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20)
卷四 (20)
1. 六君子湯
人參,白朮,茯苓,半夏(薑煮),陳皮,甘草
脾虛鼓脹,手足倦怠,短氣溏泄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人參: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等功效。
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止瀉利水、固表止汗等功效。
茯苓:具有健脾益氣、寧心安神、利水滲濕等功效。
半夏(薑煮):具有化痰止咳、平喘降逆、和胃止嘔等功效。
陳皮:具有理氣健脾、化痰止咳、燥濕化痰等功效。
甘草:具有益氣補中、清熱解毒、調和諸藥等功效。
脾虛腹脹,手腳無力,呼吸急促,大便稀軟,此方治之。
經曰:脾主行氣於三陰。三陰者,太陰脾、厥陰肝、少陰腎也。其脈皆行於腹裡,脾病則三陰之氣不行,故令鼓脹。手足倦怠者,四肢受氣於脾,脾病則無以受氣,故倦怠。短氣者,脾病而中氣弱也。溏泄者,土弱不能制濕也。是方也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甘溫益脾之物也。
白話文:
《傷寒雜病論》上說:脾臟主導運送氣血於三陰。三陰分別是太陰脾、厥陰肝、少陰腎。它們的脈絡都貫穿於腹部內。脾臟有病時,三陰之氣運行不暢,所以會導致鼓脹。手腳倦怠,是因為四肢的氣血要靠脾臟來供給,脾臟有病時,四肢就無法獲得充足的氣血供給,所以會出現倦怠。胸悶氣短,是脾臟有病,中氣虛弱所致。腹瀉稀溏,是因為脾土虛弱,無法約束水濕所致。這個方子中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都是甘溫之品,有益於脾臟,可以補益脾氣。
半夏、陳皮,快脾利氣之物也。然溫者益氣,甘者守中,下咽之後,必增脹滿,此勿疑之。經曰:塞因塞用,故用補劑以治脹滿,初服則脹,久服則通。此惟精達經旨者知之,庸醫未足道也。
白話文:
半夏、陳皮,都是能使脾胃舒暢、消解氣鬱的中藥。然而,性溫的中藥可以增強元氣,性甘的中藥則能維持中氣,服用之後,必定會導致腹脹、腹滿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經典上說:堵塞的原因在於堵塞本身,因此使用補益藥物來治療腹脹、腹滿,一開始服用會感到脹氣,但服用久了就會通暢。這只有精通經旨的醫生才能理解,庸醫就不足為道了。
2. 小便不通門第三十八
敘曰:溲溺不通,匪細故也。期朝不通,便令人嘔,名曰關格,又日不通而死矣。一見嘔證,便不可救。經曰:出入廢,則神機化滅,升降息,則氣立孤危。此之謂也。故考五方以通溲溺。
白話文:
解說:小便不通,不是小事。如果一天小便不通,就會讓人嘔吐,稱為關格,又叫不通而死。一見到嘔吐症狀,就沒有辦法救了。經書上說:出入廢除,那麼神機就會消失,升降停止,那麼元氣就會孤立危險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要考量五方,來通利小便。
3. 倒換散
大黃(一兩),荊芥(二兩)
每服末二錢。
內熱小便不通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大黃(一兩),荊芥(二兩)
每次服用研磨成粉末二錢。
針對內熱導致小便不通的症狀,此方為主要治療方法。
內熱而小便不通者,郁其少火,而氣不化也。《內經》曰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然化氣之道,莫妙於升降。天地以升而降化萬物,奈何而昧於人乎?故用荊芥之輕清者以升其陽。用大黃之重濁者以降其陰。清陽既出上竅,則濁陰自歸下竅,而小便隨泄矣。方名倒換者,小便不通,倍用荊芥。大便不通,倍用大黃。顛倒而用,故曰倒換。
白話文:
內熱而導致小便不通的人,是體內少陰心火鬱結,導致氣機不化。經典《內經》說:膀胱是人體的貯水庫,津液都儲存在膀胱中,氣上升就可以使小便排出體外。所以,氣化膀胱的津液是氣機升降。天地以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的方式來化生萬物,人體怎麼可能悖離這種規律呢?因此,方中使用荊芥具有升發清陽的作用,可升發陽氣;大黃具有瀉熱通便的作用,可降泄陰火。清陽之氣上升至上竅,濁陰之氣便自然從下竅排出體外,這樣小便就會通暢了。方名「倒換」的意思是,小便不通時就加倍用荊芥,大便不通就加倍用大黃。顛倒調換用藥,所以叫做「倒換」。
4. 八正散加木香湯
車前子,瞿麥,萹蓄,滑石,山梔子(炒黑),甘草梢,木通,大黃,木香
濕熱下注,少腹急,小便不通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車前草:利尿、清熱、明目。
瞿麥:清熱、涼血、解毒。
萹蓄:清熱、利尿、消腫。
滑石:清熱、利尿、解毒。
山梔子(炒黑):清熱、涼血、止血。
甘草梢:清熱、補中、益氣。
木通:利尿、通淋。
大黃:瀉熱、通便、清腸。
木香:理氣、止痛、止瀉。
濕熱下注,少腹部急痛,小便不通者,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濕熱下注,令人少腹急,則小便有可行之勢矣。而卒不通者,熱秘之也。陶隱君曰:通可以去滯,瀉可以去秘,滑可以去著。故用木通、瞿麥、萹蓄通其滯,用大黃、山梔瀉其秘。用車前、滑石滑其著。用甘草梢者,取其堅實,能瀉熱於下。加木香者,取其辛香,能化氣於中。
白話文:
濕熱下注,令人少腹急,則小便有排出的趨勢了。但是最終又排不出來,是熱祕造成的。陶隱君說:通可以去除滯留,瀉可以去除祕結,滑可以去除粘滯。因此,用木通、瞿麥、萹蓄來通暢其滯留,用大黃、山梔瀉其祕結。用車前、滑石滑去其粘滯。使用甘草梢,是取其堅實,能夠瀉下熱氣。再加木香,是取其辛香,能夠化解中焦的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