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29)
卷二 (29)
1. 六味地黃丸
熟地黃(八兩),山藥,山茱萸(各四兩,淨肉),牡丹皮,澤瀉,白茯苓(各三兩)
腎虛移熱於肺,咳嗽者,此方主之。
有足心熱,內股熱,腰痛,兩尺脈虛大者,病原於腎虛也。熟地黃、山茱萸,味厚者也,味厚為陰中之陰,故能益腎;腎者水臟,虛則水邪歸之,故用山藥、茯苓以利水邪;水邪歸之則生濕熱,故用澤瀉、丹皮以導坎中之熱。滋其陰血,去其熱邪,則精日生而腎不虛,病根既去,咳嗽自寧矣。正考見虛損門。
白話文:
六味地黃丸
配方:熟地黃(八兩),山藥、山茱萸(各四兩,取淨肉),牡丹皮、澤瀉、白茯苓(各三兩)。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導致肺部燥熱而引起的咳嗽。
如果出現腳心發熱、大腿內側發熱、腰痛,以及寸口脈(手腕內側的脈搏)虛弱而有力度大的症狀,則病根在於腎虛。熟地黃和山茱萸味厚,屬陰中之陰,能滋補腎陰;腎臟屬水,腎虛則水液代謝失常,因此用山藥和茯苓利水;水液代謝失常容易產生濕熱,所以用澤瀉和牡丹皮清熱利濕。滋補腎陰,去除濕熱,則腎精得以生成,腎虛得以改善,咳嗽自然也就好了。 詳細內容可參考虛損方面的醫書。
2. 順氣消食化痰丸
製半夏,膽南星(各一斤),陳皮(去白),香附(制),蘇子(沉水者),青皮(去穰,炒),神麯(炒),蘿蔔子(生用),棠球肉(炒),麥糵(炒),杏仁(去皮尖),葛根(各一兩)
酒食生痰,五更咳嗽,胸膈膨悶者,此方主之。
痰之原,生於濕,故用半夏、南星以燥之;痰之滯,原於氣,故用香附以開之,杏仁以利之,青皮、陳皮以快之,蘇子、卜子以降之;食痰原於酒食,故用葛根以解酒,神麯、麥糵、棠球以磨食。
白話文:
順氣消食化痰丸配方:半夏、膽南星各一斤,陳皮(去白)、香附(制)、蘇子(沉水者)、青皮(去穰,炒)、神麴(炒)、蘿蔔子(生用)、棠梨肉(炒)、麥芽(炒)、杏仁(去皮尖)、葛根各一兩。
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因飲食生痰引起的咳嗽、胸悶等症狀,尤其在凌晨五點左右咳嗽加重者。
痰濕是疾病的根本原因,因此使用半夏、南星來燥濕;痰氣鬱滯,則用香附理氣,杏仁、青皮、陳皮行氣消痰,蘇子、蘿蔔子降氣化痰;因為是飲食生痰,所以用葛根解酒,神麴、麥芽、棠梨肉幫助消化。
3. 瓊玉膏
生地黃(四斤),白茯苓(十三兩),人參(六兩),白蜜(二斤)
四共熬膏。
乾咳嗽者,此方主之。
乾咳嗽者,有聲無痰之名也。火乘於肺,喉嚨淫淫而癢,故令有聲。病原於脾者有痰,病不由脾,故無痰也。《易》曰:燥萬物者,莫熯乎火。相火一熯,則五液皆涸。此乾咳之理也。生地黃能滋陰降火,白蜜能潤肺生津;損其肺者益其氣,故用人參;虛則補其母,故用茯苓。
又地黃、白蜜皆潤,銖兩又多,茯苓甘而屬土,用之以佐二物,此水位之下,土氣乘之之義,乃立方之道也。他如火門阿膠散,主此證亦良。
白話文:
瓊玉膏
此膏方由生地黃四斤、白茯苓十三兩、人參六兩、白蜜二斤熬製而成。
適用於乾咳。乾咳是指咳嗽有聲音卻沒有痰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體內相火(心火)過盛,灼傷肺部,導致喉嚨發癢而咳嗽,由於病症並非源於脾臟,所以沒有痰。 《易經》說:「乾燥萬物最厲害的是火。」 體內相火過旺,就會導致體液不足。這就是乾咳的原因。方中生地黃能滋陰降火,白蜜能潤肺生津;人參用來補益肺氣;茯苓則補益脾臟(肺的母臟)。
此外,生地黃和白蜜都有滋潤的功效,用量又多,而茯苓味甘,歸脾土經,加入方中能輔助生地黃和白蜜,這是運用水在下,土在上之理,是此方劑的組方原理。 另外,像火門阿膠散,也同樣適用於治療這種症狀。
4. 潤肺湯
訶子,五味子,五倍子,黃芩,甘草
咳而失聲音,此方主之。
咳而失聲,危證也,有肺絕之兆。酸者能收,澀者能固,三子酸而澀,則能收其肺氣而固其脫矣,故此方用之。黃芩能清肺熱。甘草能調肺氣。此方乃劫嗽之劑也。
白話文:
潤肺湯
訶子、五味子、五倍子、黃芩、甘草組成的方劑,適用於咳嗽失聲的情況。
咳嗽失聲是危急的症狀,有肺氣將盡的徵兆。酸味能收斂,澀味能固澀,訶子、五味子、五倍子三味藥物都具有酸澀的特性,可以收斂肺氣,防止肺氣耗散。黃芩能清肺熱,甘草能調和肺氣。因此,此方是治療劇烈咳嗽的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