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四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2)

1. 茵陳梔子大黃湯

茵陳(一兩),梔子(三枚),大黃(三錢五分)

發黃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,此方主之。

茵陳苦寒,能利黃疸。梔子瀉火,屈曲而下,能療小便之赤澀。大黃能攻大便之秘結,此眾人之所共知。大小既利,則濕熱兩泄,而黃自除矣!

白話文:

茵陳梔子大黃湯適用於發黃、小便赤澀、大便秘結的症狀。茵陳性味苦寒,能治療黃疸;梔子能瀉火,並能緩解小便赤澀;大黃則能通利大便,這是眾所皆知的。大小便通暢後,濕熱之邪就能排出,黃疸自然也就好了。

2. 梔子柏皮湯

梔子(十五枚),黃柏(二兩),甘草(一兩)

發黃,身熱不止,大、小便利者,此方主之。

發黃,身熱不止者,陽邪未去也。大便利,故不用大黃。小便利,故不用五苓。但以梔子、柏皮之苦勝其熱,甘草之甘緩其勢,則治法畢矣!

白話文:

梔子柏皮湯

十五枚梔子、二兩黃柏、一兩甘草,用於治療發黃、持續發熱,且大小便不暢的症狀。

發黃、持續發熱,是因為陽邪(陽氣的邪氣)尚未去除。大便不通,所以不用大黃;小便不利,所以不用五苓散。只用苦寒的梔子、黃柏來清熱,再用甘草緩和藥性,這樣治療方法就完整了。

3. 枳實梔子豆豉大黃湯

枳實(五枚),梔子(十四枚),大黃(一兩),豆豉(一升)

發黃,身熱,腹痛,右關脈滑者,名曰谷疸,此方主之。酒疸同。

發黃,身熱,少火鬱也。腹痛,右關脈滑,水穀積也。故用枳實、大黃攻其水穀之積。梔子、豆豉解其少火之郁。又曰:梔子、豆豉,仲景嘗用之以吐懊憹;枳實、大黃,仲景嘗用之以下胃實。故酒疸欲吐,谷疸腹痛,此方皆主之。

白話文:

枳實梔子豆豉大黃湯用於治療黃疸。症狀包括皮膚發黃、發熱、腹痛,以及右關脈搏滑利。這種黃疸稱為谷疸,酒疸也適用此方。

皮膚發黃、發熱,是因為體內有鬱熱;腹痛、右關脈滑利,是因為水谷停積。因此,方中用枳實、大黃攻破水谷積滯;用梔子、豆豉疏解鬱熱。 張仲景曾用梔子、豆豉治療嘔吐的症狀;也曾用枳實、大黃治療胃中實邪。所以,酒疸想嘔吐,谷疸腹痛,此方都能治療。

4. 茵陳四逆湯

茵陳(二兩),附子(一枚),乾薑(一兩半),炙甘草(一兩)

發黃,脈沉而遲,肢體冷逆,腰以上自汗者,此方冷服。

此陰證發黃也。陰寒盛於下,則戴陽於上,故上體見陽證,下體見陰證。陰盛於下,故見陰脈之沉遲,兼陰證之四逆,陽戴於上,故見陽證之發黃,上體之自汗也。茵陳,治黃之要藥,故無分於寒熱而用之。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,回陽之要品也,故有陰寒即用之。然必冷服者,恐薑、附發於上焦陽盛之區,而下部陰寒之分反不及也。

是方也,韓祗和、李思訓、朱奉議咸用之矣,使據丹溪翁不必分五,同是濕熱之言,而執其方以療之,則藥與證不相反耶?韓、李事見《湯液本草》,朱奉議見《活人書》。

白話文:

茵陳四逆湯

黃疸患者,脈象沉而遲,手腳冰冷,腰以上自汗,此方需冷服。

這是陰證黃疸。下焦陰寒盛,則陽氣上升,所以上半身出現陽證,下半身出現陰證。下焦陰盛,因此脈象沉而遲,且出現四肢厥逆等陰證;陽氣上升,所以出現黃疸等陽證,以及上半身自汗。茵陳是治療黃疸的主要藥物,所以不論寒熱均可使用。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是回陽的要藥,所以只要有陰寒就使用。但必須冷服的原因,是擔心乾薑、附子在陽氣旺盛的上焦發揮作用,反而不足以溫煦下焦的陰寒。

這個方子,韓祗和、李思訓、朱奉議都曾使用過。丹溪翁不必將黃疸分為五種,都說是濕熱,而用此方治療,藥物和證候並不相違背。韓祗和、李思訓的事蹟記載於《湯液本草》,朱奉議的事蹟記載於《活人書》。

5. 硝石礬石散

硝石,礬石(燒,等分)

二共為末,大麥粥湯和服方寸匕,日三。

仲景《金匱要略》云:黃家日晡所發熱,而反惡寒,此為女勞疸。得之膀胱急,小腹滿,額上黑,足下熱,因作黑疸。其腹脹如水狀,大便必黑,時溏,此女勞之病,非水也。腹滿者難治。此方主之。

陽邪傳至於胃,熱無以越,土色自見而發黃,則日晡所必發熱。所以然者,土位旺於日晡故也。今反惡寒,則知其以女勞虛之矣。女勞虛者,責之腎。膀胱者,腎之腑。前陰者,腎之竅。腎虛而陽邪襲之,故令膀胱急,小腹滿。黑者,北方腎水之色,額上黑者,腎病而色自見也。

足下熱者,腎脈起於湧泉,腎水一虛,則相火湊之,故足下熱也。因作黑疸者,陽邪盡陷於腎,而腎色盡顯於外也。腹脹者,腎脈行於腹裡,邪氣居之,故令脹如水狀,實非水也。若是水病,則大便澄澈而濡瀉。今是腎病,故大便必黑而時溏。蓋腎主二便,病故黑溏而失其常也。

此可以辨其為女勞之病,而非水矣。腹滿難治者,腹滿與腹脹不同,腹脹是腎脈行於腹,故令脹於外。腹滿是脾胃受邪,不能健運,而滿於中也。脾胃屬土,能克腎水,故曰難治。硝石、礬石,鹹寒者也,咸能入腎,寒能勝熱,故以二物主之。和以大麥粥湯者,恐二物之損胃也。

嗚呼!仲景公說證立方,精良曲當,大都如此,譬之選將練兵,知人善任,則萬舉萬當,罔不奏功。彼用方不合證者,譬則出師無名。用藥不知性者,譬則將不知兵,其不喪師辱國者鮮矣,惡乎建功?

白話文:

硝石礬石散

硝石和礬石(需燒製),各取等量,磨成粉末。用大麥粥湯送服,每次服用一湯匙,一日三次。

這是治療一種名叫「女勞疸」的疾病的方劑。這種疾病的症狀是:每天午后發熱,反而不畏寒,膀胱急迫,小腹脹滿,額頭發黑,腳底發熱,最終發展成黑疸(黃疸)。腹部脹滿像水腫一樣,大便一定是黑色,而且有時稀溏。這不是一般的腹水,而是由於腎臟虛弱引起的疾病,腹部脹滿的情況難以治療,此方就能夠治療。

為什麼會在午后發熱呢?因為陽邪侵入胃部,熱氣無法外泄,所以土氣(脾胃)的顏色顯露出來而發黃,因此午后陽氣旺盛時就會發熱。但反而不畏寒,則說明是腎臟虛弱引起的。腎虛則責之於腎,膀胱是腎的腑,外生殖器是腎的竅。腎虛時,陽邪侵犯腎臟,就會導致膀胱急迫,小腹脹滿。黑色是北方(腎)的顏色,額頭發黑是腎臟病變的表現。

腳底發熱是因為腎經起於湧泉穴,腎水虛弱,則相火(命門之火)上炎,所以腳底發熱。黑疸是因為陽邪全部侵入腎臟,腎臟的顏色就顯露在外。腹部脹滿是因為腎經運行於腹部,邪氣滯留於此,所以脹得像水腫一樣,但實際上並不是水腫。如果是水腫,大便會清澈而稀軟;但這是腎臟疾病,所以大便一定是黑色而時而稀溏。因為腎臟主導大小便,所以大便才會呈現黑色稀溏的異常狀態。

由此可以判斷這是「女勞」引起的疾病,而不是一般的腹水。腹部脹滿難以治療的原因是:腹脹和腹滿不同,腹脹是腎經運行於腹部,所以腹部脹滿;腹滿是脾胃受邪,不能正常運化,所以腹部滿悶。脾胃屬土,能克制腎水,所以說難以治療。硝石和礬石性味鹹寒,鹹味可以入腎,寒性可以清熱,所以用這兩種藥物治療。用大麥粥湯送服,是為了避免這兩種藥物損傷胃氣。

唉!張仲景先生的辨證施治,用藥精確,都像這樣,就像選將練兵,知人善任,就能百戰百勝。如果用方不符合病情,就像出師無名;如果不懂藥性就用藥,就像不懂軍事就帶兵,很少有不失敗丟臉的,怎麼能建功立業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