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
1. 痘證三四日前諸方考
2. 升麻葛根湯
升麻,葛根(各二錢),白芍藥(一錢半),甘草(一錢)
小兒初間發熱壯盛,為風寒,為痘瘡,莫能的辨,此方穩當,宜主用之。
表熱壯盛,此邪實於表也。經曰:輕可以去實,故用升麻、葛根以疏表,甘草佐之,可以和在表之氣。芍藥佐之,可以和在表之榮,去其實邪,和其營衛,風寒則解,痘疹則出,誠初間之良劑也。如至四五日,痘中夾疹者,亦此方主之。疹散,只依常法治痘。
白話文:
升麻、葛根(各八克),白芍藥(六克),甘草(四克)
小孩子剛開始發燒很嚴重,可能是風寒引起的,也可能是要出痘疹,沒辦法明確分辨時,這個方子很穩當,適合先用它來治療。
發燒嚴重,表示邪氣在體表很強盛。醫書上說:可以用輕微的藥物來去除體表實邪,所以用升麻、葛根來疏散體表,用甘草來輔助,可以調和體表的氣。用白芍藥來輔助,可以調和體表的榮(營養物質),去除體表的實邪,調和營衛之氣,風寒就會解除,痘疹也會透發出來,真的是初期很好的藥方。如果到了四五天,痘疹中還夾雜著其他疹子,也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疹子消散後,就按照一般的痘疹治療方法來處理就可以了。
3. 參蘇飲
紫蘇,陳皮,半夏,茯苓,乾葛,前胡,桔梗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人參(七分)
風寒壯熱,體重頭痛,痰嗽壅盛者,此方主之。
風寒客於外,故用紫蘇、乾葛以發表。痰嗽壅於內,故用半夏、前胡、桔梗、陳皮、茯苓以安里。邪去之後,中外必虛,人參、甘草急固其虛。此則表和而痘易出,里和而氣不虛,表裡無矣,斯良劑矣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參蘇飲,組成的藥材有:紫蘇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葛根、前胡、桔梗各一錢,甘草五分,人參七分。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發燒高熱、身體沉重疼痛、頭痛,以及痰多咳嗽等症狀。
風寒侵襲體表,所以用紫蘇和葛根來發散體表的風寒。痰多咳嗽是體內的問題,所以用半夏、前胡、桔梗、陳皮、茯苓來調理體內。邪氣去除後,體表和體內都會虛弱,因此用人參和甘草來快速補虛。這樣做可以使體表調和,痘疹容易發出;體內調和,氣不虛弱;體表和體內都沒有問題了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藥方了。
4. 麻黃湯
麻黃,杏仁,甘草,桂枝
天寒腠密,表熱壯盛者,此方主之。
解表之藥有三品,辛涼、辛溫、辛熱也。夏月表氣易泄,宜用辛涼。春秋表氣平調,宜用辛溫。若天寒之時,表氣閉密,辛涼、辛溫不能解散,故以麻黃、桂枝之辛熱者以主之,亦各當其可而已。佐以杏仁,利其氣也。佐以甘草,和其氣也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天氣寒冷、皮膚毛孔緊閉、體表熱象強盛的狀況。
發汗解表的藥物有三種性質:辛涼、辛溫、辛熱。夏天的時候,體表的氣容易散發出去,適合用辛涼的藥物;春秋兩季,體表的氣比較平和,適合用辛溫的藥物。如果是寒冷的天氣,體表的氣閉塞緊密,辛涼和辛溫的藥物都無法有效發散,所以要用麻黃和桂枝這類辛熱的藥物來處理,這也是因為它們各自適合當時的狀況。方子中加入杏仁,是為了疏通氣機;加入甘草,是為了調和藥性。
5. 惺惺散
人參,白朮,甘草,細辛,白茯苓,天花粉,白芍藥,桔梗(各七分)
發熱之初,未明是痘,形體怯弱者,此方主之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防其虛也。乃細辛、桔梗,所以疏其陽。天花粉、白芍藥,所以和其陰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叫做「惺惺散」,裡面的藥材有: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細辛、白茯苓、天花粉、白芍藥、桔梗,每種藥材各取七分。
在剛開始發燒,還不確定是不是出痘疹,而且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。
藥方中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這幾味藥,是為了防止體虛;用細辛、桔梗這兩味藥,是為了疏通體內的陽氣;用天花粉、白芍藥這兩味藥,是為了調和體內的陰氣。
6. 加味紅綿散
天麻,麻黃,荊芥穗,全蠍,薄荷,紫草,蟬蛻,等分
風熱驚搐者,以此藥調抱龍丸。
痘之出也,自內達外。心熱則驚,肝熱則搐;所以搐者風也。所以驚者熱也。是方也,麻黃、荊芥、薄荷、天麻、全蠍、蟬蛻,所以消風解熱。乃紫草者,所以解毒發痘而活血也。
白話文:
加味紅綿散
這個藥方使用天麻、麻黃、荊芥穗、全蠍、薄荷、紫草、蟬蛻等藥材,每種藥材的份量相同。
如果因為風熱而導致驚厥抽搐,可以用這個藥方搭配抱龍丸一起服用。
痘瘡的出現,是從身體內部往外發散的。當心臟有熱時會引起驚,肝臟有熱時會導致抽搐;造成抽搐的原因是風,造成驚的原因是熱。這個藥方中的麻黃、荊芥、薄荷、天麻、全蠍、蟬蛻等藥材,可以幫助消除風邪、解除熱毒。而紫草的作用則是解毒、幫助痘瘡發出,並且活絡血液循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