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阿膠散
阿膠(一兩半,蛤粉炒),鼠黏子(二錢半,炒香),馬兜鈴(半兩,焙),炙甘草(五錢),杏仁(去皮尖,七個),粳米(一兩)
肺虛有火,嗽無津液,咳而哽氣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阿膠(1.5兩,與蛤粉一起炒熟),鼠黏子(0.25兩,炒香),馬兜鈴(0.5兩,烘烤),甘草(0.5兩,炙烤),杏仁(7粒,去皮尖),粳米(1兩)
肺虛火旺,咳嗽無痰液,咳而氣促者,本方可用。
燥者潤之,今肺虛自燥,故潤以阿膠、杏仁;金鬱則泄之,今肺中鬱火,故泄以兜鈴、黏子;土者金之母,虛者補其母,故入甘草、粳米以補脾益胃。
白話文:
燥熱體質需要滋潤它,現在肺氣虛弱自覺燥熱,所以用阿膠、杏仁滋潤它;金屬性過多則洩瀉它,現在肺中有鬱火,所以用兜鈴、黏子洩瀉它;脾屬土,是肺金的母親,虛弱的人要補其母親,所以加入甘草、粳米來補脾益胃。
2. 大補丸
黃柏(一斤,炮褐色,為末,水丸,氣虛者四君子湯下,血虛者四物湯下)
腎火從臍下起者,腎水衰也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黃柏(一斤,炒至赤褐色後,研磨成粉,製成水丸,氣虛的人服用四君子湯後服用,血虛的人服用四物湯後服用)
腎臟虛火由肚臍以下開始上升,代表腎臟中的精華之水衰弱,此方劑用於主治此症狀。
腎非獨陰也,命門之火寄焉。腎水一虧,則命門之火無所畏而自熾矣,故龍雷之火從臍下動也。經曰:水鬱則折之。水鬱者,腎部有鬱火也。折之者,制其沖逆也。柏皮味苦而厚,為陰中之陰,故能制腎經沖逆之火,火去則陰生,故曰大補。王冰曰: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。此之謂也。氣虛下以四君子湯,恐其寒涼而壞脾也;血虛下以四物湯,助其滋陰而制火也。
白話文:
腎不僅是陰臟,而且命門的相火寄居其中。腎水一虧損,命門的相火便沒有什麼畏忌了,於是從臍下亂動起來,就像龍雷之火。經典說:「水鬱結了就必須打通它。」腎部有鬱結之火,稱作水鬱。打通它的方法,就是抑制其衝逆。柏皮味苦而厚重,是陰中之陰,所以具有抑制腎經衝逆之火的效果。火氣消除了,陰氣就得以生長,所以說柏皮是補腎的大良藥。王冰說:「增強腎水的力量,以此抑制相火。」這就是柏皮的功效。氣虛下陷的,使用四君子湯;擔心四君子湯寒涼,會損傷脾臟,就使用四物湯,來協助滋陰制火。
3. 滋腎丸
黃柏(十兩,酒浸),知母(六兩,酒浸),肉桂(五錢)
腎火起於湧泉之下者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-
黃柏(十兩,用酒浸泡過):它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除煩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熱病、痢疾、尿路感染等。
-
知母(六兩,用酒浸泡過):它具有滋陰清熱、養陰潤燥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口乾舌燥、失眠多夢、盜汗等症狀。
-
肉桂(五錢):它具有溫陽散寒、活血止痛的作用,常被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、閉經、月經不調等症狀。
腎火起始於足底湧泉穴下方,此方專治此症。
熱自足心直衝股內而入腹者,謂之腎火起於湧泉之下。知、柏苦寒,水之類也,故能滋益腎水;肉桂辛熱,火之屬也,故能假之反佐,此《易》所謂水流濕、火就燥也。
白話文:
熱從足心竄升,直衝股內,並進入腹部的,稱為腎火從湧泉穴的下方開始引發。知母、柏子仁藥性寒冷,屬於水一類的,因此能夠滋養腎陰,肉桂辛辣溫熱,屬火,所以能夠暫時改用它作為輔助藥材,這和《易經》中所說的「水往低處流、火向高處升」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4. 三補丸
黃芩,黃連,黃柏(俱酒潤,等分)
三焦有火,嗌喉乾燥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,此方主之。
白話文:
黃芩、黃連、黃柏(都用酒浸潤,分量相等)
三焦有火,導致喉嚨乾燥、小便赤痛、大便乾燥,此方主治。
少火之火,無物不生;壯火之火,無物不耗,《內經》曰壯火食氣是也。故少火宜升,壯火宜降。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壯火,則氣得其生,血得其養,而三焦皆受益矣,故曰三補。黃芩苦而枯,故清熱於上;黃連苦而實,故瀉火於中;黃柏苦而潤,故瀉火於下。雖然火有虛實,是方但可以治實火,若虛者用之,則火反盛,謂降多亡陰也。
白話文:
溫和的火種,沒有什麼東西不能生長;旺盛的火種,沒有什麼東西不被消耗。《內經》中說旺盛的火種消耗氣血。因此,溫和的火種宜上升,旺盛的火種宜下降。現在用三種中藥材來降低三焦的旺盛火種,那麼氣血就能夠得到生長,陰血就能得到滋養,而三焦都能夠受益。因此,稱之為三補。黃芩苦而枯,因此清熱於上焦;黃連苦而實,因此瀉火於中焦;黃柏苦而潤,因此瀉火於下焦。雖然火有虛火與實火之分,這個方子只能治療實火,如果用於治療虛火患者,則虛火反而會旺盛,這是因為過度降低陰液所致。
丹溪曰:虛火可補,人參、黃耆之類。則虛實之辨,若天淵矣,明者幸求之證焉。
白話文:
丹溪說:虛火是可以用補藥來治療的,比如人參、黃耆之類。虛火和實火的辨別,就像天和淵一樣差別很大,聰明的人應該去求證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