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考》~ 卷一 (29)
卷一 (29)
1. 人參白虎湯
人參,石膏,知母,甘草
暑月中熱,汗出惡寒,身熱而渴,脈虛者,此方主之。
暑,陽邪也,中人則傷衛,衛虛則不能固表,故汗出且惡寒;表有暑邪,故身熱;里有暑邪,故口渴;暑傷於氣,故脈虛。經曰:壯火食氣,故用人參、甘草以補氣;石膏性寒味甘辛,寒則能除熱,甘則能調胃,辛則能解肌,以其行清肅之令而除煩暑,得西方金神之象,故以白虎名之。用之者,經所謂折其鬱氣是也。
知母滋陰益腎,《易》義曰:火炎則水乾,故用知母以益水,經所謂滋其化源是也。
白話文:
人參白虎湯
夏天酷熱,出汗又怕冷,身體發熱口渴,脈象虛弱的人,可以用這個方子。
夏天酷暑,是陽邪入侵造成的。陽邪入侵傷及人體的衛氣,衛氣虛弱就無法固護肌表,所以會出汗又怕冷;肌表有暑邪,所以身體發熱;內在也有暑邪,所以口渴;暑邪傷及元氣,所以脈象虛弱。經書上說:「壯火食氣」,所以用人參、甘草來補益元氣;石膏性寒味甘辛,寒能清熱,甘能調和胃氣,辛能解肌表之邪,它能發揮清熱瀉火的功效來消除煩熱,具有西方金神之象,所以稱之為白虎湯。使用這個方子,是根據經書上「折其鬱氣」的原則。
知母能滋陰益腎,《易經》說:「火盛則水乾」,所以用知母來滋補陰液,是根據經書上「滋其化源」的原則。
2. 六一散
滑石(六兩),甘草(一兩)
共為末,每用五錢,冷水調服。
中暑身熱煩渴,小便不利者,此方主之。
身熱口渴,陽明證也;小便不利,膀胱證也;暑為熱邪,陽受之則入六腑,故見證若此。滑石性寒而淡,寒則能清六腑,淡則能利膀胱;入甘草者,恐石性太寒,損壞中氣,用以和中耳。經曰:治溫以清,涼而行之。故用冷水調服。是方也,簡易而效捷,暑途用之,誠為至便;但於老弱、陰虛之人,不堪與也。
此虛實之辨,明者詳之,否則蹈虛虛之戒,惡乎不慎!
白話文:
六一散
將滑石六兩、甘草一兩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冷水調服。
此方主要用於中暑導致身體發熱、口渴、小便不利的情況。身體發熱口渴是陽明經的症狀;小便不利是膀胱的症狀;中暑是熱邪入侵,陽氣受損則會影響到六腑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。滑石性寒味淡,寒能清解六腑之熱,淡能利通膀胱;加入甘草,是因為擔心滑石性寒過度,損傷脾胃元氣,所以用甘草來調和脾胃。醫書上說:治療溫熱病應該用寒涼之品來清熱,並使其通利運行。因此用冷水調服。這個方子簡單易用,效果又快,夏天外出時服用非常方便;但是老年體弱、陰虛的人不宜服用。
這涉及虛實的辨證,懂的人要仔細研判,否則犯了虛虛的錯誤,豈能不謹慎!
3. 清暑益氣湯
人參(去蘆),白朮(炒),陳皮(去白),神麯(炒),澤瀉(各五分),黃耆(炙),蒼朮(制),升麻(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(酒洗),黃柏(炒),甘草(炙,各三分),五味子(九粒),麥皮(麩炒),乾葛(各二分)
長夏濕熱蒸炎,四肢困倦,精神減少,身熱氣高,煩心便黃,渴而自汗,脈虛者,此方主之。
暑令行於夏,至長夏則兼濕令矣,故此方兼而治之。暑熱蒸炎,表氣易泄,而中氣者,又諸氣之源,黃耆所以實表而固易泄之氣;白朮、神麯、甘草所以調中而培諸氣之原;酷暑橫流,肺金受病,人參、五味子、麥冬,一以補肺,一以收肺,一以清肺,此三物名曰生脈散,經所謂扶其所不勝也;火盛則水衰,故又以黃柏、澤瀉滋其化源,液亡則口渴,故又以當歸、乾葛生其胃液;清氣不升,升麻可升;濁氣不降,二皮可理;蒼朮之用,為兼長夏之濕也。
白話文:
清暑益氣湯
此方適用於長夏濕熱導致的症狀:四肢乏力、精神不振、身體發熱、煩躁、大便發黃、口渴伴隨自汗,脈象虛弱者。
長夏暑熱夾雜濕氣,因此此方兼顧清暑利濕。暑熱蒸騰,容易導致體表陽氣散失,而中氣是全身之氣的根本,黃耆能補益體表,固護散失的陽氣;白朮、神麴、甘草則能調和脾胃,滋養元氣;酷暑炎熱,容易傷及肺氣,因此用人參、五味子、麥門冬來滋養、收斂、清潤肺氣,此三味藥組成生脈散,以扶助肺氣;暑熱傷陰,則津液不足,因此用黃柏、澤瀉來滋養體液,以緩解口渴;並用當歸、葛根生津止渴;升麻能提升清氣,陳皮理氣降濁;蒼朮則針對長夏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