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5)

1. 哮喘門第十六

敘曰:膈有膠固之痰,外有非時之感,內有壅塞之氣,然後令人哮喘。能溫之、汗之、吐之,皆是良法。若逡巡調理,則虛喘宜之;人而羸瘦氣弱,則宜灸其背腧。今考古方七首,而哮喘之大目可知矣。

白話文:

哮喘的成因是膈肌處有黏稠的痰液阻塞,加上外邪入侵及體內氣機壅塞不通,才會導致哮喘發作。溫熱療法、發汗療法、吐法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如果病情緩慢發展,則適合採取溫和調理的方式;如果患者體質虛弱消瘦,氣息微弱,則宜灸背部穴位。現今參考七種古代方劑,就能大致了解哮喘的治療方法了。

2. 麻黃湯

麻黃(去節,三錢),桂枝(洗淨,二錢),杏仁(去皮尖,七枚),甘草(一錢)

肺部原有風痰,背腧復感寒邪而成哮喘者,此方主之。

背腧者,背間之腧穴,主輸臟氣者也。一受風寒,則臟氣為寒邪所閉,不得宣越,故作哮喘。麻黃之辛,能開腠散寒;桂枝之溫,能解肌疏表;杏仁微辛,入肺利氣;甘草甘平,調中發散。

白話文:

麻黃湯

此方用於肺部原有風痰,又因背部受寒邪而導致哮喘的患者。

背部是指背部的穴位,是臟腑之氣輸注的地方。一旦受寒,臟腑之氣就會被寒邪阻塞,無法正常運行,於是就會引起哮喘。麻黃辛味能開通毛孔,散寒邪;桂枝溫和,能解肌表寒邪;杏仁微辛,能進入肺部,宣通肺氣;甘草甘平,能調和藥性,並促進藥物發散。

3. 瓜蒂散

甜瓜蒂七枚(為末)

大豆煎湯調下五分。

凡病齁䶎,氣塞不通者,此方三吐之。

苦能湧泄,故用瓜蒂以吐之;甘能調胃,故用大豆以和之。

白話文:

瓜蒂散

用七枚甜瓜蒂磨成粉末,以五分的大豆煎煮的湯水送服。凡是患有呼吸困難、氣塞不通的疾病,用此方可以服用三次催吐。 苦味具有瀉下作用,所以用瓜蒂來催吐;甜味可以調和胃氣,所以用大豆來緩和。

4. 定喘湯

白果(二十一枚,炒黃色),黃芩(炒),杏仁(去皮尖,各一錢五分),桑白皮(五錢,蜜炙),蘇子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麻黃(去節),半夏(法制),款冬花(各三錢)

肺虛感寒,氣逆膈熱,作哮喘者,此方主之。

聲粗者為哮,外感有餘之疾也,宜用表藥。氣促者為喘,肺虛不足之證也,宜用里藥。寒束於表,陽氣不得泄越,故上逆;氣並於膈。為陽中之陽,故令熱。是方也,麻黃、杏仁、甘草,辛甘發散之物也,可以疏表而定哮;白果、款花、桑皮,清金保肺之物也,可以安里而定喘;蘇子能降氣,半夏能散逆,黃芩能去熱。

白話文:

定喘湯

此方用於肺虛感寒,氣逆膈熱,導致哮喘的患者。

聲音嘶啞是哮喘,屬於外感過盛,應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;呼吸急促是喘息,屬於肺虛不足,應使用溫補內裡的藥物。寒邪束縛於體表,陽氣無法宣泄,因此向上逆衝;氣滯於膈,屬陽中之陽,所以會出現熱象。

本方中,麻黃、杏仁、甘草辛甘溫散,可以疏通表邪,緩解哮喘;白果、款冬花、桑白皮清潤肺金,可以滋養肺氣,緩解喘息;蘇子能降氣平喘,半夏能散寒止咳,黃芩能清熱瀉火。

5. 五味子湯

五味子(半兩,炒),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杏仁(去皮尖),陳皮(去白),生薑(各二錢)

肺虛作喘,脈大者,此方主之。

喘則氣耗,五味子所以收之;虛則喘促,人參所以補之;肺喜潤,故用麥冬、杏仁;氣喜利,故用陳皮、生薑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湯

五味子(半兩,炒過)、人參(去掉鬚根)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杏仁(去掉皮和尖端)、陳皮(去掉白色內層)、生薑(各二錢),適用於肺氣虛弱導致呼吸困難,脈搏有力的人。

呼吸困難會耗損氣息,所以用五味子來收斂;氣虛則會喘息,所以用人參來補益;肺臟喜歡滋潤,所以用麥冬和杏仁;氣機喜歡通暢,所以用陳皮和生薑。

6. 附子理中湯

人參,甘草(炙),附子(制),乾薑(炒),白朮(炒,各一錢)

脾肺虛寒,痰涎壅塞,少有動作,喘嗽頻促,脈來遲細者,此方主之。

此證為虛而脈為寒也。虛則宜補,參、朮、甘草所以補虛;寒則宜溫,乾薑、附子所以溫寒。

白話文:

附子理中湯

人參、炙甘草、制附子、炒乾薑、炒白朮各一錢,適用於脾肺虛寒,痰多阻塞,稍微活動就氣喘咳嗽加劇,脈搏遲緩細弱的症狀。

這種病症是虛寒證,脈象也顯示為寒。虛證需要補益,人參、白朮、甘草能補益虛損;寒證需要溫暖,乾薑、附子能溫暖寒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