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4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48)

1. 六君子湯

人參,白朮,茯苓,半夏(姜煮),陳皮,甘草

脾虛鼓脹,手足倦怠,短氣溏泄者,此方主之。

經曰:脾主行氣於三陰。三陰者,太陰脾、厥陰肝、少陰腎也。其脈皆行於腹裡,脾病則三陰之氣不行,故令鼓脹。手足倦怠者,四肢受氣於脾,脾病則無以受氣,故倦怠。短氣者,脾病而中氣弱也。溏泄者,土弱不能制濕也。是方也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甘溫益脾之物也。

半夏、陳皮,快脾利氣之物也。然溫者益氣,甘者守中,下咽之後,必增脹滿,此勿疑之。經曰:塞因塞用,故用補劑以治脹滿,初服則脹,久服則通。此惟精達經旨者知之,庸醫未足道也。

白話文:

六君子湯

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虛導致的腹部脹滿、手腳乏力、呼吸短促、大便稀溏等症狀。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溫和滋補脾胃;半夏(用薑汁炮製)、陳皮則能疏通脾胃之氣。 雖然一開始服用可能會覺得脹滿,但這是藥物發揮作用的正常現象,持續服用就能改善症狀。 只有真正理解經方理論的人才能明白這個道理,庸醫是無法理解的。

2. 小便不通門第三十八

敘曰:溲溺不通,匪細故也。期朝不通,便令人嘔,名曰關格,又日不通而死矣。一見嘔證,便不可救。經曰:出入廢,則神機化滅,升降息,則氣立孤危。此之謂也。故考五方以通溲溺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不通,可不是小事。如果一天早上小便不通,就會讓人嘔吐,叫做關格,如果再不通,就會死掉。一旦出現嘔吐的症狀,就沒辦法救治了。經書上說:「出入的機能廢壞,神氣的運作就會停止;升降的氣機停止,氣血就會孤立無援而危急。」這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要根據五方(指五行)的理論來治療,使小便通暢。

3. 倒換散

大黃(一兩),荊芥(二兩)

每服末二錢。

內熱小便不通者,此方主之。

內熱而小便不通者,郁其少火,而氣不化也。《內經》曰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然化氣之道,莫妙於升降。天地以升而降化萬物,奈何而昧於人乎?故用荊芥之輕清者以升其陽。用大黃之重濁者以降其陰。清陽既出上竅,則濁陰自歸下竅,而小便隨泄矣。方名倒換者,小便不通,倍用荊芥。大便不通,倍用大黃。顛倒而用,故曰倒換。

白話文:

倒換散

此方用於治療因內熱導致小便不通的症狀。內熱造成小便不通,是因為體內鬱積少許的熱邪,導致氣機不暢無法正常運化。 《內經》說:膀胱是人體輸布津液的器官,津液在此儲存,氣機運化正常就能排出。而氣機運化的關鍵在於升降的平衡。天地萬物皆因升降而生化,人體又怎能違背此理呢?所以此方用輕清的荊芥升發陽氣,用重濁的大黃瀉下陰邪。陽氣上升排出體外,則陰邪自然下降排出,小便就能通暢了。方名「倒換散」的含義是:如果小便不通,就增加荊芥用量;如果大便不通,就增加大黃用量。藥物用量根據症狀顛倒調整,故名「倒換」。

4. 八正散加木香湯

車前子,瞿麥,萹蓄,滑石,山梔子(炒黑),甘草梢,木通,大黃,木香

濕熱下注,少腹急,小便不通者,此方主之。

濕熱下注,令人少腹急,則小便有可行之勢矣。而卒不通者,熱秘之也。陶隱君曰:通可以去滯,瀉可以去秘,滑可以去著。故用木通、瞿麥、萹蓄通其滯,用大黃、山梔瀉其秘。用車前、滑石滑其著。用甘草梢者,取其堅實,能瀉熱於下。加木香者,取其辛香,能化氣於中。

白話文:

八正散加木香湯適用於濕熱下注,小腹疼痛,尿液不通的情況。

濕熱下注會導致小腹疼痛,雖然尿液可能勉強能排出,但完全不通暢則是因為熱邪導致的便秘。古人認為:通利可以去除瘀滯,瀉下可以去除便秘,滑利可以去除阻礙。因此,方中使用木通、瞿麥、萹蓄來通利瘀滯;用大黃、山梔子來瀉去便秘的熱邪;用車前子、滑石來滑利去除阻礙。使用甘草梢是因為其性質堅實,能瀉下體內的熱邪。加入木香則是因為其辛香之性,能化解體內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