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3)

1. 抵當丸

水蛭(三十枚,炒褐色),虻蟲(三十枚,去翅足,炒),桃仁(二十枚,去皮尖),大黃(三兩酒浸)

蓄血發黃者,此方主之。

陽邪瘀熱在裡,少腹硬滿,小便自利而發黃者,為蓄血發黃。苦走血,咸軟堅,故用水蛭、虻蟲以逐敗血。滑利腸,寒下熱,故用桃仁、大黃以下血熱。他如傷寒門桃仁承氣湯亦可酌用。

白話文:

抵當丸

水蛭三十枚炒至褐色,虻蟲三十枚去翅足後炒,桃仁二十枚去皮尖,大黃三兩用酒浸泡。

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因瘀血導致的黃疸。

如果出現陽邪瘀熱停留在體內,小腹硬滿,小便通暢但顏色發黃的情況,就屬於瘀血導致的黃疸。方中使用水蛭和虻蟲,因為它們苦味能活血,鹹味能軟堅散結,可以驅逐瘀血;使用桃仁和大黃,因為它們能滑利腸道,寒性可以瀉去體內的熱邪,從而下行血熱。此外,傷寒門的桃仁承氣湯也可以根據情況酌情使用。

2. 大溫中丸

陳皮(去白),厚朴(薑汁炒),三稜(醋炒),蒼朮(泔浸七日),莪朮(醋炒),青皮(各五兩),甘草(一兩炙),香附(一斤,醋炒),針砂(二兩,醋炒紅七次)

忌犬肉、果菜。

此調理谷疽、酒疸之方也。

方名溫中者,主療濕鬱於中之義也。水穀酒食,無非濕化,傳化得宜則治,一或積於中宮,則遏少火,熱而病黃矣。故用蒼朮、香附、陳皮、青皮、厚朴,以平胃中之敦阜而利其氣,氣利則水穀不滯。用三稜、莪朮以削堅,削堅則積滯漸除。用針砂者,一借其兌金之令,以伐土中之木邪,一用其清肅之氣,以除少火之蒸熱也。甘草之用,和中而協諸藥爾。

白話文:

大溫中丸

此方用陳皮、厚朴、三稜、蒼朮、莪朮、青皮、甘草、香附、磁石(針砂),治療谷疸(食物積滯引起的黃疸)和酒疸(飲酒過度引起的黃疸)。

方劑中,陳皮、厚朴、蒼朮、青皮、香附能調理脾胃,使氣機暢通,避免水穀停滯。三稜、莪朮能消散堅硬的積滯。磁石(針砂)一方面能抑制肝木過旺,另一方面能清熱解毒。甘草則能調和諸藥。

忌食狗肉和水果蔬菜。 此方溫中和胃,主要治療濕邪鬱結於中焦的疾病。水穀酒食皆易化為濕,若運化失常積滯於中焦,就會阻礙脾胃的陽氣,導致發熱黃疸。

3. 棗礬丸

綠礬(半斤,火煅通紅),棗肉(二斤,煮,去皮搗爛丸),平胃散(四兩,為衣)

每服三十丸,薑湯下。

谷疸身目俱黃,此方亦良。

水穀癖積於中,抑遏肝腎之火,久久鬱熱,故身目俱黃。是方也,綠礬鹹寒,能軟痰癖而勝濕熱。棗肉甘溫,能益脾胃而補中宮。平胃散者,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也。蒼朮、厚朴,所以平胃家敦阜之氣而除積飲。陳皮、甘草,一以利氣,一以和中,乃調胃之意也!

白話文:

棗礬丸

將半斤綠礬用火煅燒至通紅,再取兩斤棗肉煮熟去皮搗爛,製成藥丸。用四兩平胃散(由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組成)作為藥丸的外層包裹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
此方也適用於黃疸,患者身體和眼睛都發黃的情況。

黃疸是因為水穀積滯在體內,抑制肝腎之火,日久鬱積化熱,導致身體和眼睛都發黃。此方中,綠礬性味鹹寒,可以軟化痰癖,消除濕熱;棗肉性味甘溫,可以益脾胃,補益中焦;平胃散中的蒼朮、厚朴能平胃氣,除積飲;陳皮、甘草則能理氣和中,調理脾胃。

4. 消渴門第三十五

敘曰;消渴,無水也。《易義》曰:火炎則水乾。故消渴責之無水。然證有三焦之判,病有虛實之分,常變不同,治療亦異。方藥十二考,示人以一得耳。

白話文:

消渴症,指的是身體缺乏水分的狀態。《易經》說:「火旺盛就會導致水乾涸。」所以消渴症的病因就在於身體缺乏水分。然而,消渴症的病症會反映在三焦(中醫臟腑系統)的不同部位,病情也有虛實之分,症狀變化多端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書中列舉的十二個方劑,只提供了一種治療方法的參考。

5. 丹溪消渴方

黃連末,栝蔞根末,人乳汁,藕汁,生苄汁

古稱三消,上消者,令人消渴,此方主之。

氣厥論曰:心移熱於肺,傳為膈消。夫心,火也;肺,金也。金得火而燥,故令膈消。燥者潤之,故用栝蔞、人汁、藕汁、生苄;火原於心,故瀉以黃連。此言可治者爾。又曰:飲一溲二者死不治,得非以火來賊金之故乎!若時熱者,主暑門人參白虎湯。

白話文:

丹溪消渴方:

此方用黃連粉、栝樓根粉、人奶、藕汁、鮮竹葉汁治療消渴症。古人將消渴分為三消,此方主要治療上消,也就是口渴多飲的症狀。

根據氣厥論的說法:心火移到肺,導致膈消(一種消渴)。因為心屬火,肺屬金,金被火灼就會乾燥,造成膈消。所以要滋潤肺,因此用栝樓、人奶、藕汁、鮮竹葉汁;而火源於心,所以用黃連瀉火。這只是說明此方可以治療的情況。另外,如果小便量是飲水量的兩倍,則難以治愈,這可能是因為火邪侵犯金氣所致。如果病情屬熱症,則應服用參白虎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