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二 (13)
卷二 (13)
1. 三解湯
麻黃(去節),柴胡(去蘆),澤瀉(各三錢)
此治瘧之套劑也,時行之瘧,長幼相似者,主之神良。
白話文:
麻黃(移除莖節),柴胡(移除蘆頭),澤瀉(各三錢)
此方劑為治療瘧疾的套方,時行的瘧疾,不論老少,主治效果甚佳。
病有三在:在表,在裡,在半表半裡也。人在氣交之中,鼻受無形之氣,藏於分肉之間,邪正分爭,並於表則在表,並於里則在裡,未有所並,則在半表半裡。是方也,麻黃之辛,能散表邪,由汗而泄;澤瀉之咸,能引里邪,由溺而泄;柴胡之溫,能使半表半裡之邪,由中以解。則病之三在,此方率治之矣。
雖然,此方但可以瀉實耳,虛者猶當辨其氣血而補之,所謂虛者十補,勿一瀉也。
白話文:
疾病有分三種:在表面、在內裏、在表裡之間。人在氣交之中,鼻子吸收無形的氣,藏在皮膚和肌肉之間,邪氣和正氣相互爭鬥,如果都在表面,那就是表證;如果都在內部,那就是裡證;如果還沒確定在哪裡,那就是半表半裡證。
麻黃的辛味,可以發散表邪,通過汗液來排出;澤瀉的鹹味,可以引導裡邪,通過小便來排出;柴胡的溫熱之性,可以使半表半裡的邪氣,從中間散開。那麼無論疾病是表證、裡證還是半表半裡證,這個方子都可以針對治療。
此方藥只適合治療實證,如果患者是虛證,仍應辨別是氣虛還是血虛,然後再對症補益。所謂虛證,就要十次補養,不可有一次瀉下。
2. 截瘧七寶飲
常山,厚朴,青皮,陳皮,甘草,檳榔,草果(等分)
白話文:
常山、厚朴、青皮、陳皮、甘草、檳榔、草果(分量相等)。
先期用水、酒各一種煎熟,以絲綿裹之,露一宿,於當發之早溫服。
瘧疾三、四發後,寸口脈來弦滑浮大者,此方吐之。
白話文:
將水、酒各煎煮一次後,用絲綿包裹起來,放置一晚。隔天清晨趁藥材還溫熱時服用。
若瘧疾發作三、四次後,寸口脈出現弦滑浮大的情形,可以服用此方藥劑催吐。
三、四發後,可截之時也。脈弦為飲,滑為實,浮為表,大為陽,故在可吐。師云:無痰不作瘧。瘧痰為患,常山善吐,檳榔善墜,草果善消,厚朴、青皮亦理氣行痰之要藥;陳皮、甘草乃消痰調胃之上材也。是方也,惟脈來浮大弦滑者可用,若脈來沉澀細微者,與之則逆矣。慎之。
白話文:
三、四次發作後,便是可以截斷之時。脈象弦為飲,滑為實,浮為表,大為陽,所以在此時可以吐出。老師說:沒有痰不發作瘧疾。瘧痰為患,常山擅長吐出,檳榔擅長墜痰,草果擅長消除,厚朴、青皮也是理氣行痰的重要藥物;陳皮、甘草乃消痰調胃的上好藥材。這個方子,只適用於脈象浮大弦滑的人,若脈象沉澀細微,與之就相反了。謹慎使用。
3. 鱉甲煎丸
鱉甲(十三片),蜂窠(四分,炙),蜣螂(炙),柴胡(各六分),烏羽,瞿麥,桃仁,乾薑(各二分),牡丹皮,芍藥,䗪蟲(各五分),赤硝(十二分),黃芩,鼠婦(炙),桂枝,石葦(去毛),厚朴,紫盛,阿膠(炒),大黃(各三分),葶藶(熬),半夏,人參(各一分)
白話文:
鱉甲(十三片),蜂窩(四分,烤過),蜣螂(烤過),柴胡(各六分),烏羽,瞿麥,桃仁,乾薑(各二分),牡丹皮,芍藥,䗪蟲(各五分),赤硝(十二分),黃芩,鼠婦(烤過),桂枝,石葦(去毛),厚朴,紫蘇,阿膠(炒過),大黃(各三分),葶藶(熬過),半夏,人參(各一分)
上二十三味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灑一斛五斗,浸灰,候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內諸藥煎,為丸如梧子大。空心服七丸。日三。
瘧疾久不愈,內結癥瘕,欲成勞瘵者,名曰瘧母,此丸主之。
白話文:
以上二十三種藥材,加煅燒過的竈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斗,將竈灰浸泡在清酒中,等酒液蒸發一半的時候,放入鱉甲,煮到溶化如膠漆狀,過濾取汁,加入所有藥材熬煮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服用七丸。每天三次。
瘧疾久病不癒,內部有癥瘕結成,將要轉變成勞疾、癆病的,稱為瘧母,此方藥丸可用來治療。
凡瘧疾寒熱,皆是邪氣與正氣分爭,久之不愈,則邪正之氣結而不散,按之有形,名曰瘧母。始雖邪正二氣,及其固結之久,則頑痰、死血皆有之矣。然其為患,或在腸胃之中,或薄腸胃之外,不易攻去,仲景公先取灰酒,便是妙處。蓋灰從火化,能消萬物,今人取十灰膏以作爛藥,其性可知;漬之以酒,取其善行。
白話文:
凡是瘧疾的寒熱,都是邪氣和正氣發生爭鬥,時間久了不治癒,那麼邪正之氣就會積結而不散開,按著它有形狀,叫做瘧母。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是邪正二氣,等到它固結很長時間之後,那麼頑固的痰和死的血都有了。然而它為禍害,或是在腸胃之中,或是在腸胃之外,不容易攻打去除,仲景先生首先用灰酒,這就是妙處。因為灰是經過火燒化而成的,能夠消除萬物,現在人們用十灰膏來做潰爛的藥物,它的性質可以知道;用酒浸泡它,取它的良好功效。
若鱉甲、鼠婦、䗪蟲、蜣螂、蜂窠者,皆善攻結而有小毒,以其為血氣之屬,用之以攻血氣之凝結,同氣相求,功成易易耳。乃柴胡、厚朴、半夏,皆所以散結氣;而桂枝、丹皮、桃仁,皆所以破滯血;水穀之氣結,則大黃、葶藶、石葦、瞿麥可以平之;寒熱之氣交,則乾薑、黃芩可以調之。人參者,所以固元於克伐之場;阿膠、芍藥者,所以養陰於峻厲之隊也。
白話文:
如果使用鱉甲、鼠婦、䗪蟲、蜣螂、蜂窠等藥物,這些藥物善於攻破結塊,但稍有毒性,因為它們屬於血氣一類,用它們來攻破血氣的凝結,因為同類相求,藥效自然容易產生。柴胡、厚朴、半夏,其功效都是用來疏散結塊的氣;而桂枝、丹皮、桃仁,其功效都是用來消除瘀滯的血塊。如果是水穀之氣引起的結塊,那麼可以用大黃、葶藶、石葦、瞿麥來治療。如果是寒熱之氣交雜,那麼可以用乾薑、黃芩來調理。人參的作用是,在攻伐的戰場上鞏固元氣;阿膠和芍藥的作用是,在峻烈嚴厲的隊伍中滋養陰分。
烏羽、赤硝、紫盛,隋唐醫哲,皆不知之,故以烏羽作烏扇,赤硝更海藻,紫盛更紫葳、紫菀。今詳四物,亦皆攻頑散結之品,更之未為不可,然依舊本,仍錄烏羽、赤硝、紫盛者,不欲遽然去之,蓋曰愛禮存羊云爾。
白話文:
烏羽、赤硝、紫盛,隋唐以前的醫家都不知道它們,因此將烏羽用來製作烏扇,赤硝再配上海藻,紫盛再配上紫葳、紫菀。現在查閱相關資料,這四種藥物都是治療頑固疾病和散結的藥物,更換它們不是不可以,但是依據既定的本草綱目,仍然記錄烏羽、赤硝、紫盛,是不想突然就將它們去除,大概是不想失去它們的治療價值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