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定喘湯
白果(二十一枚,炒黃色),黃芩(炒),杏仁(去皮尖,各一錢五分),桑白皮(五錢,蜜炙),蘇子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麻黃(去節),半夏(法制),款冬花(各三錢)
肺虛感寒,氣逆膈熱,作哮喘者,此方主之。
聲粗者為哮,外感有餘之疾也,宜用表藥。氣促者為喘,肺虛不足之證也,宜用里藥。寒束於表,陽氣不得泄越,故上逆;氣並於膈。為陽中之陽,故令熱。是方也,麻黃、杏仁、甘草,辛甘發散之物也,可以疏表而定哮;白果、款花、桑皮,清金保肺之物也,可以安里而定喘;蘇子能降氣,半夏能散逆,黃芩能去熱。
白話文:
定喘湯
此方用於肺虛感寒,氣逆膈熱,導致哮喘的患者。
聲音嘶啞是哮喘,屬於外感過盛,應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;呼吸急促是喘息,屬於肺虛不足,應使用溫補內裡的藥物。寒邪束縛於體表,陽氣無法宣泄,因此向上逆衝;氣滯於膈,屬陽中之陽,所以會出現熱象。
本方中,麻黃、杏仁、甘草辛甘溫散,可以疏通表邪,緩解哮喘;白果、款冬花、桑白皮清潤肺金,可以滋養肺氣,緩解喘息;蘇子能降氣平喘,半夏能散寒止咳,黃芩能清熱瀉火。
2. 五味子湯
五味子(半兩,炒),人參(去蘆),麥門冬(去心),杏仁(去皮尖),陳皮(去白),生薑(各二錢)
肺虛作喘,脈大者,此方主之。
喘則氣耗,五味子所以收之;虛則喘促,人參所以補之;肺喜潤,故用麥冬、杏仁;氣喜利,故用陳皮、生薑。
白話文:
五味子湯
五味子(半兩,炒過)、人參(去掉鬚根)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杏仁(去掉皮和尖端)、陳皮(去掉白色內層)、生薑(各二錢),適用於肺氣虛弱導致呼吸困難,脈搏有力的人。
呼吸困難會耗損氣息,所以用五味子來收斂;氣虛則會喘息,所以用人參來補益;肺臟喜歡滋潤,所以用麥冬和杏仁;氣機喜歡通暢,所以用陳皮和生薑。
3. 附子理中湯
人參,甘草(炙),附子(制),乾薑(炒),白朮(炒,各一錢)
脾肺虛寒,痰涎壅塞,少有動作,喘嗽頻促,脈來遲細者,此方主之。
此證為虛而脈為寒也。虛則宜補,參、朮、甘草所以補虛;寒則宜溫,乾薑、附子所以溫寒。
白話文:
附子理中湯
人參、炙甘草、制附子、炒乾薑、炒白朮各一錢,適用於脾肺虛寒,痰多阻塞,稍微活動就氣喘咳嗽加劇,脈搏遲緩細弱的症狀。
這種病症是虛寒證,脈象也顯示為寒。虛證需要補益,人參、白朮、甘草能補益虛損;寒證需要溫暖,乾薑、附子能溫暖寒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