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三補丸

黃連,黃芩,黃柏(等分,為丸)

心氣熱,下脈厥而上,色赤,絡脈滿溢,樞紐折挈,脛縱而不任地者,名曰脈痿,宜此方主之。

心者,君主之官也。《內經》曰:君火以名,相火以位。言君火正其名而無為,相火守其位以聽命。故心氣熱,下脈厥而上者,此相火聽命於君也。色赤者,心病而色自見也。絡脈滿溢者,孫絡充滿而溢於表,炎上作火之象也。樞紐折挈者,言肢節折挈而不便,乃陽光用事,邪居百節故耳。

脛縱不任地者,脈溢於上則下脈空虛而痿弱,故脛縱而不任地也。脈空而痿,故曰脈痿。是方也,黃連瀉心火,黃柏瀉相火,黃芩瀉五臟之遊火,火去則脈不厥逆,各循其經,而手足用矣。正考見火門。

白話文:

三補丸

心火過旺,下肢脈象虛弱而上肢脈象充盈,面色紅赤,絡脈充盈溢出,關節屈伸不利,小腿無力,無法承重,稱為脈痿,此方可治。

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官。《內經》說:君火以名稱呼,相火以位置區分。意思是君火正位行其職而無過度行為,相火則守其位聽命於君火。因此,心氣熱,下肢脈象虛弱而上肢脈象充盈,這是相火聽命於君火所致。面色紅赤,是心臟病變的表現。絡脈充盈溢出,是指經絡充盈溢於體表,呈現火熱上炎的現象。關節屈伸不利,是指肢體關節屈伸不便,這是陽氣過盛,邪氣侵犯關節所致。

小腿無力,無法承重,是因為上部脈絡充盈,下部脈絡空虛衰弱,所以小腿無力,無法承重。脈絡空虛衰弱,所以稱為脈痿。此方中,黃連瀉去心火,黃柏瀉去相火,黃芩瀉去五臟的遊走之火,火邪去除,脈象就不會逆亂,各經絡就能恢復正常運作,手腳也能正常活動。此方治療原理可參考《火門》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