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26)
卷五 (26)
1. 六物附子湯
附子,桂心,防己(各四錢),甘草(炙,二錢),白朮,茯苓(各三錢)
水煎冷服。
寒濕腳氣,疼痛不仁,兩尺脈來沉細者,此方主之。
此痹證也。《內經》曰:寒氣勝者為痛痹,濕氣勝者為著痹。今疼痛不仁,是寒而且著也。兩尺主兩足,脈來沉者為里,遲者為寒。是方也,用桂心、附子溫其寒。防己、白朮制其濕。甘草、茯苓,脾家藥也,扶土氣之不足,制濕氣之有餘。然必冷服者,欲附、桂之性行於下,而不欲其橫於上也。
白話文:
六物附子湯
配方:附子、桂枝、防己各4錢,炙甘草2錢,白朮、茯苓各3錢。水煎服,藥涼後服用。
適用症狀:寒濕引起的腳氣,伴隨疼痛麻木,脈象沉細者,可用此方治療。
這是痺證。根據《內經》所說:寒邪盛則為痛痹,濕邪盛則為著痹。現在出現疼痛麻木的症狀,是寒邪和濕邪兼有的表現。兩尺脈代表雙腳,脈象沉則屬裡證,遲則屬寒證。這個方子用桂枝、附子溫暖寒邪,用防己、白朮去除濕邪。甘草、茯苓是健脾藥,用來補益脾氣不足,制約濕邪過盛。必須藥涼後服用,目的是讓附子、桂枝的藥性向下運行,避免藥性向上逆流。
2. 椒湯洗法
川椒(一兩),蔥(一握),姜(如掌大一塊,槌碎)
水一盆,煎湯洗之。
凡人患寒濕腳氣,疼痛不體者,內服煎劑,外宜以此湯熏洗之。
川椒辛熱,能療寒濕之痹。薑、蔥辛溫,能利肌膚之氣。又曰:諸腳氣者,皆壅疾也,洗之無有不良。
白話文:
椒湯洗法:用一兩川椒、一把蔥、一塊約手掌大的薑(搗碎),加一盆水煎煮,然後用藥湯洗患處。 凡是患有寒濕腳氣,疼痛難忍的人,除了內服藥劑之外,也可以用此藥湯熏洗。川椒辛熱,可以治療寒濕引起的痹症;薑、蔥辛溫,可以疏通肌膚之氣。所有腳氣病症,都是氣血阻塞不通所致,用此法洗腳,沒有任何壞處。
3. 當歸拈痛湯
當歸,知母(酒炒),豬苓,澤瀉,白朮,防風(各一錢),炙甘草,黃芩(酒炒),羌活,茵陳(各一兩),升麻,苦參(酒炒),人參,葛根,蒼朮(各二錢)
腳氣疼腫,濕熱發黃者,此方主之。
腳氣內壅,故令疼腫。濕熱不得泄越,故令發黃。是方也,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,皆辛散之劑也,可以泄越壅塞之腳氣。苦參、黃芩、茵陳、知母,皆苦寒之品也,可以解除內壅之濕熱。乃澤瀉、豬苓、白朮,淡滲物耳,能導利下焦之濕。當歸、人參、甘草者,所以養血於敗壞之餘,益氣於泄越之後也。
白話文:
當歸拈痛湯治療腳氣腫痛、濕熱發黃的症狀。腳氣疼痛腫脹是因為氣血瘀滯不通,濕熱無法排出導致發黃。此方中,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等藥性辛溫,具有疏散解表,通利氣血的作用,可以疏通因腳氣淤積不通所造成的腫脹。苦參、黃芩、茵陳、知母性味苦寒,能清熱利濕,消除體內的濕熱。澤瀉、豬苓、白朮能利水滲濕,排出下焦的濕氣。當歸、人參、甘草則能滋養因疾病損傷的血液,以及在祛除濕熱後補充元氣。
4. 升陽順氣湯
升麻,柴胡,草豆蔻,陳皮(去白),當歸(各一錢),黃耆(四分),半夏,人參(各三分),甘草,柏皮(各五分),神麯(一錢五分)
脾氣虛弱,胃氣下注,令人足跗氣腫者,此方主之。
脾雖具坤靜之德,而有乾健之運,故脾氣衝和,則升清降濁,無跗腫也。脾氣一虛,土不制水,則胃中水穀之氣下注,隨經而下,令人跗腫。是方也,半夏、甘草,所以益脾。人參、黃耆,所以益氣,神麯、豆蔻,所以消磨水穀。升麻、柴胡,所以升舉胃氣。當歸能使諸藥歸脾,陳皮能利中宮之氣。
而柏皮者,取其味厚,能引升麻、柴胡下走足跗,而升舉其陷下之陽爾。
白話文:
升陽順氣湯
這方藥是用來治療脾氣虛弱、胃氣下垂導致腳踝浮腫的。
脾臟雖然具有陰柔的特性,但也具有陽剛的運化功能。如果脾氣平和,就能夠將清氣上升、濁氣下降,自然不會腳踝浮腫。但脾氣虛弱的話,脾土不能克制水,胃裡的水谷之氣就會下垂,沿著經脈向下流動,導致腳踝浮腫。這個方子中,半夏和甘草可以益脾;人參和黃耆可以益氣;神麴和草豆蔻可以消磨水穀;升麻和柴胡可以升舉胃氣;當歸可以使其他藥物歸於脾臟;陳皮可以利通中焦的氣機。
而柏皮因為味道厚重,可以引導升麻、柴胡向下到達腳踝,提升下陷的陽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