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昆

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7)

1. 感冒門第三

敘曰:六氣襲人,深者為中,次者為傷,輕者為感冒,今世人之論也,古昔明醫未嘗析此。昆也生乎今之世,則亦趨時人之論矣,故考五方以治感冒。

白話文:

大意是:六種氣候疾病侵襲人體,嚴重者稱為「中」,其次為「傷」,輕微者為「感冒」,這是現代人的說法,古代的名醫並沒有將其區分得如此詳細。昆也是生於這個時代,因此也傾向於接受這種說法,所以他是根據五種方向來治療感冒。

2. 香蘇散

紫蘇,香附(醋製,各二兩),陳皮(去白,一兩),甘草(半兩)

四時感冒風邪,頭痛發熱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紫蘇、香附(用醋製作,各二兩),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,一兩),甘草(半兩)。

四時感冒風邪,導致頭痛發熱者,服用此方藥物即可治療。

南方風氣柔弱,傷於風寒,俗稱感冒。感冒者,受邪膚淺之名也。《內經》曰卑下之地,春氣常存,故東南卑下之區,感風之證居多。所以令人頭痛、發熱,而無六經之證可求者,所感人也由鼻而入,實於上部,不在六經,故令頭痛、發熱而已。是方也,紫蘇、香附、陳皮之辛芬,所以疏邪而正氣;甘草之甘平,所以和中而輔正爾。

白話文:

南方的氣候溫和潮濕,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,通常稱為感冒。感冒是由於邪氣侵襲人體肌膚淺表部位,導致頭痛、發熱等症狀。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,低窪潮濕的地方,春天的氣息經常存在,因此東南地區低窪潮濕,感冒的病例較多。感冒時,邪氣由鼻子進入體內,積聚在上部,而不影響六經,因此只會導致頭痛、發熱。這個藥方中,紫蘇、香附、陳皮的辛香味可以驅散邪氣,扶正氣;甘草的甘平和中,可以調和中氣,輔助正氣。

3. 芎蘇散

川芎(七合),半夏(六錢,制),柴胡(去蘆),茯苓(各五錢),紫蘇葉,乾葛(各三錢五分),陳皮(去白),枳殼(去穰),桔梗,甘草(各三錢)

外有頭痛、發熱、惡寒,內有咳嗽、吐痰、氣洶者,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川芎(七兩),半夏(六錢,用明礬炒製),柴胡(去除蘆頭),茯苓(各五錢),紫蘇葉,乾葛(各三錢五分)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,枳殼(去除果核),桔梗,甘草(各三錢)

如果有頭痛、發燒、怕冷,還有咳嗽、吐痰、呼吸困難的症狀,就使用這個藥方。

川芎、蘇葉、乾葛、柴胡,解表藥也,表解則頭痛、發熱、惡寒自愈;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,和里藥也,里和則咳嗽、吐痰、氣洶自除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蘇葉、乾葛、柴胡是解表藥,服後表證解除,頭痛、發熱、惡寒等症狀自然消失;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、茯苓、甘草是和裏藥,服後裡證消除,咳嗽、吐痰、氣壅等症狀自然消除。

4. 十神湯

川芎,甘草,麻黃,乾葛,赤芍藥,升麻,白芷,陳皮,香附,紫蘇(等分)

此治外感風寒之套劑也。

白話文:

川芎、甘草、麻黃、乾葛、赤芍藥、升麻、白芷、陳皮、香附、紫蘇(等量)

這是治療外感風寒的通用藥方。

古人治風寒,必分六經見證用藥,然亦有隻是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鼻塞,而六經之證不甚顯者,故亦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。是方也,川芎、麻黃、乾葛、升麻、白芷、紫蘇、香附、陳皮,皆辛香利氣之品,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證。乃赤芍者,所以和陰氣於發汗之中。而甘草者,所以和陽氣於疏利之隊也。

白話文:

古人治療風寒病,必須依照六經的診斷證據用藥。然而,也有隻出現發熱、頭痛、惡寒、鼻塞,但六經證據並不十分明顯的病患,因此通常會以疏通表氣的藥物為主。

這個方子中,川芎、麻黃、乾葛、升麻、白芷、紫蘇、香附、陳皮都是辛香疏利的藥物,因此可以解除感冒造成的氣滯症狀。赤芍可以調和陰氣,在發汗的同時避免傷陰。甘草可以調和陽氣,在疏利氣滯的同時避免傷陽。

5. 參蘇飲

人參(去蘆),紫蘇,半夏(制),陳皮(去白),茯苓(去皮),木香,枳殼(炒),乾葛,前胡(去蘆),桔梗,甘草(各五錢)

勞倦感冒,妊娠感冒,並宜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人參(除去根鬚),紫蘇葉,半夏(經過加工處理),陳皮(去除白色內層),茯苓(去除外皮),木香,枳殼(炒過的),乾葛,前胡(除去根鬚),桔梗,甘草(各五錢)

勞倦感冒、妊娠感冒,皆可用此方治療。

感冒宜解表,故用紫蘇、乾葛、前胡;勞倦、妊娠宜補里,故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。乃木香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,所以和利表裡之氣,氣和則神和,神和則無病矣。

白話文:

感冒宜治療表層,所以使用紫蘇、乾葛、前胡;勞累、妊娠宜治療內部,所以使用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。木香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陳皮,則是和緩並通暢體內外氣機,氣和則精神和,精神和則沒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