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25)
卷五 (25)
1. 㿗疝無治法
㿗疝者,頑疝也,睪丸雖大而無疾苦也。此以父子相傳,得於有生之初已然,非若有生之後三因所致之疾也,故不必主治。或有先是㿗疝,後來疼痛疾苦者,此兼前件六證也,宜於前方消息之。
白話文:
疝氣若是先天性的,睪丸即使腫大,也沒有疼痛不適的症狀。這種情況是父子相傳,從出生就有的,不像後天因為某些原因導致的疾病,所以不必治療。如果原本是先天性疝氣,後來出現疼痛不適,那就是兼具了其他的病症,就應該根據其他病症的表現來治療。
2. 腳氣門第六十
敘曰:腳氣類傷寒,則察之難。腳氣能令人死,則治之難。一病而有二難,是非可以淺淺論腳氣矣。考方八首,同志者尚教我哉。
白話文:
腳氣如同傷寒一樣,不易察覺其病因,而且腳氣能致人於死,治療起來也相當困難。一個疾病就同時存在診斷和治療兩大難題,所以不能輕易看待腳氣。我參考了八種療法,希望各位同道能指點一二。
3. 防己飲
木通,防己,蒼朮(鹽炒),生地黃(酒炒),白朮,檳榔,黃柏(酒炒),甘草梢,川芎,犀角
腳氣憎寒壯熱者,此方主之。
腳氣者,濕熱在足,而作氣痛也。濕熱分爭,濕勝則令人憎寒,熱勝則令人壯熱。此其為證,亦有兼頭疼者,頗類傷寒,惟其得病之始,本於腳氣為異耳。又不可以腳腫為拘,亦有痛而不腫者,名曰乾腳氣。亦有緩縱不隨者,名曰緩風。亦有疼痛不仁者,名曰濕痹。亦有轉筋攣急者,名曰風毒,此在醫者體會而辨證爾,各有治法不同。
大抵腳氣之疾,壅疾也,喜通而惡塞,故孫真人曰:腳氣之疾,皆由氣實而死,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。故腳氣之人,皆不得大補,亦不得大瀉。是方也,木通、防己、檳榔,通劑也,可以去塞。犀角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甘草梢,寒劑也,可以去熱。蒼、白二術,燥劑也,可以去濕。
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氣,犀角能利氣中之血,先痛而後腫者,氣傷血也,重用川芎。先腫而後痛者,血傷氣也,重用犀角。若大便實者,加桃仁。小便澀者,加牛膝。內熱加芩、連,時熱加石膏,有痰加竹瀝,全在活法,初勿拘也。凡腳氣臨心,喘急不止,嘔吐不休者,皆死,水犯火故也。
白話文:
防己飲
這個方劑用於治療腳氣,症狀是怕冷又發高燒的患者。
腳氣是因為濕熱停留在足部,導致氣痛。濕熱互相較勁,濕氣盛則怕冷,熱氣盛則發高燒。這些都是腳氣的症狀,有些患者還會伴隨頭痛,很像傷寒,但腳氣的病因起始於足部,與傷寒不同。也不一定會腳腫,有些痛而不腫,叫做乾腳氣;有些疼痛緩慢而沒有規律,叫做緩風;有些疼痛而感覺遲鈍,叫做濕痹;有些肌肉抽筋攣縮,叫做風毒。這些都需要醫生仔細辨別症狀,做出診斷,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。
總的來說,腳氣是氣血壅塞的疾病,喜歡暢通,討厭阻塞,所以孫真人說:腳氣都是因為氣實而死,沒有一個是因為服用藥物導致氣虛而死的。所以腳氣患者不能大補,也不能大瀉。這個方子裡,木通、防己、檳榔是通利藥物,可以去除阻塞;犀角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甘草梢是寒涼藥物,可以去除熱邪;蒼朮、白朮是燥濕藥物,可以去除濕氣。
川芎可以疏通血中的氣,犀角可以疏通氣中的血。如果先痛後腫,是氣傷血,就要多用川芎;如果先腫後痛,是血傷氣,就要多用犀角。如果大便不通,可以加桃仁;如果小便澀滯,可以加牛膝;如果內熱明顯,可以加黃芩、黃連;如果一時性的發熱,可以加石膏;如果有痰,可以加竹瀝。這些加減藥物要根據病情靈活處理,一開始不必拘泥於方劑。如果腳氣病變危及心臟,出現呼吸急促不止、嘔吐不止等情況,那就很危險了,這是水火不容的症狀。
4. 越婢湯
石膏(一兩),白朮(半兩),麻黃(七錢半),附子(半個),甘草(二錢)
腳氣痛腫,寒熱相搏,脈來沉細者,此方主之。
氣不得通則痛,血不得行則腫,此腳氣之所以為壅疾也。寒熱相搏者,邪氣與正氣相激搏也。脈來沉者為里,細者為陰。名曰越婢者,越,以發越為義。婢,卑也。是方能發越至卑之氣,故以越婢名之。石膏性寒而重,寒能勝熱,重能就下。附子味辛而熱,辛能行壅,熱能壯氣。
佐之以麻黃,則寒熱之壅,皆從汗孔而泄矣。用白朮、甘草,取其氣味溫平,能致沖和之氣於發越之餘耳。而甘草獨少者,恐其性緩,多之不能速達於卑下之區也。
白話文:
越婢湯
此方用於治療腳氣腫痛,伴隨寒熱交替,脈象沉細的症狀。
腳氣疼痛是因為氣血不通暢,腫脹是因為氣血運行受阻,這是腳氣病症壅塞不通的根本原因。寒熱交替指的是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。脈象沉細,沉脈屬裏證,細脈屬陰證。
方名「越婢湯」,「越」是指發越,疏通;「婢」指卑下。此方能疏通身體下部的氣血,所以取名為越婢湯。石膏性寒質重,寒能清熱,重能下行。附子辛溫,辛能疏通壅塞,溫能壯氣。
再加入麻黃,就能使寒熱壅塞之邪氣從汗孔排出。白朮、甘草性味溫和,能使發越後的氣機平和協調。甘草用量較少,是因為擔心其緩和的藥性,用量多反而達不到下焦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