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5)

1. 㿗疝無治法

㿗疝者,頑疝也,睪丸雖大而無疾苦也。此以父子相傳,得於有生之初已然,非若有生之後三因所致之疾也,故不必主治。或有先是㿗疝,後來疼痛疾苦者,此兼前件六證也,宜於前方消息之。

白話文:

硬固疝氣,是一種頑固的疝氣,患者的睪丸雖然很大,但卻沒有任何不適或痛苦。這種疝氣是父子相傳的,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存在,不同於那些在出生後由於三種原因引起的疾病。因此,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別的治療。不過,有些患者可能在最初患有硬固疝氣,但後來出現疼痛和不適。這種情況下,通常會合併前面提到的六種癥狀,因此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。

2. 腳氣門第六十

敘曰:腳氣類傷寒,則察之難。腳氣能令人死,則治之難。一病而有二難,是非可以淺淺論腳氣矣。考方八首,同志者尚教我哉。

白話文:

腳氣的症狀類似傷寒,所以難以分辨。腳氣能置人於死地,所以治療起來很困難。一個疾病同時有兩個難點,因此不能輕率地論述腳氣。研讀八首藥方,願志同道合的人指教我。

3. 防己飲

木通防己蒼朮(鹽炒),生地黃(酒炒),白朮檳榔黃柏(酒炒),甘草梢川芎犀角

白話文:

木通:利尿通淋,清熱解毒。

防己:祛風除濕,利尿通淋。

蒼朮(鹽炒):燥濕健脾,溫中止瀉。

生地黃(酒炒):滋陰涼血,清熱解毒。

白朮:健脾益氣,燥濕利尿。

檳榔:消積導滯,行氣止瀉。

黃柏(酒炒):清熱燥濕,固澀止瀉。

甘草梢:益氣補中,調和諸藥。

川芎:活血化瘀,祛風止痛。

犀角:清熱涼血,解毒消腫。

腳氣憎寒壯熱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腳氣,惡寒發熱的人,用此方進行治療。

腳氣者,濕熱在足,而作氣痛也。濕熱分爭,濕勝則令人憎寒,熱勝則令人壯熱。此其為證,亦有兼頭疼者,頗類傷寒,惟其得病之始,本於腳氣為異耳。又不可以腳腫為拘,亦有痛而不腫者,名曰乾腳氣。亦有緩縱不隨者,名曰緩風。亦有疼痛不仁者,名曰濕痹。亦有轉筋攣急者,名曰風毒,此在醫者體會而辨證爾,各有治法不同。

白話文:

腳氣:是濕熱在足部,並引起疼痛的病症。濕熱交爭,濕氣勝則令人畏寒,熱量勝則令人壯熱。此病的證據,也有兼具頭痛的,頗似傷寒,但其得病之始,本於腳氣,為異耳。又不能以腳腫為拘泥,也有疼痛而不腫的,名為乾腳氣。也有緩慢放縱而不隨意的人,名為緩風。也有疼痛麻木的人,名為濕痹。也有轉筋攣急的人,名為風毒,這在醫生體會而辨證中,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大抵腳氣之疾,壅疾也,喜通而惡塞,故孫真人曰:腳氣之疾,皆由氣實而死,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。故腳氣之人,皆不得大補,亦不得大瀉。是方也,木通、防己、檳榔,通劑也,可以去塞。犀角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甘草梢,寒劑也,可以去熱。蒼、白二術,燥劑也,可以去濕。

白話文:

大體而言,腳氣這種疾病是氣血壅滯的毛病。喜愛通暢,討厭堵塞,因此孫思邈說:腳氣的疾病,都是因為元氣太盛而死的,從沒有人因為服藥虛弱而死亡的。所以患有腳氣的人,既不能大補,也不能大瀉。這個方子中的木通、防己、檳榔,是通暢的藥劑,可以疏通氣血瘀滯。犀角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甘草梢,是寒涼的藥劑,可以清除熱毒。蒼朮、白朮,是燥烈的藥劑,可以去除濕氣。

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氣,犀角能利氣中之血,先痛而後腫者,氣傷血也,重用川芎。先腫而後痛者,血傷氣也,重用犀角。若大便實者,加桃仁。小便澀者,加牛膝。內熱加芩、連,時熱加石膏,有痰加竹瀝,全在活法,初勿拘也。凡腳氣臨心,喘急不止,嘔吐不休者,皆死,水犯火故也。

白話文:

川芎能使血液中的氣疏散,犀角能使氣中的血液通暢。那些先疼痛後腫脹的,是氣傷害了血液,宜加重用川芎;先腫脹後疼痛的,是血液傷害了氣,宜加重用犀角。若大便不通暢的,加上桃仁。小便不順暢的,加上牛膝。如果患者內熱,再加入芩連,若有季節性的暑熱,再加入石膏;若有痰,再加入竹瀝。這一切全在於靈活掌握,切忌拘泥。一切腳氣病如果上升至心臟,氣喘急促不止,嘔吐不止的,都會死亡,這是水犯火所致。

4. 越婢湯

石膏(一兩),白朮(半兩),麻黃(七錢半),附子(半個),甘草(二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石膏(60克)

  • 白朮(30克)

  • 麻黃(45克)

  • 附子(30克)

  • 甘草(12克)

腳氣痛腫,寒熱相搏,脈來沉細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腳氣腫痛,寒熱交互發作,脈搏沉細者,使用此方治療。

氣不得通則痛,血不得行則腫,此腳氣之所以為壅疾也。寒熱相搏者,邪氣與正氣相激搏也。脈來沉者為里,細者為陰。名曰越婢者,越,以發越為義。婢,卑也。是方能發越至卑之氣,故以越婢名之。石膏性寒而重,寒能勝熱,重能就下。附子味辛而熱,辛能行壅,熱能壯氣。

白話文:

氣不通則會疼痛,血行不順則會腫脹,這就是腳氣所以稱之為壅疾的原因。寒熱相互激搏,是邪氣與正氣相互激烈的搏擊。脈象來得沉的是在體內較深的地方,脈象細的是陰氣。方藥之所以取名叫越婢湯,是取了發散的意思。婢是卑下。這個方子能夠發散到最卑下的部位的氣,所以用越婢來命名。石膏性寒而且厚重,寒能抑制熱,厚重能引導其下降。附子味辛而且熱,辛能通暢鬱滯,熱能壯大陽氣。

佐之以麻黃,則寒熱之壅,皆從汗孔而泄矣。用白朮、甘草,取其氣味溫平,能致沖和之氣於發越之餘耳。而甘草獨少者,恐其性緩,多之不能速達於卑下之區也。

白話文:

配合使用麻黃,那麼寒熱的壅塞,都會從汗孔中發散出來。使用白朮、甘草,是取它們的氣味溫和、平順,能夠在發汗之後使身體達到沖和的狀態。而甘草單獨少用,是擔心它的性質緩慢,太多不能迅速到達較低下的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