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扶陽助胃湯

附子(二錢,炮),人參,草豆蔻,乾薑,白芍藥,炙甘草,官桂(各一錢五分),吳茱萸,陳皮,白朮,益智(各五分)

客寒犯胃,胃脘當心而痛,脈來沉遲者,此方主之。

客寒犯胃,多是飲食寒冷,或因食後呼吸冷氣所致。脈來沉者為里,遲者為寒。是方也,附子、乾薑、官桂、吳茱萸、草豆蔻、益智仁,辛熱之品也,用之所以扶陽。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故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甘溫之品以助胃。用芍藥者,取其味酸,能瀉土中之木,用陳皮者,取其辛香,能利腹中之氣。

白話文:

扶陽助胃湯

這方藥用於治療寒邪入侵胃部,造成胃脘部疼痛,脈象沉而遲緩的症狀。寒邪犯胃通常是因為吃了冰冷的食物,或是飯後吸入冷空氣造成的。脈象沉代表寒邪入侵臟腑,脈象遲則代表寒邪凝滯。方中附子、乾薑、官桂、吳茱萸、草豆蔻、益智仁等藥材辛溫燥熱,能溫補陽氣。因為邪氣入侵時,正氣往往虛弱,所以加入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溫補之品來益胃氣。白芍藥能收斂瀉火,陳皮辛香,能行氣消脹。

2. 《三因》七氣湯

半夏(薑汁製,五錢),茯苓(四錢),厚朴(三錢,薑汁炒),紫蘇(二錢)

七氣相干,陰陽不得升降,攻衝作痛者,此方主之。

三因者,內因、外因、不內外因也。七氣者,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也。以三因而鬱,七氣升降有妨,則攻衝而痛。是方也,紫蘇之辛芳,可使散七氣。厚朴之苦溫,可使下七氣。半夏之辛溫,茯苓之淡滲,可使平水穀相干之七氣。

白話文:

《三因》七氣湯

這方藥物是用來治療因七情鬱結,導致氣機阻滯、疼痛的。

所謂「三因」,指的是內在因素、外在因素以及內外因素兼具;「七氣」則指寒氣、熱氣、怒氣、恚氣(暴怒)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。 當三因致使氣機鬱結,七情導致氣的升降失調,就會造成氣血衝擊而產生疼痛。 這方藥中,紫蘇辛香,能疏散七情之氣;厚朴苦溫,能向下引導七情之氣;半夏辛溫,茯苓淡滲,能調和水穀,使受七情影響而紊亂的氣機恢復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