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導赤散

生地黃,木通(去粗皮),甘草梢(等分),為末。

心熱,小便黃赤,此方主之。

心與小腸為表裡,故心熱則小腸亦熱,而令便赤。是方也,生地黃可以涼心;甘草梢可以瀉熱;佐之以木通,則直走小腸、膀胱矣。名曰導赤者,導其丙丁之赤,由溺而泄也。

白話文:

導赤散

生地黃、木通(去除粗皮)、甘草梢等量混合磨成粉末。

用於治療心火旺盛、小便顏色黃赤的症狀。

因為心和小腸是內外互相聯繫的臟腑,所以心臟有熱,小腸也會跟著發熱,導致小便顏色發紅。這個方子中,生地黃能清心降火;甘草梢能瀉去體內的熱;再佐以木通,就能直接通達小腸和膀胱。稱為「導赤散」,就是引導體內導致小便顏色紅赤的熱邪,通過排尿排出體外。

2. 三黃瀉心湯

黃芩,黃連,大黃(酒潤,各等分)

心膈實熱,狂躁面赤者,此方主之。

味之苦者,皆能降火。黃芩味苦而質枯,黃連味奪而氣燥,大黃苦寒而味厚。質枯則上浮,故能瀉火於膈;氣燥則就火,故能瀉火於心;味厚則喜降,故能蕩邪攻實。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,水流濕、火就燥之義也。

白話文:

三黃瀉心湯

此方用黃芩、黃連、大黃(大黃需用酒潤,三藥分量相等),治療心膈(心胸)實熱,導致精神狂躁、面紅赤腫的病症。

這方子裡的藥材都具有苦味,都能夠降火。黃芩味苦性燥,黃連味苦氣燥,大黃苦寒味厚。黃芩性燥,所以能上浮瀉去胸膈之火;黃連氣燥,所以能直達心臟瀉去心火;大黃味厚,所以善於下降,能蕩滌邪氣,攻破實熱。這就是天地間上行下效的道理,如同水往低處流,火往乾燥處蔓延一樣。

3. 龍膽瀉肝湯

柴胡(一錢),黃芩(七分,炒),五味子(九粒),生甘草,山梔(炒黑),知母(去毛,炒)天門冬(去心)麥門冬(去心),黃連(炒),人參,龍膽草(各五分)

謀慮不決,肝熱膽溢,口苦熱盛者,此方主之。

肝主謀慮,膽主決斷,謀慮則火起於肝,不決則火起於膽。柴胡性溫味苦而氣薄,故入厥陰、少陽;黃芩、黃連、龍膽草、山梔子得柴胡以君之,則入肝膽而平之矣。制肝者惟金,故用天麥門冬、五味、知母以益肺;畏肝者惟土,故用人參、甘草以益脾。

白話文:

龍膽瀉肝湯

方劑組成:柴胡一錢,黃芩七分(炒),五味子九粒,生甘草,山梔子(炒黑),知母(去毛,炒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黃連(炒),人參,龍膽草各五分。

適用於:思慮過多猶豫不決,肝火旺盛,膽汁外溢,口苦口乾舌燥等症狀。

藥理作用說明:肝主謀慮,膽主決斷,思慮過多會導致肝火上升,猶豫不決則會導致膽火上升。柴胡性溫味苦,藥性平和,能疏肝理氣,並能作用於肝膽經;黃芩、黃連、龍膽草、山梔子等藥物,在柴胡的引導下,能有效清泄肝膽之火。金能克制肝,因此使用天冬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知母滋陰益肺,以制肝火;土能制約肝,因此使用人參、甘草益氣健脾,以輔助平肝。

4. 左金丸

黃連(六兩,炒),吳茱萸(一兩,湯泡)

二共為末作丸。

肝臟火實,左脅作痛者,此方主之。

左,肝也。左金者,謂金令行左而肝平也。黃連乃瀉心之物,瀉去心火,不得乘其肺金,則清肅之令左行,而肝有所制矣。吳茱萸味辛熱而氣臊,臊則入肝,辛熱則疏利,乃用之以為反佐。經曰:佐以所利,和以所宜。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左金丸

黃連(用量較大,炒過),吳茱萸(用量較少,用湯泡過),將兩種藥材磨成粉末,製成藥丸。

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肝臟火氣旺盛,左側肋部疼痛的症狀。「左」指肝臟。「左金」指的是金行於左方,使肝臟平靜下來的意思。黃連能瀉去心火,避免心火影響肺金,使清肅之氣順利運行於肝臟左側,從而抑制肝火。吳茱萸性味辛熱,氣味濃烈,能入肝經,其辛熱之性又能疏通肝氣,因此用作輔助藥材。這符合經書中「佐以所利,和以所宜」的用藥原則。

5. 當歸龍薈丸

當歸,龍膽草,梔子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一兩),木香(一錢),麝香(五分),大黃(酒浸),青黛,蘆薈(各五錢)

蜜丸如豆大。

風熱蓄積,時發驚悸,筋惕搐搦,嗌塞不利,腸胃燥澀,狂越等證,此方主之。

肝火為風,心火為熱。心熱則驚悸,肝熱則搐搦;嗌塞不利者,肺亦火也;腸胃燥澀者,脾亦火也;狂越者,狂妄而越禮也。經曰:狂言為失志;又曰:腎藏志。如斯言之,則腎亦火矣。此一水不勝五火之謂也。故用黃連以瀉心,用黃芩以瀉肺,青黛、龍膽、蘆薈以瀉肝,大黃以瀉脾,黃柏以瀉腎。

所以亟亟以瀉五臟之火者,幾於無水,故瀉火以存水耳。用當歸者,養五臟之陰於亢火之時;用木香、麝香者,利五臟之氣於克伐之際也。互考見咳嗽門。

白話文:

當歸龍薈丸

此方用於治療因風熱鬱積,導致時發性驚悸、肌肉抽搐、咽喉阻塞、腸胃燥結、狂躁等症狀。

其病機在於肝火化風,心火生熱。心火熾盛則驚悸,肝火旺盛則抽搐;咽喉阻塞則肺亦有火;腸胃燥結則脾亦有火;狂躁則為心神失常,甚至腎火亦盛。總之,此症為水液不足,五臟之火皆亢盛所致。

因此,方中用黃連瀉心火,黃芩瀉肺火,青黛、龍膽草、蘆薈瀉肝火,大黃瀉脾火,黃柏瀉腎火,以迅速瀉除五臟之火。因瀉火過度恐傷陰液,故用當歸滋養五臟陰液,以平衡亢盛的火勢;並用木香、麝香疏通五臟之氣,使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。詳情可參考咳嗽篇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