也。
白話文:
婦人產後,血氣俱虛,容易受風寒的侵襲。風寒侵襲筋脈,則筋脈痙攣,疼痛。因此,導致口齒緊閉、背部反張。這個方劑中的獨活、防風、秦艽、葛根、防己,都是疏散風寒的藥物。桂心、附子,都是驅除寒氣的藥物。風寒祛除,筋脈就不會痙攣,疼痛也就消除了。當歸,是用來在驅除風寒之後,補養血氣的。生薑、白朮、甘草,是用來在散寒之後,調和氣血的。一定要補養血氣、調和氣血,是因為產婦產後身體虛弱,容易生病。
3. 莨菪酒硝石飲
《史記》菑川王美人,懷子而不乳,召淳于意往視,與莨菪藥一撮,以酒飲之,旋乳。意復診其脈而脈燥,燥者有餘病,即飲以硝石一劑,出血,血如豆比五六枚。
白話文:
《史記》記載,菑川王的寵妃懷了孕,卻沒有奶水,於是召來了淳于意去看診。淳于意給她服用了一撮莨菪藥,用酒送服,她的奶水就來了。淳于意再次診脈時,發現她的脈象乾燥,乾燥就意味著還有其他的疾病,於是又給她服了一劑硝石,導致她出血,血塊像豆子一般,一共有五六個。
乳,產也。懷子而不乳者,氣血凝澀,宜產而不產也。莨菪能行痹氣,酒性能行滯血,故主之而旋乳。復診其脈燥,燥屬有力,故為有餘,有餘之疾宜攻矣,故用硝石以下其積血。
白話文:
乳汁,是生產的徵兆。懷了胎兒卻沒有乳汁,這是氣血凝結不通暢,應該生產卻不能生產。莨菪能使痹症貫通,酒性又能使淤血散佈,所以用這兩種藥主治,就能迴旋乳汁。再次診察她的脈搏,脈搏乾燥,乾燥是屬實證,所以是多餘的,多餘的疾病應該攻治,所以用硝石讓積血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