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三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2)

1. 秦艽鱉甲散

秦艽,知母,當歸(各半兩),鱉甲(一兩),烏梅(一枚),青蒿(五葉),柴胡,地骨皮(各一兩)

風勞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此方主之。

風,陽氣也。故在表則表熱,在裡則裡熱,附骨則骨蒸壯熱,久蒸則肌肉消瘦。無風不作骨蒸,此昆之立言也。羅謙甫氏之主此方,蓋有神契者矣。柴胡、秦艽,風藥也,能驅肌骨之風。骨皮、知母,寒品也,能療肌骨之熱。鱉,陰類也。甲,骨屬也。骨以及骨,則能為諸藥之嚮導。

陰以養陰,則能退陰分之骨蒸。烏梅味酸,能引諸藥入骨而收其熱。青蒿苦辛,能從諸藥入肌而解其蒸。復有當歸,一以養血,一以導諸藥入血而除熱於陰爾。

白話文:

秦艽鱉甲散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骨蒸勞熱、肌肉消瘦。

風邪是陽氣,表邪則表熱,裡邪則裡熱,侵犯骨骼則骨蒸發熱,時間久了肌肉就會消瘦。沒有風邪就不會產生骨蒸,這是中醫的經典論述。羅謙甫先生擅用此方,可見其醫術精湛。方中柴胡、秦艽是祛風藥,能驅除肌骨的風邪;地骨皮、知母是寒涼藥,能治療肌骨的熱邪;鱉甲屬陰,且是骨骼之類,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灶。

鱉甲滋陰,能消除陰虛引起的骨蒸;烏梅味酸,能引導藥物入骨,收斂骨熱;青蒿苦辛,能幫助藥物進入肌肉,解除骨蒸;當歸既能養血,又能引導藥物入血,從而清除陰虛之熱。

2. 柴胡

《衍義》云:柴胡,《本經》並無一字治勞。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,凡此誤世甚多。斯言也,謂病原不同,不可一概而施之爾!故又繼之曰: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,用柴胡正合宜耳。又尾之曰:服之無有不效。世人因前言而概不用柴胡,雖當用者亦必不用。嗚呼!藏器一言,舉世割股。

丹溪一出,眾口滋陰。《衍義》片詞,柴胡未棄,更不求其證脈而可否之。此之謂侏儒觀場,隨眾喧喝爾,求其真知則未也。

白話文:

《傷寒論》裡沒提到柴胡能治勞傷,但現代很多治療勞傷的處方都用柴胡,這是很大的錯誤。這種錯誤是因為搞錯了病因,不能一概而論。像治療勞熱的青蒿丸等方劑,用柴胡就非常合適,效果很好。但是,有些人因為《傷寒論》裡沒提到柴胡能治勞傷,就完全不用柴胡,即使該用時也不使用。唉!因為張仲景的這句話,讓世人都放棄使用柴胡。

朱丹溪提倡滋陰,大家都跟著學。而《傷寒論》裡雖然只簡短提到柴胡,並沒有完全否定其功效,也沒有詳細說明什麼脈象才能用柴胡。這些人就像小孩子看戲一樣,盲目跟風,缺乏真正的理解。

3. 三黃丸

黃芩(酒炒,春四、夏秋六、冬三兩),黃連(酒炒,春四、夏五、秋三、冬一兩),大黃(酒浸,九蒸曬、春三、秋二、夏一、冬五兩)

消渴羸瘦,不生肌肉,其人善谷者,此方主之。

上件皆火證也。火炎則水乾,故令消渴。燥萬物者,莫熯乎火,故令羸瘦,不生肌肉。火甚則速於傳化,故善谷。芩、連、大黃,苦寒物也。寒能勝熱,苦能瀉火,火去而陰自生,陰生而肌肉自長矣。

白話文:

三黃丸

黃芩(用酒炒,春天用四兩,夏秋用六兩,冬天用三兩)、黃連(用酒炒,春天用四兩,夏天用五兩,秋天用三兩,冬天用一兩)、大黃(用酒浸泡,再九次蒸曬,春天用三兩,秋天用二兩,夏天用一兩,冬天用五兩)。

這方藥用於治療消渴、消瘦、肌肉不長,但食慾卻很好的人。

以上三味藥材都是治療火症的。火熱旺盛會導致津液不足,所以出現消渴;燥熱之氣會消耗一切物質,所以導致消瘦、肌肉不長;火氣過盛則消化吸收快速,所以食慾很好。黃芩、黃連、大黃性味苦寒,寒能制熱,苦能瀉火,去除火邪,陰氣自然滋生,陰氣充足,肌肉自然就會長出來了。

4. 麥煎散

鱉甲(醋炙),柴胡,生地黃,大黃(煨),常山,當歸,赤茯苓,乾漆(炒焦),石膏(各一兩),白朮,甘草(各半兩),小麥(五十粒)

有汗加麻黃根一兩,共為末,每服三錢。

少男、室女、孀婦郁勞,骨蒸內熱,風血攻疰四肢者,此方主之。

此攻郁勞之方也。少男思其女而不得,則有留精。室女思其男而不得,則有留血。孀婦有所思,則氣結而有留瘀。其理一而已。謂之留者,精血已離其位,但留於經脈關要之區,陰寒氣血留行之道也。氣、陽也,阻而塞之,則積陽為熱,故令蒸蒸骨熱。血陰也,阻而塞之,則積陰為疰,故令四肢攻疰。

曰風血攻疰四肢者,風血內搏,四肢無力,而倦怠浮腫也。鱉甲、乾漆,攻堅削積之品也,所以治精血之留結。柴胡、石膏,解肌清熱之藥也,所以去骨蒸之內熱。思則火結於心包,故用常山以開其結;鬱則氣留於六腑,故用大黃以推其陳;當歸、生地,生新血也。白朮、甘草,致新氣也。

赤茯苓所以導丙丁之邪。浮小麥所以止骨蒸之汗。而麻黃根之加,乃以其形中閉,為止汗之最捷爾。東坡云:此黃州吳判官之方也,療骨蒸肌熱盜汗極效。吳君寶之,不肯妄傳也。雖然,此攻擊之劑,惟少男、室女、孀婦真氣完固,始可用之。若男婦交接氣弱者,猶禁與也。

白話文:

麥煎散

本方由鱉甲(醋炙)、柴胡、生地黃、大黃(煨)、常山、當歸、赤茯苓、乾漆(炒焦)、石膏(各一兩)、白朮、甘草(各半兩)、小麥(五十粒)組成。若有汗症,可再加麻黃根一兩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

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少男少女、寡婦因鬱結而引起的骨蒸內熱、四肢疼痛等症狀。

少男因思念女子而不得,導致精液停滯;少女因思念男子而不得,導致經血瘀滯;寡婦因思念而導致氣血凝滯,產生瘀血。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相同,都是因為精血停滯在經脈關節處,造成氣血運行不暢。陽氣受阻則積聚成熱,導致骨蒸發熱;陰血受阻則積聚成寒,導致四肢疼痛。

所謂「風血攻疰四肢」,是指風寒與血液互相搏擊,導致四肢無力、疲倦、浮腫等症狀。方中鱉甲、乾漆具有攻堅消積的作用,能治療精血停滯;柴胡、石膏能疏解肌表、清熱,以消除骨蒸內熱;常山能疏通心包經的鬱結;大黃能排出六腑中的陳積之氣;當歸、生地黃能生新血;白朮、甘草能補充元氣;赤茯苓能引導邪氣外泄;小麥能止汗;麻黃根則能快速止汗。

據說此方是黃州吳判官所創,治療骨蒸肌熱、盜汗非常有效,吳判官惜其方藥珍貴,不肯輕易傳授。但此方為攻邪之劑,只適用於少男少女、寡婦等真氣充足者,體虛者不宜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