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五 (5)
卷五 (5)
1. 蒲黃湯
蒲黃(一兩,炒褐色),清酒十爵沃之溫服。
《內經》曰: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苑於上,使人薄厥。宜此方主之。
肝藏血而主怒,怒則火起於肝,載血上行,故令血苑於上。苑,亂也。搏,雷風相搏之搏。血氣亂於胸中,相搏而厥逆也。蒲黃能消瘀安血,清酒能暢氣和榮,故用之以主是證。
白話文:
蒲黃湯
將一兩蒲黃炒至褐色,用十爵清酒沖泡溫服。
《內經》記載:大怒會導致氣血阻塞,血液瘀積在上,讓人昏厥。此方正是治療此症的良方。
肝臟藏血並主司人的情緒,憤怒則肝火上升,帶動血液上湧,導致血液瘀積在上。苑,意為紊亂;搏,指雷風相搏擊。胸中氣血紊亂,互相衝擊,因而導致厥逆(昏厥)。蒲黃能消散瘀血、安撫血液,清酒能暢通氣血、滋養身體,因此用此方治療此症。
2. 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
屍厥者,破陰絕陽,形靜如死。醫者不知針石,宜此二方主之。
屍厥者,五屍之氣,暴疰於人,亂人陰陽氣血,上有絕陽之絡,下有破陰之紐,形氣相離,不相順接,故令暴蹶如死。所謂一息不運則機緘窮,一毫不續則霄壤判也。昔虢太子病此,扁鵲以針石熨烙治之而愈。今之醫者,多不識針石,苟臨是證,將視其死而不救歟?故用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主之,使其氣血流動,陽無絕絡,陰無破紐,則亦五會之針、五分之熨、八減之劑爾。流氣飲見氣門,蘇合香丸見風門、五疰門。
白話文:
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
人患屍厥,陰陽氣血俱壞,身體靜止如同死亡。若醫生不懂針灸等療法,可用這兩種藥方來治療。
屍厥是因為五種邪氣突然侵犯人體,擾亂人體陰陽氣血,導致陽氣失去聯繫,陰氣受損,形神分離,氣血不通,所以突然昏倒如同死亡。 一旦氣息不通暢,生命就會走到盡頭;一旦氣機不再連貫,生與死便截然不同。以前虢國太子也患此病,扁鵲用針灸、熨烙治療才痊癒。但現在很多醫生不懂針灸,若遇到這種病症,大概會看著病人死去而不施救吧?因此,用二十四味流氣飲和蘇合香丸治療,使氣血流通,陽氣不再阻塞,陰氣不再受損,這樣就相當於針灸的「五會」、「五分」穴位,以及八減法(指中醫治療方法)的效果。二十四味流氣飲的用法可參考《氣門》篇,蘇合香丸的用法可參考《風門》、《五疰門》篇。
3. 痙門第四十七
敘曰:痙,風勝之病也,而寒濕每兼之。然疏風之物不可獨用,獨用則筋益燥而痙益堅,此養血之品所必加也。方藥三考,惟同志者廣之。
白話文:
痙症是風邪盛行所引起的疾病,但常常還會伴隨寒濕之邪。然而,單獨使用疏散風邪的藥物是不行的,單獨使用反而會導致筋脈更加乾燥,痙攣更加嚴重,因此必須加入養血的藥物。 關於治療痙症的藥方,已經詳細考證過三次了,希望有志於此道的同仁能進一步探討和發展。
4. 小續命湯
麻黃(去節),人參,黃芩(酒炒),芍藥(酒炒),川芎(酒洗),防己,杏仁(去皮尖,炒),桂枝(淨洗),甘草(各一錢),防風,附子(炒,去皮臍,各五分)
病強痓者,此方主之。
痓,痙字之誤也。強痙者,堅強而勁直,頸項牽急而背反張也。此以風寒濕三者客於太陽,傷其大筋,筋牽而急,故令痙也。然得之風濕者,令人有汗不惡寒名曰柔痙,昔人以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是也。得之寒者,令人無汗惡寒,名曰剛痙,昔人以葛根湯主之是也。是方也,有麻黃、杏仁,則可以發表散寒。
有桂枝、芍藥,則可以解肌驅風。有防風、防己,則可以驅邪勝濕。有人參、甘草,則可以益氣柔筋。有川芎、黃芩,則可以和陰去熱。乃附子之熱,可以溫經,而亦可以去濕者也。正考見中風門。
白話文:
小續命湯
此方用於治療強直性痙攣。
所謂強直性痙攣,是指肌肉強直堅硬,頸項緊繃,背部反弓的狀態。這是因為風寒濕三邪侵犯太陽經,損傷大筋,導致筋脈牽引緊縮而痙攣。但若因風濕引起,患者會出汗但不惡寒,稱為柔痙,古人常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;若因寒邪引起,患者不出汗且惡寒,稱為剛痙,古人常用葛根湯治療。此方中,麻黃、杏仁可以發汗散寒;桂枝、芍藥可以解肌驅風;防風、防己可以驅除邪氣、勝濕;人參、甘草可以益氣柔筋;川芎、黃芩可以調和陰陽、清熱。而附子具有溫經散寒,並能除濕的功效,詳見《中風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