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五神丸塞鼻法
東方:青黛五錢,麝香二分
西方:白礬五錢,白芷二錢
南方:官桂五錢,硃砂一錢
北方:巴豆四十九粒(去殼),黑豆三十六粒
中央:硫黃五錢,雄黃一錢
上件各依方位,以瓷盤盛之,於五月初一日,虔誠安於本家侍奉神前,至初五日午時,共研為末,用五家粽角為丸,如梧桐子大,陰乾,收貯聽用。凡遇患瘧之人,於瘧發之日清晨,用綿包裹塞於鼻中,男左、女右用之。
瘧疾,一歲之中,長幼相似者,名曰疫瘧,此法主之神良。
疫者,天地不正之氣也,六位,勝復之氣也。禽蟲,吐毒之氣也。大氣之來,無人不受,壯者、逸者、居者則不病;怯者、勞者、出者遇之,則無形之氣,由鼻而入,藏於分肉之間,與正氣分爭,則成瘧矣。是方也,位按五方,藥按五色,氣按五氣,味按五味,月按五月,日按五日,粽用五家,此醫流而兼陰陽家之識也。
故瘧邪入於肝,則青黛之涼可以清肝,麝香之臊可使直達;瘧邪入於肺,則白芷之辛可以瀉肺,礬石之腥可以清燥;瘧邪干於心,則丹砂之重可以鎮心,官桂之焦可以益火;瘧邪干於腎,則黑豆甘鹹可以益腎,巴豆之腐可以瀉邪;瘧邪干於脾,則硫黃之溫可使建中,雄黃之悍可使闢穢。以疫氣無形,由鼻而入,故亦就鼻而塞之。
塞其一竅,露其一竅者,圍師必缺之道也。修劑之期,必於五者,病原於陰陽不正之氣,故亦以陰陽之理勝之。蓋曰五者,中宮甲己之數,南面之政也,諸氣之變,雖有勝復、亢制之殊,要皆北面而臣,守位秉命之道也,故率以五數修劑焉。
白話文:
五神丸塞鼻法
將青黛五錢、麝香二分(東方);白礬五錢、白芷二錢(西方);官桂五錢、硃砂一錢(南方);巴豆四十九粒(去殼)、黑豆三十六粒(北方);硫黃五錢、雄黃一錢(中央)等藥材,依照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擺放在瓷盤裡。五月初一這天,虔誠地供奉在家中神明前,直到初五中午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。再用五家所提供的粽葉包裹,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,陰乾後保存備用。
治療瘧疾時,在瘧疾發作的清晨,用棉花包裹藥丸塞入鼻孔中,男性塞左鼻孔,女性塞右鼻孔。
一年四季中,大人小孩都患有相似的瘧疾,稱為疫瘧,此法對治療疫瘧特別有效。
疫瘧是天地不正之氣造成的疾病,六位指的是陰陽的變化,禽蟲指傳播疾病的媒介,這些不正之氣會影響所有人,但體質強壯、休息充足、生活規律的人就不會生病。而體弱多病、勞累過度、經常外出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,無形的疫氣會經由鼻孔進入體內,滯留在肌肉之間,與人體正氣相抗衡,導致瘧疾發作。
這個藥方,藥材的擺放位置、顏色、藥性、味道,以及製作時間(五月初一到初五)、藥丸形狀(五家粽葉)都遵循五行之理,是結合醫學和陰陽學的智慧。
如果瘧疾侵犯肝臟,青黛的寒涼可以清熱解毒;麝香的辛香之氣可以直達病灶。如果瘧疾侵犯肺臟,白芷的辛辣可以宣肺,白礬可以清熱燥濕。如果瘧疾侵犯心臟,硃砂的鎮靜作用可以安神,官桂可以溫補心陽。如果瘧疾侵犯腎臟,黑豆的甘鹹可以滋補腎陰,巴豆可以瀉除邪氣。如果瘧疾侵犯脾臟,硫黃可以溫補脾陽,雄黃可以殺菌除穢。
因為疫氣是無形的,從鼻孔進入人體,所以治療方法也從鼻孔入手。塞住一個鼻孔,讓另一個鼻孔通氣,這是圍師必缺的兵法,意指集中力量攻破一點。
藥丸的製作時間選擇五月初一到初五,也是基於陰陽五行之理,瘧疾的成因是陰陽失衡,因此治療也要順應陰陽之理。五這個數字,在中宮(中央)代表甲己,是南面(南方)的統治,而其他方位都以它為中心,符合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因此以五的倍數來製備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