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18)
卷四 (18)
1. 鼓脹門第三十七
敘曰:鼓脹是虛中之實,宜分氣、血、蟲、食而治之,以朝寬暮急,能食不能食而辨之。實者可攻,虛者漸磨可也。例之相道焉,國內空虛,則宜惠養元氣,惡能黷武?今考名方七首,示大法耳。或較形氣、病氣而攻補兼施,此在人之妙用,初不必泥也。
白話文:
鼓脹病是虛弱的內在蘊藏實邪的疾病,治療應區分是氣、血、蟲、食積哪種原因導致,並根據患者早上症狀較輕、晚上症狀加重,以及能吃東西或不能吃東西等情況來判斷病情。實證可以積極治療,虛證則應循序漸進地調理。這就好比治理國家,如果國力空虛,就應該先滋養國力,怎麼能輕易動武呢?以下列舉七個著名方劑,作為治療鼓脹病的大致方法。也可以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理情況,靈活運用攻補兼施的方法,這就需要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了,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模式。
2. 大安丸
山楂肉(二兩,炒),白朮(炒),神麯(炒),半夏(制),茯苓(各一兩),陳皮(去白),連翹,蘿蔔子(生用各五錢)
飲食傷脾,成鼓脹者,此方主之。
鼓脹者,腹皮虛大,鼓之堅急而有聲也。經曰:陰之五宮,傷在五味。故飲食過其分量,則傷脾,脾傷則不能運化,積其穀氣,虛大而鼓脹矣。然五味之變,酸性甘,腐勝焦,苦勝熱,香勝腐,燥勝濕,淡勝飲,利勝滯,氣勝味。
故用山楂之酸以消肥甘,用神麯之腐以化焦炙,用連翹之苦以磨積熱,用陳皮之香以開腐穢,用半夏之燥以勝土濕,用茯苓之淡以利水飲,用蘿蔔子之利以行食滯,用白朮之氣以勝五味。五味能勝,則脾不傷,脾不傷,則中氣運行而無鼓脹矣。此大安之旨也!
白話文:
大安丸
山楂肉(炒過,40克)、白朮(炒過)、神麴(炒過)、半夏(炮製過)、茯苓(各20克)、陳皮(去白)、連翹、蘿蔔子(生用,各10克)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因為飲食損傷脾胃而導致的鼓脹。
所謂鼓脹,是指腹部膨大,用手按壓感覺堅硬緊繃,並且能聽到聲音。古籍記載:人體五臟屬陰,容易受到五味的傷害。因此,如果飲食過量,就會傷到脾臟,脾臟受損就不能正常運化食物,導致穀氣積聚,腹部膨脹而形成鼓脹。但是,五味之間也互相克制:酸能制甘,腐能制焦,苦能制熱,香能制腐,燥能制濕,淡能制飲,利能制滯,氣能制味。
所以這個方子用山楂的酸味來消解肥甘厚膩的食物;用神麴的腐敗之性來化解燒烤炙煎的食物;用連翹的苦味來消除積聚的熱氣;用陳皮的香氣來去除腐敗的穢氣;用半夏的燥性來去除脾胃的濕氣;用茯苓的淡味來利水消腫;用蘿蔔子的利水性來通利積滯的食物;用白朮的氣味來調理五臟,使五味平衡。五味平衡了,脾臟就不會受損,脾臟健康了,中氣就能正常運行,自然就不會有鼓脹了。這就是大安丸的功效所在!
3. 導氣丸
青皮(水蛭炒),莪朮(虻蟲炒),三稜(乾漆炒),檳榔(斑蝥炒),吳茱萸(牽牛炒),乾薑(硇砂炒),胡椒(茴香炒),附子(鹽炒),赤芍藥(川椒炒),石菖蒲(桃仁炒)
上件同炒藥熟,去水蛭等不用,研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丸至七丸,空心紫蘇湯下。
諸腹脹大,痞塞不通,大便虛秘,此方主之。
青皮、莪朮、三稜、菖蒲,氣積藥也,炒以水蛭、虻蟲、乾漆、桃仁,則逐敗血矣!乾薑、附子、胡椒、茱萸,溫中藥也,炒以硇砂、食鹽、茴香、牽牛,則軟堅而疏利矣。檳榔炒以斑蝥,下氣者得破氣者而益悍。赤芍藥炒以川椒,瀉肝者得疏肝者而益利。制度之工如此,以之而治氣實有餘之證,斯其選矣。
白話文:
導氣丸
將青皮、莪朮、三稜、檳榔、吳茱萸、乾薑、胡椒、附子、赤芍藥、石菖蒲等藥材,分別用特定藥物炒制(例如:青皮用水蛭炒,莪朮用虻蟲炒,以此類推)。炒制完成後,去除水蛭等輔助炒藥的材料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,空腹用紫蘇湯送服。
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腹部脹大、胸腹痞塞不通、大便秘結等症狀。
青皮、莪朮、三稜、菖蒲具有行氣消積的作用;以水蛭、虻蟲、乾漆、桃仁等藥物炒制,可以幫助去除瘀血。乾薑、附子、胡椒、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;以硇砂、鹽、茴香、牽牛等藥物炒制,可以軟堅散結,促進通暢。檳榔用斑蝥炒制,可以增強其下氣的作用。赤芍藥用川椒炒制,可以增強其瀉肝的作用。此方組方精妙,對於治療氣滯血瘀、積聚較重的病症,是極佳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