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瘧門第十
敘曰:瘧之理難言矣。知五運六氣、十四經絡,始能粗知其證。知陰陽進退消長之理,然後知夫瘧疾變遷之妙。苟非精研斯道,則所知者膚淺而已,一有問難,猶然袖手解頤。今考名方十八首,說證用藥,可為初學之啟蒙也。
白話文:
瘧疾的原理很難說明。只有了解五運六氣、十四經絡,才能粗略地了解瘧疾的症狀。了解陰陽消長進退的道理,才能明白瘧疾變化微妙之處。如果沒有深入研究這些道理,所了解的就只是皮毛而已,一旦遇到困難的問題,就只能束手無策了。現在考證了十八個著名的方劑,說明其病症和用藥,可以作為初學者的入門指導。
2. 麻黃羌活湯
麻黃(去節),羌活,防風,甘草(各三錢)
瘧發時,頭疼,身熱,脊強,脈浮者,名曰寒瘧,此方主之。
寒熱一日一發,間日一發,三日一發,皆名曰瘧,此雲頭疼、身熱、脊強、脈浮,皆太陽證也。太陽乃寒水所化。故《機要》名為寒瘧。麻黃、羌活,太陽經之汗藥也。故以為君;防風乃諸風藥之卒徒,故以為佐;甘草能和諸藥而兼解散,故以為使。是方乃攻實之劑,若臨病用藥,則血虛者宜加四物,氣虛者宜加參、術,全在活法,不徒執也。
白話文:
麻黃羌活湯用於治療瘧疾。症狀包括瘧疾發作時頭痛、發熱、腰背僵硬、脈象浮弱,這被稱為寒瘧,此方正是主治寒瘧。
寒熱發作的週期,無論是一日一次、隔日一次,還是三日一次,都統稱為瘧疾。頭痛、發熱、腰背僵硬、脈象浮弱,這些都是太陽經證候的特徵。太陽經屬寒水所化,因此《機要》中稱之為寒瘧。方中麻黃、羌活是治療太陽經病的發汗藥,故為君藥;防風是治療各種風邪的急救藥物,故為佐藥;甘草能調和諸藥,並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,故為使藥。此方是攻治實邪的方劑,但臨證用藥需靈活運用,若病人血虛,宜加四物湯;若病人氣虛,宜加人參、白術,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用藥,不能死板拘泥。
3. 白芷湯
白芷(二錢),知母,石膏(各五錢)
瘧發時,目痛,鼻乾,口渴,自汗,不得眠,脈長,有熱無寒,或熱多寒少者,名曰熱瘧,此方主之。
此條皆陽明證也,以其有熱而無寒,或熱多而寒少,故《機要》名為熱瘧。白芷所以解陽明之經,石膏所以清陽明之腑,知母所以養陽明之陰。虛者宜加人參,質實便燥者,此方不足與也,宜下之,用傷寒門大柴胡湯,後以本方調之。
白話文:
白芷湯
白芷兩克,知母、石膏各五克。
瘧疾發作時,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口渴、自汗、睡不著覺,脈搏有力,發熱不畏寒,或者發熱多而畏寒少,稱為熱瘧,這個方子主治這種病症。
這都是陽明症的表現,因為病人發熱而不畏寒,或者發熱多而畏寒少,所以《機要》中稱之為熱瘧。白芷用來疏通陽明經絡的氣血,石膏用來清瀉陽明腑中的熱邪,知母用來滋養陽明經的陰液。體虛者可以加人參;如果病情嚴重、體質實熱且乾燥,這個方子就不適合,應該先瀉下,可以使用傷寒門的大柴胡湯,之後再用這個方子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