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27)
卷一 (27)
1. 感冒門第三
敘曰:六氣襲人,深者為中,次者為傷,輕者為感冒,今世人之論也,古昔明醫未嘗析此。昆也生乎今之世,則亦趨時人之論矣,故考五方以治感冒。
白話文:
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體所致,邪氣入侵深則傷及臟腑,較輕則傷及肌表,最輕則僅為感冒。這是現代人的說法,古代名醫從未如此區分。我生於現代,也只好順應時勢,因此從五方入手治療感冒。
2. 香蘇散
紫蘇,香附(醋製,各二兩),陳皮(去白,一兩),甘草(半兩)
四時感冒風邪,頭痛發熱者,此方主之。
南方風氣柔弱,傷於風寒,俗稱感冒。感冒者,受邪膚淺之名也。《內經》曰卑下之地,春氣常存,故東南卑下之區,感風之證居多。所以令人頭痛、發熱,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,所感人也由鼻而入,實於上部,不在六經,故令頭痛、發熱而已。是方也,紫蘇、香附、陳皮之辛芬,所以疏邪而正氣;甘草之甘平,所以和中而輔正爾。
白話文:
香蘇散
紫蘇、醋製香附各兩錢,陳皮(去白)一錢,甘草半錢。
這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年四季因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發熱。
南方氣候溫和,容易受風寒侵襲,俗稱感冒。感冒只是邪氣入侵淺層的疾病。《內經》說,低窪地區春天之氣常存,所以東南低窪地區更容易感受風寒。因此,有些人頭痛發熱,卻沒有六經病症的表現,這是因為邪氣由鼻腔侵入,停留在上焦,不在六經病的範圍內,所以只表現為頭痛發熱。這個方子中,紫蘇、香附、陳皮辛香溫和,可以疏散邪氣,扶助正氣;甘草甘平,可以調和脾胃,輔助正氣。
3. 芎蘇散
川芎(七合),半夏(六錢,制),柴胡(去蘆),茯苓(各五錢),紫蘇葉,乾葛(各三錢五分),陳皮(去白),枳殼(去穰),桔梗,甘草(各三錢)
外有頭痛、發熱、惡寒,內有咳嗽、吐痰、氣洶者,此方主之。
川芎、蘇葉、乾葛、柴胡,解表藥也,表解則頭痛、發熱、惡寒自愈;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,和里藥也,里和則咳嗽、吐痰、氣洶自除。
白話文:
芎蘇散
這個方劑用於治療頭痛、發熱、惡寒等外在症狀,以及咳嗽、吐痰、胸悶等內在症狀。方中川芎、紫蘇葉、葛根、柴胡具有解表作用,能緩解頭痛、發熱、惡寒;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則具有和解里氣的作用,能緩解咳嗽、吐痰、胸悶。
4. 十神湯
川芎,甘草,麻黃,乾葛,赤芍藥,升麻,白芷,陳皮,香附,紫蘇(等分)
此治外感風寒之套劑也。
古人治風寒,必分六經見證用藥,然亦有隻是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鼻塞,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,故亦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。是方也,川芎、麻黃、乾葛、升麻、白芷、紫蘇、香附、陳皮,皆辛香利氣之品,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證。乃赤芍者,所以和陰氣於發汗之中。而甘草者,所以和陽氣於疏利之隊也。
白話文:
十神湯
此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。
古代治療風寒,必須根據六經辨證用藥,但有些情況只是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鼻塞,而六經的症狀不很明顯,所以就用疏散表邪、宣通氣機的藥物治療。這個方子中,川芎、麻黃、葛根、升麻、白芷、紫蘇、香附、陳皮,都是辛香溫通、行氣解表之品,可以治療感冒引起的氣機阻滯。赤芍藥可以保護陰氣,使發汗不傷陰;甘草則可以調和陽氣,使藥性平和不燥。
5. 參蘇飲
人參(去蘆),紫蘇,半夏(制),陳皮(去白),茯苓(去皮),木香,枳殼(炒),乾葛,前胡(去蘆),桔梗,甘草(各五錢)
勞倦感冒,妊娠感冒,並宜此方主之。
感冒宜解表,故用紫蘇、乾葛、前胡;勞倦、妊娠宜補里,故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。乃木香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,所以和利表裡之氣,氣和則神和,神和則無病矣。
白話文:
參蘇飲
此方用於勞累感冒和孕婦感冒。
感冒需要疏散表邪,所以使用紫蘇、葛根、前胡;勞累和懷孕需要滋補內臟,所以使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。木香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則是用來調和表裡之氣,氣順則精神好,精神好則不會生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