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浩

仁術便覽

《仁術便覽》是由明代張潔編撰的一部醫學著作,旨在提供便捷且全面的醫療參考,助力於臨床實踐。全書承襲了中國古代醫學的辨證論治思想,涵蓋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多方面病症,並提供了大量驗方和治療原則。此書的目的在於濟世救人,強調醫者應以“仁術”為本,精研病機,靈活用藥。

全書架構與內容

《仁術便覽》以病症分類為主,針對各類常見和疑難疾病進行深入探討,並附有方劑用法。其結構嚴謹,條理分明,以下是重點章節內容概述:

  1. 中風篇
    書中詳細描述中風的病因,包括血虛、痰滯、氣滯等,並將中腑與中臟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進行了區分。針對中風的治療,提出了“初得宜順氣,久病當活血”的基本原則,並推薦多種方劑如大秦艽湯、涼膈散等。特別強調治療過程中須辨證施治,根據病情調整用藥。

  2. 厥病篇
    厥病即四肢厥冷,原因涉及氣血不和、寒熱逆亂等。書中將厥病分為陽厥與陰厥,並依據不同病因提供相應方劑,如瓜蒂散用於氣閉,姜附湯用於寒厥迷悶。對於厥病的預後,強調需迅速疏通氣血。

  3. 痛風篇
    痛風(包括濕痺、鶴膝風等)的病理機制被深入探討,認為其主要因風、濕、熱、血虛等因素引起。針對不同類型的痛風,書中提供了針對性方劑,如二妙散用於濕熱型痛風,羌活續斷湯用於肢體痠痛麻木。

  4. 傷風與傷寒篇
    本書區分了傷風與傷寒,認為前者多屬表證風寒,後者則可能兼夾內熱。針對傷風的治療,推薦使用神術散、金沸草散等;而對傷寒則依病位提供麻黃湯、桂枝湯、九味羌活湯等方劑。

  5. 中寒與回陽救急篇
    此篇聚焦於寒邪直中內臟的急救措施,提出理中湯、附子茴香散等方劑以溫中祛寒,回陽救急湯用於陽氣衰竭的危急症狀。

方法論與思想

  1. 辨證施治
    《仁術便覽》強調辨證施治的重要性,指出治療疾病需根據病因、症狀及患者體質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特別是對於中風與厥病,細緻地區分病機並提出不同治療策略。

  2. 注重實用與安全
    書中大量方劑均經過驗證,且附有詳細用法和劑量說明,方便醫者靈活應用。同時,針對某些劇毒藥物如巴豆、附子,特別標註使用時的注意事項。

  3. 內外兼治
    本書注重內外兼治的理念,認為許多病症需要內服湯劑與外敷藥物結合使用。例如,中風的初期可配合鼻吹藥,如通關散以緩解昏迷。

特色方劑與實踐價值

  1. 通關散
    用於中風昏迷患者,通過鼻吹以醒腦開竅,展現了急救應用的價值。
  2. 二妙散
    此方以黃柏與蒼術組成,針對濕熱型痛風效果顯著,為後世“二妙丸”的雛形。
  3. 小續命湯
    被用於治療中風及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不遂,凸顯了調和氣血的重要性。

書中精神與當代啟示

《仁術便覽》的核心精神在於“仁術濟世”,醫者需以仁心對待患者,以術業求得療效。其系統化的病症分類與方劑設計,對當代中醫學實踐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。同時,書中提出的辨證理念與靈活用藥原則,亦對現代臨床診療提供了寶貴借鑒。

結語

作為一部實用性極高的醫學著作,《仁術便覽》不僅總結了明代醫學的精華,也為後世醫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參考。其內容涵蓋面廣,治療方法靈活,充分體現了中醫以患者為本的思想,是傳統醫學史上的瑰寶。


序(一)

序(二)

序(三)

卷一 (1)

卷一 (2)

卷一 (3)

卷一 (4)

卷一 (5)

卷一 (6)

卷一 (7)

卷一 (8)

卷一 (9)

卷一 (10)

卷一 (11)

卷一 (12)

卷一 (13)

卷一 (14)

卷一 (15)

卷一 (16)

卷一 (17)

卷一 (18)

卷一 (19)

卷一 (20)

卷一 (21)

卷一 (22)

卷一 (23)

卷一 (24)

卷一 (25)

卷一 (26)

卷一 (27)

卷一 (28)

卷一 (29)

卷一 (30)

卷一 (31)

卷一 (32)

卷一 (33)

卷一 (34)

卷一 (35)

卷一 (36)

卷一 (37)

卷一 (38)

卷一 (39)

卷一 (40)

卷一 (41)

卷一 (42)

卷一 (43)

卷一 (44)

卷一 (45)

卷一 (46)

卷一 (47)

卷一 (48)

卷一 (49)

卷二 (1)

卷一 (50)

卷二 (2)

卷二 (3)

卷二 (4)

卷一 (51)

卷二 (5)

卷二 (6)

卷一 (52)

卷二 (7)

卷二 (8)

卷一 (53)

卷二 (9)

卷二 (10)

卷二 (11)

卷二 (12)

卷二 (13)

卷一 (54)

卷二 (14)

卷一 (55)

卷二 (15)

卷二 (16)

卷二 (17)

卷二 (18)

卷一 (56)

卷一 (57)

卷二 (19)

卷二 (20)

卷二 (21)

卷二 (22)

卷一 (58)

卷二 (23)

卷二 (24)

卷二 (25)

卷二 (26)

卷二 (27)

卷二 (28)

卷一 (59)

卷二 (29)

卷一 (60)

卷二 (30)

卷二 (31)

卷二 (32)

卷一 (61)

卷二 (33)

卷二 (34)

卷一 (62)

卷二 (35)

卷二 (36)

卷一 (63)

卷一 (64)

卷二 (37)

卷二 (38)

卷一 (65)

卷二 (39)

卷一 (66)

卷二 (40)

卷二 (41)

卷二 (42)

卷二 (43)

卷二 (44)

卷一 (67)

卷二 (45)

卷二 (46)

卷三 (1)

卷三 (2)

卷二 (47)

卷三 (3)

卷三 (4)

卷二 (48)

卷三 (5)

卷一 (68)

卷三 (6)

卷三 (7)

卷一 (69)

卷三 (8)

卷三 (9)

卷三 (10)

卷三 (11)

卷三 (12)

卷三 (13)

卷二 (49)

卷三 (14)

卷三 (15)

卷一 (70)

卷三 (16)

卷三 (17)

卷二 (50)

卷三 (18)

卷三 (19)

卷一 (71)

卷三 (20)

卷三 (21)

卷三 (22)

卷二 (51)

卷三 (23)

卷一 (72)

卷三 (24)

卷二 (52)

卷二 (53)

卷三 (25)

卷一 (73)

卷三 (26)

卷二 (54)

卷三 (27)

卷三 (28)

卷三 (29)

卷一 (74)

卷三 (30)

卷三 (31)

卷三 (32)

卷一 (75)

卷三 (33)

卷一 (76)

卷三 (34)

卷二 (55)

卷三 (35)

卷三 (36)

卷三 (37)

卷三 (38)

卷三 (39)

卷一 (77)

卷三 (40)

卷三 (41)

卷三 (42)

卷二 (56)

卷三 (43)

卷一 (78)

卷三 (44)

卷二 (57)

卷三 (45)

卷一 (79)

卷二 (58)

卷三 (46)

卷四 (1)

卷四 (2)

卷四 (3)

卷四 (4)

卷四 (5)

卷四 (6)

卷四 (7)

卷四 (8)

卷四 (9)

卷四 (10)

卷四 (11)

卷四 (12)

卷四 (13)

卷三 (47)

卷四 (14)

卷三 (48)

卷四 (15)

卷四 (16)

卷一 (80)

卷四 (17)

卷四 (18)

卷四 (19)

卷二 (59)

卷一 (81)

卷四 (20)

卷四 (21)

卷三 (49)

卷四 (22)

卷四 (23)

卷四 (24)

卷四 (25)

卷四 (26)

卷四 (27)

卷四 (28)

卷一 (82)

卷一 (83)

卷四 (29)

卷四 (30)

卷二 (60)

卷一 (84)

卷四 (31)

卷四 (32)

卷三 (50)

卷四 (33)

卷一 (85)

卷四 (34)

卷一 (86)

卷四 (35)

卷四 (36)

卷二 (61)

卷四 (37)

卷一 (87)

卷四 (38)

卷四 (39)

卷四 (40)

卷四 (41)

卷二 (62)

卷四 (42)

卷四 (43)

卷四 (44)

卷三 (51)

卷四 (45)

卷一 (88)

卷三 (52)

卷四 (46)

題仁術便覽後