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2)

1. 甘草附子湯

炙甘草,白朮(各二錢),附子(一錢五分,炮),桂枝(四錢,炒)

風濕骨節疼煩,不欲去衣,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者,此方主之。

風濕相搏,故骨節疼煩;傷風則惡風,故不欲去衣。小便不利而大便燥者為熱,今小便不利而大便反快,則濕可知矣。附子之熱,可以散寒濕;桂枝之辛,可以解風濕;甘草健脾,則濕不生;白朮燥脾,則濕有制。是方也,以桂、附之辛熱而治濕,猶之潦了之地,得太陽曝之,不終朝而濕去,亦治濕之一道也。

白話文:

甘草附子湯

炙甘草、白朮各兩錢,附子一錢五分(炮製),桂枝四錢(炒)。

這方藥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骨節疼痛難忍,不願脫衣服,小便不利,但大便卻很通暢的症狀。

因為風濕互相搏結,所以骨節疼痛難忍;受風寒之邪,所以不願脫衣服。一般來說,小便不利而大便乾燥是屬於熱症,但這個方子的小便不利卻是大便通暢,因此可以判斷是濕邪作祟。附子的溫熱可以驅散寒濕;桂枝辛溫,可以解開風濕;甘草健脾,可以防止濕邪滋生;白朮燥濕健脾,可以控制濕邪。這個方子用桂枝、附子的辛溫之性來治療濕邪,就像水淹的地方,曬上太陽,很快就能把濕氣曬乾一樣,也是治療濕邪的一種方法。

2. 二妙散

黃柏(乳潤一宿),蒼朮(泔浸七日)等分為末。空心酒服三錢。

濕熱腰膝疼痛者,此方主之。

濕性潤下,病則下體受之,故腰膝病。然濕未嘗痛,積久而熱,濕熱相搏,然後痛。此方用蒼朮以燥濕,黃柏以去熱,又黃柏有從治之妙,蒼朮有健脾之功,一正一從,奇正之道也。

白話文:

二妙散

將黃柏(用乳汁浸泡一夜),蒼朮(用淘米水浸泡七天),兩種藥材等量磨成粉末。飯前空腹用酒送服三錢(約1.5克)。

腰膝疼痛,由於濕熱所致者,此方可有效治療。

濕氣的特性是向下流動,生病時下半身就會受到影響,因此導致腰膝疼痛。但是單純的濕氣並不會引起疼痛,只有當濕氣積累很久,轉化成熱,濕熱交加在一起,才會產生疼痛。這個方子用蒼朮來乾燥濕氣,用黃柏來清除熱氣,而且黃柏還有輔助治療的妙用,蒼朮又能健脾,一個為主藥,一個為輔藥,這是中医里“奇正”的治療原則。

3. 四苓散

白朮(炒),茯苓(去皮),豬苓,澤瀉

濕生於內,水瀉,小便不利者,此方主之。

經曰:濕勝則濡瀉。故濕生於內者,令人水瀉;濕並於大腸,故小便不利,白朮燥而淡,燥則能健脾,淡則能利濕;茯苓甘而淡,甘則能補中,而淡亦滲濕矣。豬苓枯而淡,澤瀉咸而淡,枯者有滲利而無補益,咸者直能潤下而兼滲利。丹溪曰:治濕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。故主此方。

白話文:

四苓散

內濕導致水瀉,小便不利,此方可治。

經書記載:濕邪過盛則會引起水瀉。所以內濕會導致水瀉;濕邪停滞在腸道,所以小便不利。白朮性味甘溫,能健脾燥濕;茯苓甘淡,能補益脾胃並利濕;豬苓性味淡,能利水滲濕,但無補益作用;澤瀉性味淡鹹,能利水通便並滲濕。朱丹溪說:單純治療濕邪導致小便不利,不是此方的治療範圍。因此,此方主要治療內濕導致水瀉和小便不利。

4. 不換金正氣散

厚朴(薑湯炒),陳皮(去白),半夏(制),藿香(去梗),蒼朮(制),甘草(炙)

凡受山嵐瘴氣及出遠方不服水土,吐瀉下利者,此方主之。

山嵐瘴氣,穀氣也。《內經》曰:穀氣通於脾,故令人不服水土而壞腹。是方也,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,前之平胃散也,可以平濕土敦阜之氣而消嵐瘴。乃半夏之燥,所以醒脾;藿香之芬,所以開胃。方名曰正氣者,謂其能正不正之氣故爾!

白話文:

不換金正氣散是用厚朴(用薑湯炒過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半夏(經過炮製)、藿香(去除梗)、蒼朮(經過炮製)、炙甘草組成的方劑。

凡是遭受山嵐瘴氣侵襲,或遠行在外水土不服,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症狀的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山嵐瘴氣屬於穀氣的一種。《內經》說:穀氣與脾經相通,所以會讓人水土不服而導致腸胃不適。這個方子裡,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,是平胃散的主要成分,可以平復濕濁之氣,消除山嵐瘴氣的影響。而半夏的燥性可以醒脾,藿香的芳香可以開胃。方劑名稱為「正氣散」,是因為它能矯正不正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